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新+周建華+董占鵬
摘要:概述了桑葉、桑椹、桑枝、桑白皮及家蠶幼蟲、蛹、蛾、蠶沙等蠶桑資源的醫藥活性成分及其在醫藥、保健品開發上的價值,提出以傳統蠶業為基礎,開拓蠶業資源醫藥利用的新領域,提高蠶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蠶桑資源;醫藥;價值研究
中圖分類號:F307.3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0-478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0.004
Medical Values of Sericulture By-Products
WU Jia-xin1,ZHOU Jian-hua2,DONG Zhan-peng3
(1.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China;
2.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3. Sericultural & Ap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ngzi 661101, Yunnan, China)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sericulture by-products including and their values of medication and heath protection mulberry leaves, mulberry branches, mulberry fruits, mulberry roots, silkworm larve, pupae, mothsand silkworm feces were reviewed.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al benefits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a new fields for medical utilization of sericulture is proposed to be developed based on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sericulture.
Key words: sericulture resource; medicine; value research
中國是世界蠶業發祥地,蠶業資源豐富。“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為經典的傳統生產模式。除傳統的絲綢生產之外,蠶業資源還是珍貴的藥、食用材料。藥學巨典《本草綱目》盛贊桑為東方之神木,詳細記載了桑葉、桑椹、桑枝、桑白皮、蠶沙、蠶蛹、蠶蛾等的藥用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也將桑葉、桑椹、桑枝、桑白皮和僵蠶收錄為中藥材。桑葉和桑椹被國家衛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受傳統思維的影響,過去栽桑就是為了養蠶,養蠶就是為了繅絲織綢,并未對蠶桑資源的藥用價值進行深入開發研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開始從藥理活性成分、作用機理及其療效關系等全面闡釋蠶業資源的藥用價值,發現了黃酮類化合物、甾醇類化合物、葉綠素及不飽和脂肪酸,1-脫氧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等多種活性成分,證實了這些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護肝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藥理功能,明確了蠶業資源的藥理活性及其作用的物質基礎。以蠶桑資源為基礎,運用生物技術開展蠶桑資源的醫藥價值研究,不僅可以提高蠶業經濟效益,而且還能為人類健康服務,這是一個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研究領域。
1 ?桑樹的功能性成分開發
桑樹是一種優良的藥用植物,桑葉、桑根、桑枝、桑白皮都是傳統的中藥材,均含有較高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尤其對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研究表明,桑樹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多酚性化合物,例如二苯乙烯、苯并呋喃及黃酮等。這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包括降血壓、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和抗腫瘤等作用。水溶性部分則主要是多羥基生物堿和氨基酸,其中多羥基生物堿有降血糖的作用[1,2]。
1.1 ?桑葉
桑葉是傳統中藥材,《本草綱目》記載“桑葉乃手足陽明經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中醫認為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目前市場上以桑葉為主要原料的藥物制劑有:桑菊感冒顆粒、桑菊感冒片、夏桑菊顆粒、桑菊銀翹散、桑姜感冒片、桑菊感冒丸等。
桑葉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脂類、維生素、多糖類、黃酮類、生物堿、揮發油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干桑葉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豐富達226 mg/100 g,GABA屬強神經抑制性氨基酸,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降血壓的生理作用。桑葉中含有2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干桑葉中的黃酮含量約為10 mg/100 g。其中主要有異蘆丁、槲皮素、槲皮苷、槲皮苦素等[3-6]。黃酮類化合物有多種藥理活性,例如,擴冠作用,對缺血性腦損傷的保護作用,具抗菌、抗病毒、腫瘤、抗炎、鎮痛、抗氧化自由基和保肝活性等。桑葉多糖成分復雜,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引起人們極大的研究興趣。桑葉中含有包括1-脫氧野尻霉素(DNJ)多種生物堿類化合物,DNJ是強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吸收優于阿卡波糖;抑制人體糖分的轉化,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升高優于磺脲類藥物,而發生低血糖和其他副作用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其他降血糖藥物。利用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從桑葉中提取各種活性成分,開發新型藥物。
1.2 ?桑椹
據2010年版藥典一部:桑椹甘、酸,寒。歸心、肝、腎經,具滋陰補血、生津潤燥作用,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中成藥桑椹膏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用于肝腎虧虛所致的身體消瘦、腰膝酸軟、遺精盜汗、頭暈眼花、口渴咽干等癥[7]。
桑椹中含有17種氨基酸、7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尤以維生素C含量高,鮮果Vc含量可達22~39 mg/100 g,是理想的維生素和鐵鈣元素的補充劑;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為4.6 μg/100 g,為百果之首。現代醫學實驗表明:①桑椹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和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②桑椹能促進造血細胞的生長,從而促進造血功能的恢復。③桑椹的白藜蘆醇,阻止致癌物質引起的細胞突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促使癌細胞溶解死亡。
1.3 ?桑白皮和桑枝
桑白皮即桑根的韌皮部,桑枝即桑樹的枝條。桑白皮和桑枝均含有較多的生物堿以及黃酮類物質。Naoki等[8]從桑白皮和桑枝中分離出6種1-脫氧野尻霉素類衍生物,此后陸續從桑樹的各部位發現了DNJ及其系列衍生物[9-12]。中醫認為: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經,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功能,主治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桑白皮的氯仿提取物和堿提取物有非常明顯的鎮咳作用。歷代中醫藥典籍、驗方中多有用桑枝、桑白皮等治療消渴癥的記載,對糖尿病動物模型的降糖作用也已有報道。桑樹中總黃酮包括蕓香苷,槲皮素、異槲皮苷、二氫山萘等黃酮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黃酮則能夠清除自由基,穩定細胞膜,對胰島損傷起保護性作用。桑樹中的生物堿是重要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它們通過抑制a-糖苷酶、修復受損胰島細胞、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以及抗氧化機制降低血糖并預防或改善糖尿病并發癥[13-20]。
2 ?蠶生物活性物質開發利用
《齊民要術》、《神農本草》、《本草綱目》等歷代醫藥巨著都記載了家蠶的藥用價值,其功能主治小兒疳熱、消瘦、消渴等。
2.1 ?家蠶幼蟲、蛹、成蟲中的藥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機制
韓國學者Kang等[21]用冷凍干燥工藝制備的全蠶粉,通過試驗首次證實全蠶粉具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桂仲爭等[22]進一步證明:全蠶粉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1-脫氧野尻霉素和黃酮類化合物,它們通過抑制糖苷酶活性,達到降血糖的作用,藥效優于胰島素、阿卡波糖。蠶對環境污染、農藥等非常敏感,蠶是理想的微量重金屬、農藥殘留生物測試體,所以,服用全蠶粉不會出現中毒或過敏等不良反應。尤其對于體質虛弱的糖尿病患者,蠶制品有血糖調節和滋補雙重作用。目前,韓國養蠶業80%已用于制備降血糖保健品。
干蠶蛹含粗蛋白60%、粗脂肪30%、糖類5%、甲殼質3%,另外,還含有微量元素、維生素、抗菌肽、溶菌酶、激素等。蠶蛹蛋白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40%以上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可以作為水解蛋白注射劑的原料。蛹油中亞麻酸的含量超過30%,是人體合成腦黃金的原料,對增強記憶力、保護視力、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降血壓、抗血小板凝集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蠶蛹甲殼質經鹽酸水解制成的D-氨基葡萄糖鹽酸鹽是合成抗癌新藥(氯脲霉素)的主要原料[23-26]。
家蠶蛾脂肪含量25.6%,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90%以上。蠶蛾中的維生素E含量高達0.4 mg/100 g。此外,蠶蛾中還含有睪丸酮、雌二醇等性激素、腦激素及保幼激素等活性物質。具有壯陽澀精、補肝益腎,可開發成天然的保健品和藥品[27]。
2.2 ?蠶體分泌的昆蟲抗菌肽開發利用
家蠶受到大腸桿菌等感染時產生體液免疫反應,從而產生大量的昆蟲抗菌肽。包括天蠶素、昆蟲防御素、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4類。昆蟲抗菌肽對某些細菌、真菌、原蟲、病毒及腫瘤細胞有較強的殺傷作用,而對正常的人體真核細胞不產生損傷。因此,昆蟲抗菌肽有可能開發成抗腫瘤新藥和新型的抗菌藥物[28-33],利用家蠶生產昆蟲抗菌肽具有重大的醫藥開發價值。
2.3 ?蠶(蛹)與菌復合體的開發利用
將蠶蛹蟲草菌接種于蠶蛹或幼蟲,可人工培育蛹蟲草。蠶蛹蟲草含有甘露醇、蟲草素等藥用成分,其藥用價值與冬蟲夏草相近,具有抗驚厥、抗疲勞的作用,同時能提高肌體免疫力,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34,35]。
僵蠶是家蠶感染僵病所致,其主要成分含糖、脂肪、蛋白、草酸鈣及白僵菌素等。中醫認為:僵蠶性平,味咸、辛,歸肝、肺、胃經,具有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功能,用于肝風夾痰,驚癇抽搐,小兒急驚,破傷風,中風口喁,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風疹瘙癢,發頤痄腮。具不完全統計,49種成人中藥和29種兒科成藥中含有白僵蠶[36]。
3 ?蠶沙的開發利用
蠶沙為家蠶的干燥糞便,性溫,味甘、辛,有祛風濕、鎮痛的功效,是中國傳統特色中藥材,在《名醫別錄》、《本草綱目》、《本草求原》、《本草拾遺》等歷代本草中多有收錄。從歷代本草的記載來看,蠶砂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腸鳴、消渴癥、血崩和血虛等[37,38]。
2010年版藥典中收錄了2個含有蠶砂的成方制劑,分別是馮了性風濕跌打酒和舒筋活絡酒。
對蠶沙化學成分的分析發現,蠶沙中含有植醇、葉綠素、萜類化合物、木質素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如降血糖、抗病毒的1-脫氧野尻霉素、類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等。
多項藥理試驗[39]表明:①從蠶沙中提取制備而成的葉綠素銅鈉鹽有破壞腫瘤細胞結構和功能的作用。②蠶沙提取物對仙臺病毒、單純性皰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有抑制作用。③蠶沙提取物能有效改善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貧血癥狀。④蠶砂提取物有降血糖的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1-脫氧野尻霉素。⑤蠶沙提取物中存在多種抗炎和抗菌物質。
從蠶沙中提取的類胡蘿卜素容易被人體吸收,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作制藥原料,可治療肝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胰腺炎、慢性腎炎等;從蠶沙中提取的β-胡蘿卜素則能抑制黏膜、皮膚和腺體等腫瘤,特別對肺癌、食道癌、腸癌等有效[40]。
蠶桑資源在醫藥學上具有重大開發價值和廣泛利用前景,從醫藥學的視角觀察蠶業中的各類資源,對蠶業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觀念,蠶業與醫藥學的結合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研究開發領域。
參考文獻:
[1] 崔錫強.滇桑、蠶沙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2008.
[2] 歐陽臻,陳 ?鈞.桑葉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江蘇大學學報,2003,24(6):39-43.
[3] 蘇方華.桑葉的化學成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4):9-12.
[4] 趙麗珺,齊鳳蘭,翟曉華,等.桑葉的營養保健作用及綜合利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4(2):22-25.
[5] 吳祖芳,翁佩芳.桑椹的營養組分與功能特性分析[J].中國食品學報,2005,5(3):102-106.
[6] HSIH H Y,TSEN H Y.Combination of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almonella spp. in foodsamples[J].Food Prot,2001,64(11):1744-1750.
[7] 劉學銘,肖更生,陳衛東.桑椹的研究與開發進展[J].中草藥,2001,32(6):569-571.
[8] NAOKI A,EMIKO T,HARUHISA K,et al. Sugars with nitrogen in the ring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Morus bombycis[J].Carbohydr Res,1994,253:235-245.
[9] KUSANO G,ORIHARA S,TSUKAMOTO D,et al.Five new nortropane alkaloids and six new amino acid from the fruit of Morus alba L.INNE growing in Turkey[J].Chem Pharm Bull,2002,50(2):185.
[10] ASANO N,YAMASHITA T,YASUDA K,et al. Polyhydroxylated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mulberry trees( Morus alba L.) and silkworms[J]. J Agric Food Chem,2001,49: 4208.
[11] 陳 ?震,汪仁蕓,朱麗蓮,等.桑枝水提取物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0,31(7):502.
[12] ASANO N,OSEKI K,TOMIOKA E,et al.N-containing sugars from Morus albal and their gly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J].Carbohydr Res,1994,159:243.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4] 馮冰虹,趙宇紅,黃建華.桑白皮的有效成分篩選及其藥理學研究[J].中藥材,2004,27(3):204-205.
[15] 葉 ?菲,申竹芳,喬鳳霞.中藥桑枝提取物對大鼠糖尿病并發癥的實驗治療作用[J].藥學學報,2002,37(2):108-102.
[16] 鐘國連,劉建新,高曉梅.桑白皮水提取液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脂的影響[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3,23(1):23-24.
[17] 郭寶榮,趙泉霖,錢秋海,等.桑枝顆粒劑治療Ⅱ型糖尿病40例[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23(1):46-47.
[18] 鐘國連,劉建新,高曉梅.桑白皮水提取液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的影響[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3,23(1):23-24.
[19] 賈之慎,唐孟成,朱祥瑞.桑樹黃酮類化合物清除超氧離子自由基O2-的研究[J].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5):519-523.
[20] 于德民,吳 ?銳,尹 ?濰,等.實驗性鏈脲佐菌素糖尿病動物模型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5,3(2):105-109.
[21] KANG S R,HEUI S L,SUNG H C,et al. An Activity of lowering blood-glucose levels according to preparative condition of silk worm powder[J]. Koeran J Seric Sci,1997,39(1):79-85.
[22] 桂仲爭,陳 ?杰,陳偉華,等.全蠶粉(SP)降血糖的作用效果及其機理研究[J].蠶業科學,2001,27(2):114-117.
[23] 錢俊青.蠶蛹的化學成分及其利用[J].食品工業,1997(5):42-43.
[24]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研究所.食物成分表(全國代表值)[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25] 袁爾東,鄭建仙,陳智毅.多功能大豆纖維的降脂作用及其機理探討[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0(7):45-47.
[26] 田 ?聰.用蠶蛹致富[J].致富之友,2005(3):29.
[27] 朱祥瑞,姚雪艷,鄭源龐,等.桑蠶雄蛾酒的急性毒性和應激能力的試驗[J].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4):433-435.
[28] 山川稔.昆蟲抗菌性蛋白質の利用[J].蠶糸科學と技術,1993,32(8):48-50.
[29] 黃自然,鄭庭輝,梁怡章,等.柞蠶抗菌肽的抑菌效應[J].科學通報,1986,14(1):1107-1109.
[30] 翁宏飚,孟智啟,徐孟奎.桑蠶抗菌蛋白[J].蠶桑通報,2000,31(3):1-4.
[31] 郭玉梅,戴祝英,胡云龍.家蠶抗菌肽的一些性質及抗腫瘤活性[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62-67.
[32] 戴祝英,張雙全.大腸桿菌誘導家蠶血淋巴中抗菌物質的分離、純化與性質鑒定[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1):88-93.
[33] 賈紅武,張雙全,戴祝英.家蠶抗菌肽對K562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及對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J].蠶業科學,1996,22(4):224-228.
[34] 貢成良,吳友良,朱軍貞,等.家蠶蛹蟲草的人工培育及成分分析[J].中國食用菌,1993(4):21-23.
[35] 潘中華.蠶蟲草培育研究簡報[J].江蘇蠶業,2001(2):55-56.
[36] 時連根.桑蠶病原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J].蠶桑通報,1991,22(3):37-39.
[37] 張瑞珍.蠶砂的藥用價值[J].醫藥導報,2013,32(9):1195-1199.
[38] 金雙戈.蠶沙的綜合利用[J].今日科技,1991(9):2-4.
[39] 徐敏源,陳 ?彤,鐘濟秀,等.蠶沙光敏劑對腫瘤殺傷作用的超微結構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雜志,1997,19(3):36-37.
[40] 呂 ?亮.蠶砂提取植醇工藝[J].廣西化工,2003,3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