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上海市醫藥學校藥學部,上海 200135)
多媒體網絡技術在中職英語中的應用思考
劉瑾
(上海市醫藥學校藥學部,上海 200135)
多媒體網絡教學不僅能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創造逼真的英語學習和交流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闡述了多媒體網絡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理論基礎,分析了它輔助教學的優勢和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以更好地促進教學。
多媒體網絡技術 英語
21世紀,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迅猛,教育的新趨勢是將其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傳統的 “填鴨式”教學已過時,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全新英語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主張個性化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個人潛能。整個教學過程圖文并茂,將靜態書本材料變成動態的影像和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1)建構主義理論:皮亞杰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認為學習者在特定背景下,依靠他人幫助,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獲取知識,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它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認知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情境性。“情境”和“協作”是學習的外部要素,“交流”表現了整個學習過程,而“有意義的建構”是學習的最終目標6。
多媒體網絡技術能建構學習環境。網上的信息資源,多媒體課件,影音影像材料,文字材料等都是英語學習的資源。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對資源進行過濾、加工,而教師通過引導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助推作用。多媒體網絡集交互性、自適性、形象性和自主性為一體,非常適合創建有意義的學習環境,能最大限度提供各種交互功能。
(2)輸入假設理論:克拉申的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理論認為外語習得必需以大量的可理解輸入為前提,而且輸入的信息必須有吸引力,讓學習者沉浸在目標語環境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1。
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創建語言學習氛圍,讓學生接觸大量英語。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通過視頻、音頻、影像、圖片等手段創造真實環境,為學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輸入,創造使用目標語的機會,而且教師利用網絡提供的大量學習素材也來源于真實生活,內容豐富新穎,能激發學習興趣。
(1)多媒體網絡技術整合英語教學大體經歷了萌芽、發展、深入、網絡化發展階段。從純板書教學過渡到老式幻燈片的使用,再到錄音機、錄音帶甚至目前MP3、MP4的使用;從最初的“啞巴”英語到后來的聽說法教學再到如今的視聽說;從教師講、學生寫、對答案到以教師主導,學生個性化、合作式自主討論學習;從局限性的語音室教學到校園網絡教學再到國際化、社會化網絡教學2。
(2)唯“分數第一”的滿堂灌的“啞巴式”中學英語教學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興趣,輕視了英語的實用交際功能。而中職學生是比較特殊的學習群體,英語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英語興趣缺失,自我監控能力弱,但是動手能力強,多數人喜歡網絡娛樂,獨立使用計算機能力較強,所以教師需要指導他們合理使用多媒體網絡,利用它作為學習工具輔助學習。兒童的天性就是娛樂,生動逼真的英語視聽說資源和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生能通過多媒體網絡,看、聽英文原版電影,英文歌曲等,主動學習、探究,這也符合兒童的天性,真正的實現“玩中學”,從而激發語言學習興趣。
(3)英語課屬于技能操練課,需要學生反復訓練。礙于班級規模大和教學課時短,個人訓練機會和時間就很缺乏。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學生能將課堂內學習延伸于課外自主學習,針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層次,搜索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資料,并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并執行,對弱項采取更多的針對性訓練,能更快的掌握語言。
(1)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創造生動逼真的英語學習和交流環境。傳統英語教學礙于教師手寫教案和板書的局限性和課時的限制,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整系統地展現某個語言點或語法,同時也受到空間的限制,缺乏生動性和逼真性,不能隨意變化。學生學習系統性不強,很少相互交流,不可避免”啞巴英語”。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網絡技術能將英語學習材料以聲音、圖片、視頻、影像等形式立體性的展示給學生,教師減少了寫板書的時間,能讓學生在生動逼真的交流環境里更多的操練英語。課堂上大量的原聲材料的不斷輸入能多方面刺激學生視、聽覺神經,讓學生的大腦自主完成知識體系的空間建構。
(2)激發師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也有利于課后知識鞏固和拓展。

表1
(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鼓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成功的好教師是授學生“漁”而不是”魚”。因為學習是終身的。有效的英語課程不是看學生完成了多少作業,考了多少分,記住了多少語法和詞匯,而是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看有多少英語能立馬學以致用,并能有效的延續到生活實踐中。英語教師的功能不是培養死記硬背的機器人,而是聽、說、讀、寫、譯能力均衡發展的學生。所以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應該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點撥,學習方法的介紹,學生應在課堂內吸收和課堂外搜索英語原聲學習資料探究學習。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然后分組學習,出學習成果(又稱任務型教學、合作型學習)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師把部分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去操練、去實踐,遠比自己滿堂講的效果好得多。學生既能聽到聲音又能看到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相互討論、交流,還能額外操練自己的多媒體技術,何樂而不為呢?知識永遠在不斷更新中繼續保持著。
(4)有利于教材的更新,彌補內容的局限性和滯后性。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引發了知識大爆炸,不僅更新快,而且涉及面廣。教材的內容有限,并且使用時間長,不能與時俱進。各種網絡資源多樣化、具有時效性。新聞、音樂、娛樂、影視等英文原聲資料應有盡有,教師和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作為英語學習的地道材料,彌補教材的缺限。所以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更符合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
(5)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激勵教師創新思維,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挑戰,多參加業務進修,學習多媒體網絡理論和實踐知識,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以適應目前教學改革發展新趨勢。教師不能總停留在傳統的“重知識、輕能力”的課堂教學,否則學生只能成為教育的犧牲品。
多媒體網絡應用于英語教學主要以課件展示為主,它把動畫、圖像、聲音、視頻等處理技術融為一體,在預習、講解、口語操練及復習總結四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圖1所示:(以原版教材Bridgeto success 2中Unit1 Gender and Society為例)
多媒體網絡用于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注意改進。
(1)課件花哨,重、難點不清晰,學生主觀能動性挫傷。教師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件制作上,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過多的視覺、聽覺刺激會造成視覺、聽覺疲勞,這跟“滿堂灌”沒有區別。所以在課件制作上注意重、難點清晰,把握知識容量的度,應簡潔、有序、美觀,切忌過”濫”,“喧賓奪主”。學生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去主動過濾、加工、學習現有信息,以達到教學效果,而不是讓他們“一笑而過”。
(2)存在的誤區,例如“只有使用多媒體教學才能上好課”、“只有多媒體才能使學生有興趣”、“用了多媒體的課堂才有新意”5。各種公開課變成課件制作大賽,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忽略了粉筆和板書。教師絕對不是點鼠標的機器。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導,如果結合傳統的板書,教學更加親切和自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避免機器 “滿堂灌”。
(3)學生、多媒體、教師角色錯位。整堂課學生被動照抄課件上的筆記,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缺失。教師講的少,主要靠多媒體網絡展示,教學效果和質量難以提高。所以課堂上應該有更多的時間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
(4)師生情感互動交流減少。教學中師生都過多專注于電腦屏幕、課件,交流明顯減少,同時也忽視表情,相互視線的交流,真實的情感交流等,影響了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5)教師使用計算機能力欠佳,技術不熟練,多媒體課件制作費時,效率不高。如果不能現場維護電腦運行,就會影響正常上課進程。所以教師應該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方法,靈活調整課堂教學。
將多媒體網絡應用于英語教學順應了當今教學改革的方向,促進了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主體潛能。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多媒體網絡教學是一種輔助教學,恰當使用能事半功倍。信息時代的每位教師都應該努力學習和掌握多媒體網絡技術,科學有效地應用于教學,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教學中只有師生互動才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1]蔡龍權.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二)[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55-65.
[2]歐陽鈺.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2007.08.15http://www.ewteacher.com/r5-article-46458.htm.
[3]葉春霞.興趣盎然 輕松識字.學周刊C版[J].2010.10:187.
[4]葉良明,吳紫娟.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探究[J].教育信息技術,2007.
[5]張春榮.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1(9):223-223.
[6]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71.
劉瑾(198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職稱: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藥學英語教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3。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3首先, 根據記憶規律,人們對動畫的記憶最強、圖片次之,文字最弱4。 色彩、形象、動作、聲音等能促動學生內在興趣,多媒體網絡就順理成章的變成展示工具。通過反復對學生感官系統的刺激,學生不僅能對現有知識進行過濾、再加工,還能將所見所聞運用于相互交流中去。其次,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后,教師也有興趣介紹英語學習網站或者網絡上尋找最新的適合學生水平的英文原聲資料在課上跟學生一起探究學習,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探究欲,從而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再者,課堂上的內容還能根據學生需要延續到課后繼續復習和學習。通過QQ、Email、網絡對講軟件等現代交流方式,師生之間能架起友誼橋梁,進行網絡互動,同時布置和監督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及時評價和反饋。最后,學生熱衷于網絡,對網絡知識吸收較快。網絡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多姿多彩的英語資源,例如英語腦筋急轉彎、英語故事、動畫片及英語部落等,學生的興趣立馬調動,不僅擴大了視野,還提高口語和閱讀能力,有效幫助學生用地道的英語進行交際,教學質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