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陽
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研究
張春陽
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本文針對黑龍江省農村自身的情況,對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農村;人居環境;政策
(一)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及利用率低
黑龍江農村存在著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及土地利用率低的問題。通過樣點調查顯示,黑龍江省農村居民點內部的土地利用率僅為80%左右。宅基地閑置、空置、在村莊外圍都劃定建設預留地等土地閑置問題幾乎存在于全省農村。幾乎每戶都在房子四周圍占大面積的自用地,嚴重影響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村莊卻在向外侵蝕著農田,占用耕地現象日益嚴重。造成了另一種“空心”問題,即新建居民點剩余大量閑置宅基地的現象。
(二)農民居住區缺少規劃設計
居民點的面貌差主要是由于住區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大多數農村住宅的建設,都沒有經過正規設計單位的審批和設計,而是僅僅依據一張簡單的房屋草圖或者是房屋主人的意愿。這樣建造的房屋不近使用壽命短,功能性差,嚴重時更會危及生命。即使農村住宅建設有規劃,基本都是仿照城市規劃,都會盲目地隨著城市規劃的變化而變化。導致了農村用地規劃缺乏長期的穩定性。為了追趕建房的高速度,建設管理與規劃不能及時相互配合。造成的后果就是村莊建設亂、不集中、布局散等。
(三)農村使用的生活能源結構不合理
黑龍江省農村家用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供應不足且浪費嚴重。黑龍江省農村普遍采用的炕灶結構不合理,不但浪費能源,而且熱效率不高。生活能源往往為直接燃燒柴草、秸稈甚至成才木料等,冬天取暖所用的基本都是小型鍋爐或者是土爐子,往往以煤作為主要燃料,所以煤的使用所占比重相當大。不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所排放的煙塵對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黑龍江省農村的能源建設進展緩慢,農村的新能源普及率極低。
(四)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缺乏
黑龍江農村人居環境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環保、文化、衛生等事業落后,村內給水、道路等基礎設施缺少共享性和配套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等。
目前,黑龍江省已基本完成對農村生活用電網的改造,由于缺少資金的支持,對農業生產用電的農網改造被迫中斷。農村公路建設方面,仍然存在出行難、道路硬化率低等問題?,F有的公路養護工作困難。
根據黑龍江省固定觀察點對14個村7000多農戶的調查數據上來看,僅有40.5%的村民家庭使用了自來水,真正保證了飲水安全,但與城鎮相比,城鄉差距仍一倍以上,城鎮居民自來水覆蓋率己超過83.4%。
在環境衛生和文化基礎設施這些方面,農村和城市相比,相差也很遠。據黑龍江省對470個鄉鎮進行的調查資料顯示,有垃圾處理站的鎮占19.4%,生活污水經過集中處理的鎮占13%,37%的村有幼兒園、托兒所,30%的鄉鎮有敬老院,10.2%的村有圖書室、文化站,10.1%的村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10%的鄉鎮有公園。在住房衛生建設方面,農村旱廁的使用率仍然較高,污染了住區的環境。
(五)農村的環境污染嚴重及生態破壞范圍擴大
農村環境污染總體可分為生活污染、生產污染和工業污染。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范圍不斷擴大。
從生活污染來看,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及時的處理,嚴重污染了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環境。根據來自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的統計資料顯示,黑龍江省農村每年產生的693.5萬噸生活垃圾隨意傾倒,5.55億噸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從生產污染來看,農藥、化肥的用量嚴重超出了國家規定的使用標準,對土壤和水體很容易造成污染,同時農用塑料薄膜及柴油的使用也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及空氣污染。據調查資料顯示,最近幾年農村化肥、農藥、塑料薄膜及柴油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從工業污染來看,大量的鄉鎮企業主要興建在農村,例如小型的面粉廠、馬鈴薯加工廠等,這些企業工藝比較落后,分布較為分散。為了減少成本,過于追求經濟效益,沒有進行污水處理和工業垃圾處理的配套設施,從而使當地環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六)農村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
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實現全面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目前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但是保障項目少,保障水平低。
在教育保障問題上。農村的師資力量和城市相比較,仍然比較薄弱,教育質量不高,教學設施缺乏。同時,對農村勞動力的專業技術培訓十分薄弱,很多農民終身沒有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
黑龍江省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缺少必要的財政保障制度。在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分配中存在著重城鎮輕農村的現象。例如在2011年,黑龍江省農村人均純收入為7590.7元,而城鎮人均純收入為15696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城鎮的48.4%,農村居民的收入有限,卻承擔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從社會保障支出看,占全省總人口近45%的農民社會保障支出只占全省社會保障支出總數的8%;從人均占有社會保障費用情況看,城鎮居民人均455元,農民僅為15元,相差約30倍。
針對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善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的政策措施。
(一)改革完善現存的土地管理制度與規劃體系,加快推進真正現代產權制度意義上的農民集體土地所有制的實施,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大司法監督的力度,徹底根治私占耕地、破壞土地以及態意污染等違法行為。
(二)用科學發展的思想引導黑龍江省農民進行住區建設,在符合黑龍江的地方風貌和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基礎之上,加快現代化農村住宅模式的推廣,加大科技進步對農村住宅建設的支持力度,做好相關的技術服務工作。
(三)建立科學的農村能源建設政策措施體系,進一步擴大能源建設規模,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動農村能源建設。健全農村能源技術服務和管理體系,改革政府對農村能源工作的政府職能。
(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政策,建立以國家投入為主體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投入體系。加強農村交通和飲水工程建設政策扶植,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及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五)為農村環境建設提供必要的財政政策保障,加強對農村政策法規的扶植和實施管理,加強政策宣傳教育及重視科技創新。
(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加快實施農村教育投資政策,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財政制度。
[1]苗紅萍,劉國勇.新疆不同模式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研究——基于農戶意愿的調查[J].新疆農墾經濟,2012
[2]張洪祥.新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建設思路及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
[3]劉艷菊.關于改善和解決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問題的對策研究[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1
張春陽,男,1987年6月生,漢族,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