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都有哪些國家支持“一帶一路”?
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結束“兩亞”之行。從帕米爾高原到南亞,到訪四國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站點。外交部部長王毅對此表示,習近平此訪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一次精彩的“路演”?!耙粠б宦贰遍_始進入務實階段。
在對中亞和南亞四國進行訪問的過程中,習近平提出,要把“一帶一路”與有關國家的發展戰略深入對接,將中國優勢產業和4國區位特征和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兩千多年前,中國就通過海洋和陸地兩條“絲綢之路”把絲綢、茶葉、瓷器等運向海外,并換回異域的物資。如今,中國在這古老文明遺產的基礎上提出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只是為了商貿,更關乎合作。雖然到目前為止,詳盡的總體規劃還未公之于世,但是政策導向已經明晰,各大項目也紛紛上馬?!耙粠б宦贰钡降兹绾螏又袊椭苓厙业陌l展?又會有多少國家參與其中?
各個國家對“一帶一路”反應積極,地區要尋求共同的發展和共同的安全,共同面對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截至目前,根據公開報道,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俄羅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各成員國、巴基斯坦、老撾、緬甸、東帝汶、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印度等國元首或政要都已明確表態支持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促進經貿往來和互聯互通。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是為深入區域經濟合作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是中國為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采取的又一重大行動?;I建亞投行的第三次多邊磋商會6月10日在上海舉行,當時來自22個亞洲國家的代表參與,就籌建亞投行達成多方面共識。
《人民日報》7月刊文指出,“一帶一路”與土庫曼斯坦的“強盛富民”時代目標對接,同哈薩克斯坦的“2050年發展戰略”呼應,同烏茲別克斯坦的“福利與繁榮年”規劃共鳴,同吉爾吉斯斯坦的“國家穩定發展戰略”交會。
總體來看,各個國家對“一帶一路”反應積極,地區要尋求共同的發展和共同的安全,共同面對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大框架才能使有關國家共同參與,平衡地發展穩定的安全形勢,要保證這些,往往一個國家做不到,而在這個地區里面,中國是主要國家,一旦中國提出這樣一個大框架,能夠使有關國家共同參與,那么就“一呼百應”。
至今,“一帶一路”已成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周邊外交的新手筆,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等政策文件,甚至與各國的合作也已經紛紛展開,獲得了積極的響應。不過,截至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如何建設還沒有出臺具體的規劃措施。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一個動態進行中的計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中國需要與主干上的國家進行溝通,共同探討制定這樣的總體規劃,因此,這一規劃的制定比較艱難。
在一些具體的項目上,每個國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以道路聯通為例,對于絲路而言,最經濟的做法是向西修建鐵路,但是,由于有些國家東西方向國土很窄,那么該國家肯定希望能夠將鐵路以南北貫穿的方式修建,這就需要相互溝通商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絲綢之路經濟帶”課題組的報告認為,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面臨著區域外部力量的壓力,一些國際媒體與專家對絲綢之路經濟區進行了“零和博弈”式的解讀,將共同利益的建設視為大國的勢力爭奪,將區域內國家的合作視為“貌合神離”。不過,總體而言,區域內主要國家對這一倡議的理解和贊同多于疑慮和反對。
此外,課題組還提醒,地方政府競相主張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相應的區域戰略,雖然構成了充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國內基礎,卻呈現了爭搶項目的不良趨勢,一旦形成無序的內部競爭,肯定不能實現地方政府想借力中央政府的國際戰略,以及發展當地經濟和社會的愿望。
●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