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19世紀傳統的史學流派發展到巔峰時刻的時候,它們的內部已經開始僵化,不適宜社會發展的潮流,逐漸被社會淘汰。20世紀初社會變革頻起,歷史學也隨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而馬克·布洛赫就是發起歷史學變革的一員。他繼承并發展前人的史學思想,從歷史研究的目標、歷史編撰的形式以及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三個方面提出了獨具一格的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史學思想理論,這不但對年鑒學派有著深刻的影響,也對世界史學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馬克·布洛赫;背景;史學思想
1866年,馬克·布洛赫出生于法國的一個歷史學世家,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成了一位歷史學家,曾任教于巴黎大學。他與年鑒學派的另一位領導人呂西安·費弗爾創辦了《社會經濟史年鑒》,不斷在此提出他們的新觀點,革新對傳統的歷史認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被德國納粹的蓋世太保所殺。布洛赫的個人歷史,在長久以來并不被學人重視,但他的史學思想卻使他成為最偉大的法國歷史學家之一。20世紀,各種新的史學理論層出不窮,傳統的史學理論與方法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這種新舊史學交替之際,馬克·布洛赫的史學思想逐漸形成了,為后來的年鑒學派的歷史學家從研究的目標、編撰的方式和歷史研究方法這三個方面研究歷史提供了樣板。
一、布洛赫的歷史研究目標
布洛赫確立了“整體史”的研究范式。傳統史學多研究政治和外交史,而布洛赫使經濟、社會、文化等也成為他研究的對象。布洛赫批評了傳統史學的狹隘性,就像他所說的,“歷史研究不容許畫地為牢,若囿于一隅之見,即使在你的研究領域內,也只能得出片面的結論。唯有總體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而只有通過眾人的協作,才能接近真正的歷史”。
布洛赫將人類社會看做一個整體,他著重去掌握人類的各項活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潘宗億在《布洛赫歷史思想的核心概念與方法》中詳細分析了布洛赫的整體史思想:“布洛赫在實際進行其歷史寫作時,更重視從整體的角度出發,進而完全掌握人類社會中自然環境、物質生活條件技術、器具、社會群體關系的形式、人類的心靈狀態等各個環節之間的互動關系,并以此分析架構形成其對于歷史整體的理解”[1]。顯然,布洛赫將自己的整體史歸納為某種人類活動的“文明”,指人類社會活動的全貌。
二、布洛赫的歷史編撰形式
在歷史編纂的形式方面,布洛赫反對傳統史學片面強調客觀地敘述事件,而倡導一種以史學問題為研究取向的分析型與解釋型的史學。他認為,“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人們就可能總是在那些深奧又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做文章,為了考據而考據簡直是在浪費精力”[2]。布洛赫倡導歷史研究一定要有目的性,帶著問題去研究,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進而去理解和分析歷史,給人以啟示。因此,布洛赫強調史學家研究歷史不能只從史料出發,而要不斷的針對史料提出問題。并以此為史學研究的出發點。史學家只有提出問題,才能發掘出史料背后隱藏的意義。
三、布洛赫的歷史研究方法論
布洛赫的歷史研究方法論有三個,即跨學科研究方法、倒溯法和比較史學研究方法。布洛赫認為要使我們對整體史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和研究,就必須采取跨學科研究方法。在我們研究歷史的同時,融入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例如語言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的知識,這樣才不會使我們在研究歷史的道路上受到限制。史學家應該運用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各學科的知識來解釋自己所要研究的歷史,豐富史學研究的方法。歷史學一旦獲得更多的理論資源和研究視角,傳統的研究歷史的觀念將隨著潮流而被摒棄。
倒溯法并非布洛赫所創建的史學方法,早在F·W·梅特蘭在其經典研究——《末日裁判書及超越》中,就已使用這一方法。后來布洛赫繼承并發展了這一方法,提出歷史學家在從事歷史研究的時候有兩個思維方向,即“由過去理解現在”與“由現在理解過去”。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不一定要順著研究,完全可以反著從現在的狀況推導過去。歷史學家應該研究當前,以便對過去進行深刻的理解[3]。布洛赫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繼承發展了該思想,即是由已知的景象入手,由今及古地伸出掘土機的鏟子,重構已消逝的景象[4]。綜上,布洛赫強調用古今相融的視角分析歷史,既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又是非常實用的史學觀念。
比較史學可謂是布洛赫史學研究的創舉,布洛赫認為歷史比較是歷史考證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比較的歷史才是有意義的歷史[5]。布洛赫指出比較的單位是社會,反對以純粹的國家或地理區域作為比較的單位。此外,布洛赫將比較方法分為兩種類型:“一般的比較”和“歷史的比較”,前者是指歷史學家選擇一些在時間跨度大的,并且在空間上相隔的若干社會進行比較;后者是指平行地研究那些既是相鄰的,又是同時代的社會,它們是一些相互之間不斷影響的社會。顯然,布洛赫的比較史學不僅凸顯了歷時性和共時性的分析路數,而且引入跨地域的解釋策略,為之后布羅代爾的長時段分析提供了某些啟示。但是,布洛赫對于比較單位的劃分過于呆板,因而在宏觀社會問題上,比如對于封建制度普遍存在的原因問題,就顯得無能為力。所以馬克·布洛赫的比較史學尚需要深化與發展。
布洛赫指出他自己的所有研究方法并不是真理,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布洛赫史學思想中非常重視對人的關注,因為他認為人是歷史的核心主體。布洛赫在史學理論上多有建樹,他探討的整體史、比較史、問題史、倒溯法等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都有體現,促進了史學研究走向多元化。同時,對年鑒學派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潘宗億,布洛赫歷史思想的核心概念與方法[J],歷史:理論與文化,2001。
[2][法]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M],張和聲,程郁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3]George Huppert、Lucien Febvre、Marc Bloch,The Creation of the Annales[J],The French Review,1982.
[4][法] 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M],張和聲,程郁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5]Bryce Lyon,Marc Bloch:Historian[J],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1987.
作者簡介:楊園園,1989年生,女,漢,籍貫: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英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