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華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終于趕在臨近上半年終點的6月25日至28日赴臺灣訪問。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對臺工作部門的“掌門人”首度踏上寶島的土地,是兩岸政治互信鞏固深化、兩岸交流機制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堪稱“張志軍的一小步,兩岸關系的一大步”,可喜可賀!
筆者有幸見證了2月11日張志軍與應邀來訪的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舉行的首次正式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并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成立20多年來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真是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正如王郁琦在會面剛開始時所感慨的,“從當初幾乎要兵戎相見,到今天我們可以坐在這邊開會”,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
國臺辦主任訪臺,同樣“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說明國臺辦與陸委會間的聯系溝通機制已進入良性運作的新階段。可以預期,張志軍與王郁琦再度會面時,雙方將就兩岸關系形勢交換意見,檢視與落實上次南京會面達成的共識,共商下一步兩岸關系發展大計。二度“張王會”必可增進互信,破除障礙,為兩會商談“提速”,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為推進兩岸關系向前發展再添動力。
再者,“臺辦主任要知臺”,前幾任國臺辦主任由于種種原因,始終無法“登臺”,只能通過“二手傳播”了解臺灣情況。此次張志軍主任在緊張的日程里,盡可能擠出時間與臺灣南北各地各界基層民眾廣泛接觸,傾聽他們對發展兩岸關系的意見和建議,既對臺灣社情民意將有更深切的了解,也會向他們介紹大陸對臺政策措施的本意與善意,相信這必將有助于臺灣基層民眾、青年人和中小企業更加了解、理解大陸對臺政策。“越走越近,越走越親”,這樣的相交、相知,無疑是兩岸關系改善造福于民、達致互利雙贏的基礎工程。
最后,此訪是在臺灣爆發“反服貿”學運之后進行的,面對民進黨、“臺獨”勢力的刻意操弄,面對島內反大陸、反對兩岸加強經濟合作、反對兩岸關系改善的雜音,面對一些勢力、團體“磨刀霍霍”的抗議動作,張志軍主任仍堅持如期訪臺,也以事實證明大陸方面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方向不變、步伐不停、信心不減,這定能堅定與鼓舞兩岸同胞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005年4月,國共兩黨毅然決定在時隔幾十年后再度握手、對話,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開啟“破冰之旅”。而今,張志軍主任同樣抱持這樣的勇氣“登臺”,同樣是為了驅散浮云,為兩岸同胞再度展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衷心也期盼更多的兩岸同胞挺身而出,爭做發展兩岸關系、致力民族復興的智者、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