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省、市、縣方志館(室)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黑龍江省地方志工作規定》的發表為方志館建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加大力度學習好、貫徹好《規定》精神,全力加速方志館建設的步伐。
對地方志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民族文化軟實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建設和利用好方志館是國家提出的要求,早在2001年召開的全國地方志第三次會議就要求:“尚未建立方志館的省、市、區,凡是有條件的,要把方志館逐步建立起來。”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地方志工作條例》,明確規定:修志任務完成后,應當將文字資料及地方志稿等依法移交本級方志館保存管理。今年9月17日,由省長陸昊簽發的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發布的《黑龍江省地方志工作規定》中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建立方志館(室)、地方志資料庫和地方志網站。明確負責地方志工作機構,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專職地方志工作人員,保障地方志工作條件。”
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方志館建設工作,從加強方志館建設是地方志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豐富全市基礎文化設施建設需要的高度出發,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于今年年初完成了佳木斯方志館的土木建筑工程任務,館藏面積總計達800平方米。為方志館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場地基礎,完成了方志館建設的第一步。
方志館不僅是地方志書的資料庫,更是體現佳木斯市地域特色的地情館。要把佳木斯市歷史的、具有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史料和歷史遺留的代表性實物展示給世人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方志館建設的規劃。要把方志館建設成設施過硬、布展手段先進、區域文化特色突出的平臺,把方志館建成“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地方志和地情資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方志和地情研究咨詢中心、地方志和地方文化交流宣傳中心;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教育基地)。為達到這一標準,必須搞好建館規劃。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參照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研究佳木斯市城市建設定位,制定符合客觀實際,又不落后于時代發展的建館規劃。二是要搞好資料收集工作。將佳木斯市自身的一輪、二輪地方志和史實資料,將所屬各縣(市)、區的歷史的、現代的地方志和資料收集齊全、完成進館。還要花大氣力收集、交換好全國各地、兄弟省、市、縣的地方志,為佳木斯市領導決策、為佳木斯市的經濟發展提供翔實、豐厚的信息資料。三是要征集好歷史實物。佳木斯歷史久遠,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在近代有三江地區人民抗日斗爭史,有解放戰爭時期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和“東北小延安”的輝煌歷史;在現代的經濟發展中有十萬轉業官兵的屯墾戎邊、百萬知青的建設北大荒、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與發展、國家現代農業綜合實驗核心區等亮點。這些歷史進程中產生的眾多的斑斕璀璨的歷史實物需要我們多方挖掘、廣泛征集。四是要建設好展示平臺。要根據需要搞好展示設施建設,建設好現代化的閱覽廳,展示廳、圖片資料、影像資料、口述資料、實物資料等展現給世人。五是借助各方力量,加速方志館建設。方志館建設絕非單純依靠某一個部門就能完成,必須組織全社會力量共同出力。要進一步爭取領導支持。通過領導動員,組織相關部門齊心協力為方志館建設出人、出物、出資金;要向各部門請求資料、實物的支持;要向技術部門、技術人員、專家、學者尋求現代技術支持;要向民間收藏者征集珍品、征集資料、完善館藏。只有這樣,才能建設成一個品位高、功效大、質量好、水準高的現代化方志館。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為佳木斯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