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潔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吉林長春 130033
廣播新聞編輯具有創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用于傳播信息的途徑不斷的更新換代,要想在媒介傳播途徑中保留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創造出更顯著的社會價值。因此,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廣播新聞主編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將廣播新聞行業進行有價值的轉換發展,能在眾多的媒介傳播途徑中脫穎而出。
廣播主編的職責在于將所收集到的新聞信息進行排編整理,以廣播形式傳授給社會群體。但正是這一工作形式使得廣播新聞主編的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使得整個廣播形式太過于系統化,而缺乏創新意識。
筆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中青年群體熱衷于從互聯網進行信息汲取,而大多數中老年人群保留聽廣播的習慣。因此,在進行廣播信息傳遞過程中,需更加符合中老年人群的興趣愛好。中老年人群熱衷于社會話題性新聞,如周邊瑣事等等。因此,在廣播新聞內容上,可更改側重點,增加社會性話題內容的傳播,保留中老年這一群體的聽眾。同時,駕駛人員也是廣播新聞的重要聽眾,駕駛人群所關注的重點在于實時路況、交通新規方面的信息。因此,在進行廣播內容創新的同時,可單獨設立相關的交通廣播新聞版塊,為駕駛人員提供相應的咨詢、匯報等服務。
廣播新聞排編工作的更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過去的廣播新聞播放中,有不少的相似節目播放較為緊湊,這樣可使得聽眾出現“聽覺疲勞”。因此在廣播新聞排編工作中,需更改相關的排編形式。主要通過將相似類型的節目進行分開播報,避免重復性內容過高。同時,需對廣告插播進行一定的安排,避免廣告內容過多,播放過于頻繁。
廣播對于播音員的要求大多是嚴肅、發音準確等。這會使得聽眾在進行節目收聽時缺乏親切感,因此,除了直接的官方新聞播報方面需保留原始的廣播形式外,其他娛樂類型或社會類型的新聞廣播可進行相關的形式調整,對于播音員,可增加其幽默感,使得聽眾在收聽廣播過程中能夠輕松、愉悅。同時可增加與聽眾的互動環節,讓聽眾積極的參與至節目中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不僅可以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可以了解聽眾的更多想法,為后期的節目更改提供良好的意見。
廣播與視覺媒介傳播途徑不同,其主要通過聲音向外界傳遞信息,為了提高收聽率,那么就必須了解觀眾喜好。同時,在新聞傳播內容上,需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向聽眾朋友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聽眾在廣播信息傳遞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同時,在進行廣播內容篩選時,篩選面應廣泛,不要拘泥于傳統的廣播內容,可增加更多的社會趣聞或其他的社會瑣事,幫助觀眾在廣播收聽過程中了解更多的社會知識,對社會事件可以作出公正的評判。
對于廣播排編方面,需更改以往的排編模式。首先對節目事件進行調整。通常早6點至7點左右,有大多數中老年人群習慣晨練,此時,可以播放一定的天氣情況并可增加運動類的節目或音律,幫助渲染晨練的氛圍。對于早7點至8點半左右,通常是上學、上課高峰期,此時可安排適當的交通實況及相關的地鐵、公交信息,幫助人們對路線進行選擇。對于8點半至10點半左右,可以播放適當的實時新聞,宣傳社會大小事件。以此類推,按照每個時間點社會人群最主要的活動情況而確定最相關的廣播新聞節目。
以往的廣播形式主要是播音員講、聽眾聽。缺乏相關的互動性,很難調動聽眾的積極性。因此,對廣播形式進行改版時,首先第一點就是需要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通過在節目中開設互動環節可達到這一目的,在節目中可以提供節目組相關的聯系方式,觀眾可通過留言或直接與播音員對話的方式來發表自己對某個社會事件或對節目組工作的要求,同時可以開設有獎問答環節,讓聽眾能夠在節目中感受到樂趣,積極的參與至節目中,進而提高收聽率。同時,對節目形式進行更改時,還可以添加地方臺的播音節目,讓播音員在節目過程中穿插部分的家鄉話,這樣既可以增加節目的幽默感,又能夠使得聽眾感覺到很親切,有一舉兩得的效果。
對于其他重要性的新聞提示,必須在第一時間播放,以及時向觀眾傳遞重要的實時信息,如某地放生交通事故,需進行及時播報,避免聽眾不了解情況而造成其他的危險事件。同時,對于國家類、社會類的重要新聞節目,仍需以嚴格、認真的態度向聽眾進行內容傳遞,對于此類新聞不得更改它的傳 播方式或傳播態度。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傳遞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少中青年人群熱于互聯網的信息搜索,使得廣播信息傳遞逐漸在媒介傳遞中處于劣勢,因此,每位廣播新聞主編必須對節目進行相關的更改,以適應社會潮流的發展,當然,這與廣播新聞主編的創新意識是分不開的。為了順應社會發展潮流,那就必須了解社會群體的想法,因此,廣播新聞編輯需向社會群體靠攏,關注社會群體的生活、工作,并對節目做出相關的順應性改善,以便調動聽眾的積極性,增加聽眾的親切感。在本文中,主要通過對節目內容、節目形式、節目排編進行重新的創新改善,以達到拉近與聽眾距離、增加節目收聽率的效果。
[1]張申菊.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探析[J].科技傳播,2013(23):23-23,20.
[2]張春梅.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現代交際,2014(3):87-87.
[3]任玉杰.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3(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