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麗娜
(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北供電公司,上海 200072)
提高上海地區電網用電負荷率的研究實踐
談麗娜
(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北供電公司,上海 200072)
文總結了上海地區用電負荷的變化趨勢,分析了用電負荷率的主要特點,包括季節性、錯峰措施等對負荷率的影響。通過對提升用電負荷率課題的不斷深入探索和研究,總結出一套有效的方式方法,控制和提高用電負荷率,從而降低電力系統運營成本,減少資源消耗,提高電力系統經濟運行能力。
配電網 指標體系 評分標準 綜合評價
隨著近兩年電力供應形勢逐漸好轉,供需矛盾逐步趨緩,提高用電負荷率又重新成為電力市場研究的重要課題。作為中國的最大城市以及定位于國際性大都市的上海,其用電負荷率水平相對于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大城市僅為60%至70%的用電負荷率來說是非常高的,隨著第三產業的不斷崛起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提高用電負荷率的空間十分有限。對當前而言,以保持85%左右的用電負荷率水平為目標更為現實與客觀。
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當年上海電網平均用電負荷率達到了84.73%,比2012年同期的84.23%提高了0.5個百分點,這是上海電網近十年中第六次的用電負荷率上升。(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作為一個經濟較發達、人口密度大的特大型城市,上海的用電負荷率表現為以下特點。
上海的最高負荷、最大峰谷差、最低用電負荷率一般均出現在夏季用電高峰期內。夏季最高達1150萬千瓦的峰谷差是導致低用電負荷率的主要原因,據統計,上海市夏季最高用電負荷出現時段中,空調負荷比重占總負荷的40%以上。尤其是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夏季的居民生活用電負荷不斷攀升,夏季居民生活用電負荷最高時可占總用電負荷的40%左右,這與春秋季節部分時段不到10%的用電負荷比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2010年為例,工作日的平均用電負荷率為84.66%,休息日的平均用電負荷率為87.07%,兩者差距達到2.41%,其中辦公樓宇和非連續性工業用電的負荷變化起到了主要作用。
多年相似的是,2010年除夕的用電負荷率也達到了88.12%,除商業外,其余企事業單位均放假休息,加之除夕晚上電視收視率增加,使得用電負荷率較平時有大幅度增加。
無論是夏季的季節性電價還是其他行政措施,有序用電措施對夏季的用電負荷率起到了明顯的提升作用。2013年的最高用電負荷率出現在8月25日,達到91.22%,當日天氣溫度為35.9攝氏度,且當日季節性電價及錯峰等有序用電措施均在執行中,所以用電負荷率達到了90%以上。而2013年的最低用電負荷率出現在6月17日,為76.00%,而當日的迎峰度夏有序用電各項常規措施均未開始執行。
另外,“五一”長假的用電負荷逐年提升,說明輪休措施中提前加班制度的執行正深入人心;夏季工作日與休息日間的用電負荷率逐年接近,說明錯峰措施的執行力度也已進一步的加深;夏季整體用電負荷率的逐年提升更能反應出有序用電措施對用電負荷率的提高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表1 上海電網近十年用電負荷率列表
通過近年來對提升用電負荷率課題的不斷深入探索和研究,逐漸摸索出一套甚為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控制和提高用電負荷率,從而降低電力系統運營成本,減少資源消耗,提高電力系統經濟運行能力。主要方法有如下幾點。
通過經濟措施調節負荷特性是提高用電負荷率的重要手段。通過價格杠桿可以調整不同時段的供求關系,使電力客戶可以更好地選擇自己的用電時序,安排生產班次,以降低電費支出。
上海通過不斷地擴大“兩部制”電價和分時電價的執行范圍,使更多的企業加強了自身的用電負荷管理,許多工業企業將生產時間轉移至晚間,夏季季節性電價執行時,有更多的企業愿意在夜間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居民分時電價的執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用電負荷高峰,如果能夠進一步地拉大峰谷電價,轉移負荷應可達到居民用電總負荷的10%以上。
自2004年至今,每年的夏季用電高峰與冬季用電高峰期間,上海市電力公司都與部分特大型用電企業簽署快速避峰協議,協議規定在電網出現缺口時,電力客戶自行停止部分設備用電,電力公司在客戶避峰讓電之后對其進行可中斷負荷的電費補貼。用電負荷管理系統的臨時限電也按此原則進行補貼。可中斷電價政策的進一步完善細化將更加有利于高峰負荷的調控。
上海的季節性電價也已執行了多年,具體措施包括將夏季原來13:00-15:00的平時段改為高峰時段,并按峰時段電價計費;進一步擴大電費峰谷比,將平時的峰谷比3.5:1拉大至4.5:1等。一系列季節性電價的出臺為夏季用電高峰提高用電負荷率提供了保證。
除此之外,上海通過推出蓄冷蓄熱優惠電價政策、對部分企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等,來不斷優化負荷曲線。
“十一五”節能降耗目標的提出,為需求側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在政府部門的積極支持和推動下,需求側管理工作正在不斷地被加以關注和重視。許多優化負荷特性的先進技術成果被投入實際應用。
隨著用電負荷管理系統規模的擴大,使電力部門對電力負荷的控制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電力客戶還可以通過用電負荷管理系統終端提供的負荷管理功能,或者是連接其他設備后衍生的拓展管理功能,來進行用電管理。
為了更好地優化用電負荷特性,電蓄能技術、居民小區集中供冷供熱技術等均取得了應用的成功。隨著政府部門相應政策的出臺,需求側管理工作將更為具體化、實用化,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削峰填谷的作用。
2003年至今,上海每年在夏、冬兩個用電高峰開展了有序用電管理工作。根據每年的有序用電管理工作總結以及負荷還原后的數據分析顯示,讓電、輪休、錯峰等各項有序用電措施效果十分明顯,最大有序用電措施總效果超過200萬千瓦,用電負荷率迅速提高。
由于預案充分、執行到位,高峰時段負荷得到有效降低,預案實施與實際效果基本一致,使有限的資源在不同時段、不同缺口狀況下得到了充分利用。在不斷調整有序用電預案類別的情況下,由于減少了臨時性、突發性措施的實施,使廣大預案執行客戶可以平穩有序地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將實施措施的實際影響降低到最低點。同時,由于宣傳到位,發動面廣,全社會形成了科學用電、節約能源的良好氛圍,也為建設節能型城市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展有序用電管理工作,不僅能夠解決電力缺口造成的電力供應問題,也能夠倡導新的節能理念,為提高用電高峰季節的負荷率找到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另外,上海市政府還出臺了《有序用電管理辦法》,為建立有序用電管理的長效機制提供了政策支持。
上海電網的用電負荷率由1997年歷史低點的82.43%升至2013年的84.73%,累計增長了2.3%,增長比例為2.79%。對于城市經濟持續飛速發展、城市居民生活不斷提高的上海來說,是一項非常不易的突破。為了保持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上海電力部門將繼往開來,進一步地探尋與總結,將提高用電負荷率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并將持之以恒,不斷努力,為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實現“十二五”規劃中的節能降耗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