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王衛平 黨憲斌 劉勝利
(陜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200)
淺析基于市場需求的專用車產品設計過程
吳楠 王衛平 黨憲斌 劉勝利
(陜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200)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發展以及能源消耗結構變化的加快,專用車產品的細分市場越來越大,專用車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立足市場,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正確定位產品功能,應用新型創新方法實現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創新,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決勝于市場。
客戶需求 產品定位 技術創新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發展以及能源消耗結構變化的加快,專用車產品的細分市場越來越大。同時,面對我國汽車產業處于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時期,專用車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立足市場,挖掘市場需求,將技術創新應用于深度挖掘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開發既能滿足客戶需求,又有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
目前,伴隨著國民經濟總量和工業產品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專用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專用車市場也有了一些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1)集團化趨勢;(2)地域化趨勢;(3)輕量化趨勢;(4)底盤專用化趨勢;(5)零部件專業化生產趨勢;(6)環保節能趨勢;(7)產品多元化、需求差異化趨勢[1]。這些都與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各級政府部門治理整頓相關產業以及行業自身努力發展等因素是分不開的。企業必須全面進行客戶需求挖掘,才有可能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新產品開發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求企業在開發新產品之前,必須對市場進行分析調研,并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進行新產品開發戰略性研究,充分挖掘市場需求,準確定位新產品。在開發新產品時,企業需做的市場調研重點是:
(1)調查國內外市場、重要用戶以及重點市場同類產品的技術現狀和改進要求;(2)從國內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前十名以及知名品牌產品篩選調研對象,調查同類產品的質量、價格、市場及使用情況,確定對標產品;(3)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情報和專刊,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4)在全國范圍內,確定探訪的重點市場顧客,從顧客的分類及需求特點、產品技術特點、產品質量、價格等方面開展調研,組織VOC分析,使用Kano模型對客戶需求進行分類排序,決定優先級別,并以80/20原則抓住市場客戶主要需求矛盾,確立解決這種需求矛盾的市場定位產品。
無論是以產品為導向的技術型企業,還是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型企業,或是兩者兼之,都是圍繞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市場動態,準確構建產品的利潤點,建立準確的產品市場定位為出發點。

圖1 物質—場功能分析模型
準確的產品定位是方案設計的基準,也就是說設計方案是依據產品的市場定位確立的。產品設計方案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劃分為:(1)市場需求的轉換;(2)產品功能的定位;(3)方案設計;(4)需求比對與方案修正;(5)最終方案評審。這其中市場需求的轉換和產品功能的定位尤為重要,市場需求的轉換是前期客戶需求的翻譯,翻譯成為滿足客戶所需的“結構”,這是一項架設顧客與設計師之間思想橋梁的工作,它的正確性直接決定了產品成與敗,因為我們非常清楚顧客購買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賦予的功能,產品只是功能的載體,功能才是產品的核心與本質,是我們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再就于產品功能的定位是客戶所需的“功能結構”的市場化篩選,保障新產品的潛在價值在后續市場營銷中得以充分發揮。從前述可以看到,專用車產品市場的多樣化及多變性,決定了專用車新產品開發更加注重隸屬行業技術的“專業化”,因此專用車新產品方案的開發,應是嚴格意義上的循序漸進式的正向產品開發策略,按照上述方案形成過程,在人力資源等內在條件滿足下,可大幅提升產品開發的成功幾率。

表1 改善和惡化的標準工程參數

表2 沖突解決問題矩陣

表3 標準解及可能改進方案
在整個專用車產品設計過程當中,全新創新的思想萌芽一般產生在功能定位及方案設計過程,技術改進方面的創新一般產生在方案設計及結構化設計過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發者的創新所需是在這兩個環節產生的,基于這種新的功能所需的方案和新技術組合所需的新結構設計都是創新所必須的,這種思想的產生可以借助于情景式的知識模型庫,也就是產品技術鏈的重用和組合。
而實現這種創新,除了傳統的技術積累外,還需要一些創新方法,傳統的創新方法有試錯法、頭腦風暴法、綜攝法等。不可否認,這些創新方法在促進科技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這些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弊端。
試錯法是純粹利用經驗的一種創新方法,完全依賴于個人的經驗和知識領域,創新過程沒有方向性,因此效率非常低;頭腦風暴法是改進了的試錯法,雖然相對試錯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幫助克服思維慣性,但頭腦風暴不控制思維過程的缺陷常常使得問題進入漩渦,長時間無法得到解決,效率依然不高;綜攝法是對頭腦風暴法改進而產生的,將類比的方式引入其中,試圖系統地從一個全新角度看待問題,以此來消除心里慣性,但是,綜攝法沒有研究技術系統進化的規律[2]。
TRIZ理論是目前被業界普遍認可和推崇的一種技術創新方法。它是由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薩烏洛維奇·阿奇疏勒(G.S.Altshuller)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的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3]。TRIZ系統提供給研發者一個清晰的發明創新路線圖。根據國內外大量的企業學習應用TRIZ的實踐結果,一個掌握TRIZ理論的科技人員與不掌握TRIZ的科技人員比較,其發明創新能力提高6至10倍。
在前述方案形成過程中,需求轉換功能和方案設計是兩個技術創新主要產品過程,現對使用TRIZ理論進行方案創新舉例說明如下。
開發車廂可卸式垃圾車,又稱勾臂式垃圾車。該車廣泛適用與城市街道學校垃圾處理,可一車配備多個斗,各個垃圾點放置多個垃圾斗,帶自卸功能,液壓操作,方便傾倒。主要由(1)供能系統,即動力供能系統,如:發動機、變速箱等;(2)傳動裝置,主要將底盤發動機動力傳遞液壓泵,如:取力器、液壓泵等;(3)液壓控制系統,用于裝卸廂體的機構,如:拉臂主油缸、鎖緊架、鎖緊油缸、翻轉架等;(4)廂體裝置,如:廂體、后門等四大部分組成。
根據使用燃料不同,可分為NG、燃油、雙燃料等三類,NG相比燃油型更經濟、環保;但同時帶來的問題是整車質量增加,氣瓶占用空間,動力輸出緩和等。這些都是選擇不同動力系統造成的。
即使同是NG動力系統,也根據使用液態天然氣、液化煤氣、壓縮天然氣的不同,對于整車的動力、振動、噪音、廢氣排放等都有不同的影響。因此,供能系統是整車的一種沖突。
根據TRIZ理論,可以將上述沖突描述成如圖1所示的物質-場功能分析模型。
根據上述分析,在以整車供能系統動力場為對象場的情況下,應對整車布置、功率輸出等特征加以改善,即存在著排放環保與總布置、功率輸出、噪音及振動之間的技術沖突,即可建立物體產生的有害因素引起標準工程參數的改善和惡化,見表1。
通過沖突矩陣,可得到沖突的標準解,見表2。
對此整車的設計方案,根據標準解的含義,可得出優化設計方案見表3。
在上述可能的改進方案中,提供了各種有益于改善整車性能的具體設計或設計方案,其中很多方案已應用于具體產品,如中聯ZLJ5120ZLJHE4自卸垃圾車等,進一步驗證了TRIZ方法在車廂可卸式垃圾車方案創新設計中的有效應用。
專用車企業只有堅持走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正確定位產品功能,應用新型創新方法實現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創新,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決勝于未來專用車產品市場。
[1]鄭興義.當前專用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J].專用汽車,2009年11月:96-97.
[2]李伊力,何筠.TRIZ:科技創新新方法——兼論TRIZ與傳統創新方法的比較[J].企業經濟,2009年第6期(總第348期):23-25.
[3]李明華.TRIZ創新方法在柴油機研發領域中的應用[J].柴油機,第33卷(2011)第3期:5-7,13.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The market of special vehicle products is growing. If the special vehicle enterprises want to survive, develop,form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winning in the market, they must excavate customer demand based on the market deeply, locate the product features correctly, and achie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by the application of new innovative methods.
Customer demandProduct PositioningTechnology Innovation
吳楠(1980.10—),男,本科,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當前研究方向為專用汽車產品開發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