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杰 賀倩倩
(1.河南省機西高速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2.河南省交通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6)
河南省農村客運場站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馬奎杰1賀倩倩2
(1.河南省機西高速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2.河南省交通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6)
農村公路客運站作為聯系農村與城市的重要節點,是推進路運一體化進程,促進路運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但通過調研發現,河南省多地農村客運站由于規劃選址、設計、建設、運營、管養等方面的問題,啟用率低的問題較為突出。為此本文作者認為對于部分地理區域條件好、輻射能力強、班線運營集中且具有首發班線、客流量較大、使用情況較好的鄉鎮首末站應適時規劃建設,摒棄以往盲目實現“鄉鄉都有客運站”的空大目標。而建制村汽車停靠點作為公路運營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其標準已無法滿足公路運輸的需要,為此應根據客流集散特點,對公路路況較好的具有公交化運作的客運班線中的重要節點處適時建設標準較高的公路港灣站。
農村公路客運站 鄉鎮客運站 鄉鎮首末站 建制村汽車停靠點 公路港灣站
發展農村客運是在農村公路大發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推進路運一體化進程,促進路運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及生產力的提高、農村鄉鎮企業、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民商品意識的日益增強,城鄉之間、鄉村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人員流動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農村客運量與日俱增。農村客運以其適應性強,通達程度深等優勢,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民出行交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農民出行和城鄉經濟交流的重要運輸方式。但通過調研,河南省鄉鎮客運站、建制村汽車停靠點在運營過程中存在較大問題,鄉鎮客運站和建制村汽車停靠點的建設是否能夠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為了避免投資浪費,將有限的資金用于群眾出行真正需求的地方,其建設必要性是值得我們探討和反思的。
河南省省政府為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村交通基礎條件,在2006年、2007年兩年重點建設鄉鎮客運站,每個鄉鎮站由財政撥款20萬到35萬元,2008年全省建成2003個鄉鎮客運站,實現“鄉鄉都有客運站”,擬通過此舉改善廣大農村地區的客運服務水平。
但調研中發現,不少鄉鎮客運站由于規劃選址、土地、運營管理等問題,導致全省鄉鎮站啟用率較低,多數客運站被挪作他用甚至廢棄,主要表現為中途站(無始發班線,如圖1、2所示)、距離人口密集區較遠的車站(如圖3所示)、設計不合理(如圖4所示),不方便車輛進出的車站(如圖5所示)。

圖1 挪作他用的中途站

圖2 作為垃圾處理廠的中途站

圖3 距離人口密集區較遠而未啟用的中途站圖

圖4 規劃設計不合理未啟用的中途站
為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解決“三農”問題,2006年我省大規模建設了農村招呼站(建制村汽車停靠點),共建成13530個。但根據調研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省能正常使用的農村招呼站僅4804個(占35.5%)、已損壞5706個(占42.2%)、已拆除3020個(占22.3%),未達到預期使用效果,還形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
對于鄉鎮客運站存在的問題,歸根起來我們認為有五點。
(1)難以獲得土地。土地問題是鄉鎮站建設的最主要制約因素。首先,由于城鎮發展過程中沒有系統的、科學的總體規劃,群眾習慣乘車處位于鄉鎮中心,而這里一般被作為商業用地,建筑密度高,沒有多余的土地用于鄉鎮站建設;其次,由于農村客運站經營效益差、見效慢,民營資本投資積極性不高,配套資金短缺,無法承擔高額土地購置費。
(2)選址不當,不方便群眾出行。由于在群眾習慣候車的鄉鎮中心處無法取得土地,部分客運站被迫建在在離群眾習慣乘車點較遠的地方,導致乘客和客車都不愿意進站,客運站形同虛設,甚至出現“建成即廢”的現象。
(3)無首發班線的客運站啟用率低。農村客運首末站可以吸引周邊群眾進站乘車,一般使用情況相對較好;而全部利用過路車的中途站,由于客車進站成本高且影響運營效率,人不進站候車,車不進站載客,客車在路邊隨停隨走,客運站一般無法啟用。部分城鄉接合處的鄉鎮,作為城鄉公交的首末站,客流相對集中,使用情況也相對較好。總體上講,鄉鎮客運站總體啟用率較低,特別是中途站基本上都無法啟用。
(4)部分客運站建設主體不適當。多數鄉鎮客運站由當地鄉鎮政府作為建設主體承建,但是政府無管理客運站的經驗,又與運輸企業合作不暢,導致建成后經營效益較差,維持運營困難,直至關閉,出現廢棄、變賣的情況。建設主體選擇不當,不利于農村客運站建設及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5)鄉鎮站管養問題突出,責任主體不明,日常維護資金匱乏。鄉鎮客運站公益性強,進站客車有限,收益較少,利潤低,日常維護經費都無保障。且省級只補助了建站資金,而無運營維護資金,運營單位無力對站房和設備設施進行日常維護及更新,造成站場設施損壞快,無法持續運營。

圖5 廢棄的招呼站
結合以往建制村汽車停靠點的建設經驗,其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1)部分招呼站選址不合理,沒有充分發揮為百姓服務的作用。原則上招呼站的布設應依托各縣的農村客運網絡規劃,重點布設在有客運班線的縣、鄉道路上,但為了響應 “村村都有招呼站”的政策,采取了平均主義,使得部分招呼站在選址時并沒有與百姓的出行習慣結合起來,為民服務的作用沒有得到體現,從而造成建設資金的浪費。
(2)建設標準低,短期內廢棄拆除現象普遍存在。2006年是河南省進行招呼站建設的第一年,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招呼站沒有統一的規范可循,從而使得其建設樣式和建設標準參差不齊,經過短短幾年風雨的洗禮,多數招呼站已破敗不堪,多地出現拆除、廢棄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招呼站建設的整體形象,尤其是干線公路上的招呼站,多數招呼站建在公路路肩上,對過往車輛通行造成一定安全隱患,且隨著近幾年干線公路的改建改造,多數招呼站已被拆除。
(3)管理養護工作落實不到位,缺乏維護資金。同鄉鎮站類似,農村招呼站存在管養責任不明、機制不全,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國家和地方缺乏專項管理養護資金,加之招呼站建設標準低、經久耐用性差,且受外力破壞情況普遍,使其在損壞后沒有得到及時維護,群眾出行安全性受到影響。沒有制定明確的建設、使用管理辦法,導致已建成的數量多、覆蓋廣的農村招呼站無法得到及時維護,從而喪失了服務群眾安全出行的功能。
基于以上對鄉鎮客運站及建制村汽車停靠點現狀情況及存在問題的分析總結,筆直認為,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村交通基礎條件,將有限的建設資金真正用于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農村客運的長足發展,河南省農村客運站應走以下發展道路。
(1)對于部分地理區域條件好、輻射能力強、班線運營集中且具有首發班線、客流量較大、使用情況較好的鄉鎮首末站應適時規劃建設,摒棄以往盲目實現“鄉鄉都有客運站”的空大目標。
(2)建制村汽車停靠點作為公路運營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其標準已無法滿足公路運輸的需要,為此應根據客流集散特點,對公路路況較好的具有公交化運作的客運班線中的重要節點處適時建設標準較高的公路港灣站。
[1]《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
[2]《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2011-2020年)》.
[3]《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2011-2020年)》.
[4]《“十二五”河南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客運場站扶貧規劃》.
[5]《農村客運站管理探討》.云南省普洱市運政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