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
吉林電視臺,吉林長春 130000
民生新聞主要是強調在電視報道過程中突出群眾的生存條件、合理訴求、生存空間等多方面的要素,在報道的形式上、內容上形成多方面、創新性的運用,形成與民生緊密相連的新聞報道,在形式上突出全新的傳播方式,在內容上主要是圍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等問題,追求內容上的時效性與互動性,進而拉近與群眾的整體聯系。
電視新聞的多樣化以及民生新聞的發展,給當前的新聞報道方式、內容等方面形成了各方面的信息量。民生新聞作為與民眾生存、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報道方式,主要是突出在新聞報道中體現出民眾的基本訴求,包括住房、食品藥品安全、養老體制、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尤其是在網絡背景下的民生新聞報道,在結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中,結合文字、圖像以及視頻播放等方式,產生了更多的信息量。這樣,可以更好的實現新聞報道的及時性與聯通性的特點。在民生新聞的報道觸角中,對于信息的攝取就會轉向民眾生存中的一些細節的地方,并突出這些細節之處的民生訴求,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民生新聞在信息量上的獲取,展現出多元化的信息閱讀,為解決群眾訴求提供更大的平臺。
民生新聞在報道過程中,主要是側重與對牽涉到民眾生活的點點滴滴,對于群眾期盼的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空間的優化等有關幸福指數的話題,成為了民生新聞著重表達的內容,在網絡編輯與電視媒介的結合中,能充分展示出民生新聞在電視運用中的主題風格,在這種風格中,通過民生新聞記者編輯的素質運用,敢于瞄準新時期的民眾訴求,表達出一些基本的物質需求,尤其是對當前的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維修、食品藥品安全、就業指數、社會矛盾調解等方面的問題,并結合地域性的民生特點,通過對民生事件的曝光與跟蹤報道,選準相應的熱點話題,形成在具體要求中的民生新聞的精準定位。
當然,電視民生新聞與其他新聞報道一樣,也會有相應的互動模式,在結合當前的民生熱點問題上,找準相關的新聞題材,在突出傳統題材與創新題材的同時,可以將民生新聞報道中的事件進行交流互動,在形式上,可以結合網絡報道等媒介參與,并形成與民眾相互交流的平臺,通過qq、微信平臺以及手機短信調查等方式,讓群眾參與到民生新聞事件之中,形成對民生事件的回訪,這樣,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的素材累積以及通過電視報道的方式,可以實現民眾的訴求,還原事件的真實,更好的服務民眾在新聞追求中的需求。
在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中,由于編制組以及記者等多方面的問題,沒有深入民眾之中,對民生問題也沒有形成精準的認識,在題材的選擇上形成的也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膚淺事件,而對于真正解決群眾問題的新聞報道卻沒有形成深入,在新聞素材的選取上沒有形成整體的方式。這樣,不利于整個新聞事件的民生表達渠道。因此,在題材的選擇上,就不能反映出當前老百姓的基本訴求,對于民生糾紛等實實在在的困難,沒有深入的報道。比如,有些電視臺,在涉及民生新聞的報道中,只注重從正面效果報道民眾生活中的無聊瑣事,對于牽涉到群眾利益、表達訴求的新聞報卻采用回避的方式,這樣,民眾就會對電視民生產生一定的誤解。
隨著現代新聞報道方式的轉變,有些電視新聞就融合現代電視節目中的娛樂因素,想通過新聞報道的方式,將民生因素表達出來。其實,民生新聞是一個相對嚴肅的報道方式,主要是為了實現對民眾在基本生存條件改善、生活方式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如果過多的強調民生新聞報道的娛樂性,就會削弱其主體地位與效果,加之有些民生新聞在主持人風格、報道題材以及民生事件的表達中,沒有深入研究,這樣,就會脫離民眾對民生問題的主體訴求,對民生電視新聞產生負面影響。
在當前一些民生新聞的報道中,盡管會側重于對弱勢群體的相關報道,在解決問題上,也傾向于服務弱勢群體,因此,就會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當前的媒介監督中,一些媒介缺少有“與人為善”的寬容態度,就會在實際報道中將自己陷入一種過激的模式中,在沒有深入了解實際的基礎上形成報道。這樣,就會缺少對民生事件客觀事實的報道,從而發生相應的負面效應。比如,在之前的“富士康訴記者案”中,就是一個更好的例子,尤其是在這個報道中,沒有從客觀的基本事實出發,反而產生不良后果。因此,在民生新聞的報道中,要在新聞事件中形成求真務實的態度,在保持清醒頭腦的基礎上,形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要深入群眾傾聽老百姓的訴求和心聲,并善于從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對于一些民生新聞的監督報道中,要形成公平公正的事件報道,多方面的找尋資料,形成更加客觀的事實報道。
民生新聞注重的就是民眾最真實的生活。因此,在民生新聞的信息攝取上,電視民生的發展,將更加傾向于對報道事實的真實闡釋,會強調媒介力量在公共生活中的主體介入。這樣,通過相應的報道方式,會促進民生新聞的創新發展。從目前電視民生新聞的整體發展來看,一個方面,會通過電視這一個公共平臺,形成民生新聞的討論方式,將民生新聞匯集在相互理解與認知的空間中,民眾也會形成一定的公民意識,加強對民生事件的監督與認識,并提升對民生事件與社會問題的思考,進而提高判斷能力。另一個方面,電視民生新聞將注重新聞報道內容上的公開性、權威性,產生更大的威懾與監督作用。在信息量的獲取中,會通過多方面的渠道,結合“家常化”、“口語化”的方式,在拉近與群眾距離上產生更大的效果,會實實在在的成為表達民眾訴求的主要渠道。因此,在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方式中,會更加清晰的介入到民眾的公共生活之中,并將報道的觸角進一步細化,規范化的將民生訴求通過熒屏的方式表達出來,形成發現、報道、跟蹤、解決等一條龍的服務模式。
民生新聞的報道離不開語言的表達。在民生新聞的新聞傳播理念中,將會更多的形成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在表達過程中,會更加注重“新聞敘述框架”的結構,在民生新聞的報道方式中,主要采用敘事的方式,將民生新聞事件更多的表達出來,在傳播路徑上,可以結合網絡傳播、視頻播放、手機播放等方式。通過敘述方式的報道,在確保民生新聞的新鮮度基礎上,圍繞及時性的特點,保證民生新聞的時效性。并在結合電視民生新聞的大眾化角度出發,產生強烈的實效效果,在時間把握上采用娓娓道來的方式,體現出民生新聞的整體價值。因此,電視民生新聞會走向敘事表達的發展之路,尤其是在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上,對于信息的差異點與附加值進行有效的對接,突出實效性的表達,這樣,可以在敘事結構的運行中,提高民生新聞事件的主題表達效果。
在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中,要始終將新聞的深度與價值關注的視角,融入到民生話題中,不能簡單的將一些瑣碎的民生事件進行熒屏的堆積,更不是對民生事件進行簡單的敘述并還原,在報道中,通過對民眾身邊的典型事件進行分析,尤其是注重細節的表達方式,將情感、意義、價值判斷等融入在其中,并形成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正確的社會觀念、社會秩序、道德標桿等多方面的元素,更好的構建社會規范體系,更多的將民生新聞做一種理性的思考,形成深度的價值理念判斷,并有著理性的思考。此外,秉著服務民眾的原則,向觀眾提供有深度、有價值、有意義的民生新聞,形成內容有典型性、形式有創新性、題材有引導性的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模式。
電視民生新聞的整體發張會隨著現代會信息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在網絡編輯等方式中,對于民生新聞的報道,可以形成多元化的互動閱讀模式,在欄目的設計上,形成與民生要素相結合的內容,尤其是突出在關系民生發展、社會經濟發展中熱點等問題,進行民生新聞的欄目創新。形成深度報道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方式的創新,在手機短信、微信平臺、微博等方式,形成對民生新聞報道網絡模式的閱讀,并通過轉載、跟蹤報道、跟帖、回復等方式,形成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在增強閱讀效果的基礎上,圍繞民生新聞的相關角度,體現出欄目設計的創新,這樣,額可以構建互動式的閱讀。將民眾引入到現代化的民生新聞閱讀之中,形成核心信息、周邊信息、拓展信息等多元化信息的綜合閱讀方式。
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注重在追求公共話語權的表達上,既可以表達出關注社會熱點角度,也能在網絡媒介中形成傳播速度快、信息閱讀量大的效果,尤其是在電視問政、民眾問政、訴求表達等方式,更好的形成民情表達、民意收集、集中民智等方式的報道,這樣,會給政府在行政能力的提升方面產生一定的監督作用,形成公民問政、官員問計的主要渠道。因此,在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中,會注重公共話語內容的融入。在實際報道中,強調對公共生活領域的導向與客觀介入,會將公眾的意識作為輿論的引導方向,并對民生事件的客觀事實性進行全面判斷與綜合性報道,全面為民眾參與到民生事件的思考之中,形成服務公共利益的有效平臺。
電視民生新聞要更多的關心群眾的訴求,圍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等問題,展開真實的新聞報道,突出電視民生新聞的特點,在網絡化、信息化背景的有效對接中,形成獨創的民生新聞報道方式,主要是突出為民眾說話、為民眾辦事的實際目的,更好的發揮出電視民生新聞的主題作用。
[1]張錫林.民生新聞的定位及發展方向.青年記者,2010(26).
[2]張錫林.民生新聞的定位及發展方向[J].青年記者,2010(26).
[3]杜熒.平衡報道視角下民生新聞的升級路徑[J].視聽界,2010(3).
[4]張連明.民生新聞的正名與還原——以遼寧電視臺《新北方》欄目為樣本[J].當代電視,2008(5).
[5]鄭逸文.民生新聞的價值考量——兼論電視民生新聞應當避免的誤區[J].新聞戰線,2010(5).
[6]雷慶更,連志鸞.由一檔電視氣象節目的改版談地市級氣象影視節目的創新[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分會場論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