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立憲 全國臺研會副秘書長 編輯丨安東 郵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6月25日至28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首次率團進行為期4天3夜的臺灣之行。抵臺當日,他說道“從北京到臺灣的飛行用時不到3小時,但邁出這一步足足用了65年”。作為大陸涉臺部門主管負責人首次踏上寶島臺灣的土地,顯然此次臺灣行寫下了兩岸關系發展中新的篇章。
此次張志軍的臺灣行,是對今年2月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首訪大陸的回訪。但因今年三四月間,島內爆發“太陽花學運”而阻擋了原定在此時間內回訪的行程。“太陽花學運”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入“深水區”的鮮活例證,其傳遞出的信息錯綜復雜。其中,既有“臺獨”分裂勢力別有用心的挑唆,也有無緣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紅利的島內部分民眾情緒的發泄;既有對服貿協議審查過程違反程序正義的質疑,也有對服貿協議執行后可能對島內相關產業帶來沖擊的擔憂;既有對臺當局施政績效不彰的不滿,也有對大陸綜合實力日益優勢的莫名恐懼,及其隨之而來對臺灣前途的迷茫,等等。這一島內現況,考驗了大陸領導層的智慧,也考驗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路線,最終島內各界將目光聚焦于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此行去與不去的決策上。
其實大陸方面的態度、答案早已揭曉。就在“太陽花學運”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來訪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就明確指出:“我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斗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面對面溝通,心與心交流,不斷增進理解,拉近心理距離。”第六屆海峽論壇中,張志軍主任也進一步表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向不會變,步伐不會停,信心不會減。”“將廣泛聽取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基層民眾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和共同命運紐帶,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臺灣民眾。”大陸方面的表態與承諾,顯然是源自“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源自兩岸業已建立的政治互信,源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取得的豐碩成果。張志軍此行也體現出大陸方面繼續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的鄭重承諾和堅定意志。
近年來,大陸對臺工作方面高度重視“向南移”、“向基層扎根”,注重加強與島內基層民眾的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增進相互理解、消除敵意、積累互信。此次張志軍主任赴臺行程中,通過走訪新北、高雄、臺中、彰化等地,廣泛接觸島內各界基層民眾,了解島內各行各業民眾的看法與想法,特別是“三中一青”(即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和青年人)人士的處境與企盼,也凸顯出大陸方面將盡最大努力,使更多的臺灣民眾能夠分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紅利,從而積極參與到促進兩岸關系發展、共同振興中華的行動中來。
無論是此次張志軍主任首次率團赴臺,還是兩岸關系發展60余年間每一個“第一次”,其背后都承載著兩岸同胞更多的期待。盡管島內爆發“太陽花學運”導致兩岸服貿協議生效擱置、島內部分民眾對兩岸關系發展尚存在一些疑慮,但此次張志軍主任赴臺訪問也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即大陸方面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上始終秉持著誠意與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