“智慧城市”讓未來比電影更酷炫
"Smart City" Makes the Future Cooler than Movie
前些年,我父母和叔叔嬸嬸喜歡玩“偷菜”,那是他們那一代人在互聯網時代的新娛樂方式。但最近,在東北的一些農業基地,傳統的農民也走上了“偷菜”道路:坐在電腦前,點一下“澆水”,智能澆灌系統馬上對基地里的蔬菜水果進行澆灌;飼養家禽時,也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給牲畜喂食……這是他們這一代農民在互聯網時代的新“生產方式”。
有人問我“智慧城市”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說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些“高大上”的概念,大家定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實,農民“偷菜”就是智慧城市的生產方式之一。
當然,智慧城市可以做比“偷菜”廣泛得多的事情。
今年9月,在重慶市一年一度的市長經濟顧問團年會上,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顧問們就向我們介紹了“智慧城市”能做些什么:
我們可以通過給汽車裝攝像頭、傳感器和人工智能設備以實現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行駛時遇到交通堵塞,交管部門的數據中心可以直接下達相應指令給電腦終端進行調節,從而緩解擁堵。從政府層面上來說,政府甚至還可以通過采集分析數據制定相應的政策,加強政府職能。當然,智慧城市對科技成果的應用決不僅限與此。
那些出現于科幻電影和夢境中的無人駕駛汽車與全自動化公交系統似乎也不那么遙不可及了。如果,智慧城市構想真的能夠一以貫之,那么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想象力無遠弗屆,未來比電影更酷炫也說不定。
但,相對于智慧城市的美好前景,現實卻很殘酷:在世界范圍內,明確提出“智慧城市”建設并開始行動的國家寥寥可數。
目前,重慶已經有了階段性的規劃和實踐:2013年,重慶市江北區、南岸區、兩江新區、永川區被住建部納入“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名單,標志著在現代化發展的大潮流中,重慶又多了一個新的戰略目標和定位:智慧城市。
得益于國家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力支持,最近,重慶網絡通信地位由過去的城域網點上升為與北京、上海一樣的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傳輸效率將大幅提升:響應速度提高85%以上,傳輸時延降低60%以上,丟包率下降90%。這意味著重慶在成為交通樞紐之后,也將成為國家網絡通信的樞紐,信息和數據可直接在重慶交換。不僅如此,重慶也已建成直達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的專用通道,能夠保障跨國企業的業務數據在重慶安全、便利地出入。這將使得重慶建設“智慧城市”的底氣更加充足。
作為國家級試點“智慧城市”,重慶南岸區今年將啟動“數據中心”“體驗中心”“群眾工作服務中心”等21個智能城市項目,而兩江新區的“云端智能城市”計劃似乎也一下子將重慶的視野拔高到全球層面。
不過,“智慧城市”可不僅僅代表先進技術和經驗,還代表先進的生產、生活理念。如何讓廣大群眾學習接受這些先進生產方式——而不僅僅是回家“偷菜”,可能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有難以忽視的意義。
吳俊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