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軍+王曉箐+侍梅+張曉琴+杜玉寧+張宗山
摘要:為明確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Thrips tabaci Lindeman)的田間防治效果、使用劑量及施藥適期及其對茄子生長的安全性,采用小區隨機區組排列田間試驗、鄧肯氏新復級差法統計分析試驗數據。結果表明,供試藥劑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處理,施藥后1 d的防效在79.2%~90.5%之間,施藥后3 d的防效在89.3%~94.5%之間,施藥后7 d的防效在90.4%~94.3%之間。與對照藥劑相比,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高劑量45.0 g a.i./hm2施藥后7 d的防效與2.5%多殺霉素SC的防效相當,高于25%吡蟲啉WP的防效。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茄子安全無藥害,建議施藥適期為茄子薊馬始發期,使用劑量為37.5~45.0 g a.i./hm2。
關鍵詞:多殺霉素·吡蟲啉;茄子薊馬(Thrips tabaci Lindeman);田間藥效
中圖分類號:S436.411;S482.3+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0-485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0.021
Field Efficacy of 10% Spinosad·Imidacloprid SC against Eggplant Thrips
BAI Xiao-jun,WANG Xiao-jing,SHI Mei,ZHANG Xiao-qin,DU Yu-ning,ZHANG Zong-shan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Yinchuan 750002,China)
Abstract: To evaluate field controling efficiency, determine field application rate and dosage, and evaluate safely on the growth of eggplant of 10% spinosad·imidacloprid SC,the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was performed by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DM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ing efficacy of 10% Spinosad·imidacloprid SC 1 d after treatment were 79.2%-90.5%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30.0,37.5 and 45.0 g a.i./hm2. The controling efficacy 3 d after treatment were in 89.3%-94.5%. The controling efficacy 7 d spinosad·imidacloprid 10% SC′s after treatment were 90.4%~94.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gent, controling efficacy of 7 d after treatmen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5.0 g a.i./hm2 was the same as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2.5% spinosad SC,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of 25% imidacloprid WP. It is indicated that 10% Spinosad·imidacloprid SC had good control efficacy against eggplant thrips, was safe on the growth of eggplant, and could be us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eggplant thrips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e reasonable dosage ranges from 37.5~45.0 g a.i./hm2.
Key words: spinosad·imidacloprid; thrips(Thrips tabaci Lindeman); field efficacy
全世界已記述的薊馬約6 000多種,分屬于2亞目8科,中國記錄的薊馬不完全統計約有400種,寧夏危害蔬菜和花卉的薊馬20種,分屬3科8目[1]。薊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2],造成蔬菜葉片皺縮、果實畸形,給蔬菜種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3]。目前寧夏設施農業種植面積已突破6.67萬hm2,以設施蔬菜為主[4]。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鄉盈南村蔬菜種植區進行薊馬調查,茄子受害率85%~100%。薊馬蟲體小,屬微型昆蟲[5],卵產在葉肉組織中,成蟲、若蟲在夜間活動,給防治造成一定難度。為明確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Thrips tabaci Lindeman)的田間防治效果、使用劑量、施藥適期,評價對茄子生長的安全性,進行了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的田間藥效評價試驗,為其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10%吡蟲啉·多殺霉素SC(江西省鷹潭市雙收農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和25%吡蟲啉WP(美豐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1.2 ?防治對象
茄子薊馬。
1.3 ?試驗地點及試驗作物
試驗地點: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鄉盈南村蔬菜種植區;試驗作物:茄子(品種為天津大苠茄)
1.4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灌淤土,黃河水灌溉,試驗地高壟栽培,壟距60~70 cm,壟高25~30 cm,壟頂寬20 cm,壟做好后隨即覆蓋地膜,定植時先在地膜上按株行距打孔,茄子4.05萬株/hm2,株距40 cm,行距60 cm。土壤pH為7.9左右,全鹽含量0.24 g/kg,有機質含量11.5 g/kg,試驗區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管理較好,試驗田栽培管理均勻一致,試驗田茄子薊馬危害嚴重,發生均勻。
1.5 ?氣象條件
施藥當天天氣晴,最高氣溫29 ℃,最低氣溫16.0 ℃,平均氣溫22.5 ℃,相對濕度60%,微風,試驗期間無降雨。
1.6 ?試驗方法
1.6.1 ?試驗小區設計 ?試驗小區面積30 m2,4次重復,6個處理,24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試驗藥劑設10%多殺霉素·吡蟲啉懸浮劑30.0、37.5、45.0 g a.i./hm2,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懸浮劑37.5 g a.i./hm2、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 g a.i./hm2,清水空白對照。藥液量750 L/hm2。
1.6.2 ?施藥方法 ?試驗采用噴霧法均勻施用藥液。施藥時間為2012年8月23日,施藥1次,試驗時茄子薊馬危害嚴重。噴藥器械采用新加坡利農責任有限公司生產的AGROLEX SPRAYER HD-400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
1.6.3 ?調查方法 ?2012年8月23日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 藥后1、3、7 d調查殘蟲數,試驗共調查4次。每小區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2株,共10株,輕輕拍抖葉片和花,統計白紙上茄子薊馬的活蟲數。觀察對茄子其他害蟲的影響。
1.6.4 ?數據處理 ?計算防治效果(防效)。
防治效果=(CK1×PT0-CK0×PT1)/(CK1×PT0)×100%。式中,PT0為藥劑處理區藥前活蟲數;PT1為藥劑處理區藥后活蟲數;CK0為空白對照區藥前活蟲數;CK1為空白對照區藥后活蟲數。
利用DPS統計軟件鄧肯氏新復級差法進行統計分析和顯著性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的防治效果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治茄子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施藥后1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的防效分別為79.2%、84.7%、90.5%,低于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93.0%)的防效,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高于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87.2%)的防效;施藥后3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效在89.3%~94.5%之間,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為94.5%,高于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93.8%)和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 90.1%的防效;施藥后7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效在90.4%~94.3%之間,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為94.3%,與對照藥劑處理2.5%多殺霉素SC(94.9%)的防效相當,高于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89.7%)的防效。
2.2 ?藥效分析
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表2)可以看出,施藥后1 d,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的3個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45.0 g a.i./hm2高濃度處理與2.5%多殺霉素SC 45.0 g a.i./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施藥后3、7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高濃度處理45.0 g a.i./hm2與2.5%多殺霉素SC 45.0 g a.i./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與25%吡蟲啉WP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3 ?對茄子的安全性
試驗觀察,供試藥劑各處理區茄子生長正常,葉形、果形、葉色與空白對照區一致,無藥害現象發生。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10%吡蟲啉·多殺霉素SC 30.0、37.5、45.0 g a.i./hm2處理對茄子薊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茄子生長安全,無藥害。施藥適期為茄子薊馬發生初期,此時用藥,防治效果最好。建議使用劑量為37.5~45 g a.i./hm2(制劑量375~450 g/ hm2),施藥采用常規噴霧方法,莖葉均勻噴霧,藥液量750 L/hm2。
參考文獻:
[1] 賈彥霞,王新譜,史 ?娟,等.寧夏蔬菜及花卉薊馬種類記述[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3):298-302.
[2] 鄭 ?雪,劉春明,李宏光,等.云南省紅河地區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的薊馬及其寄主植物種類調查[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3):41-44.
[3] 梁關生,程東美.8種殺蟲劑對溫室茄瓜薊馬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585-4586.
[4] 賈彥霞,朱春花,馬 ?丁.幾種藥劑防治溫室黃瓜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J].北方園藝,2012(22):138-140.
[5] 于 ?飛,羅卓軍,王貴新.多殺霉素對薊馬的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J].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6):36-39.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10%吡蟲啉·多殺霉素SC(江西省鷹潭市雙收農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和25%吡蟲啉WP(美豐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1.2 ?防治對象
茄子薊馬。
1.3 ?試驗地點及試驗作物
試驗地點: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鄉盈南村蔬菜種植區;試驗作物:茄子(品種為天津大苠茄)
1.4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灌淤土,黃河水灌溉,試驗地高壟栽培,壟距60~70 cm,壟高25~30 cm,壟頂寬20 cm,壟做好后隨即覆蓋地膜,定植時先在地膜上按株行距打孔,茄子4.05萬株/hm2,株距40 cm,行距60 cm。土壤pH為7.9左右,全鹽含量0.24 g/kg,有機質含量11.5 g/kg,試驗區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管理較好,試驗田栽培管理均勻一致,試驗田茄子薊馬危害嚴重,發生均勻。
1.5 ?氣象條件
施藥當天天氣晴,最高氣溫29 ℃,最低氣溫16.0 ℃,平均氣溫22.5 ℃,相對濕度60%,微風,試驗期間無降雨。
1.6 ?試驗方法
1.6.1 ?試驗小區設計 ?試驗小區面積30 m2,4次重復,6個處理,24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試驗藥劑設10%多殺霉素·吡蟲啉懸浮劑30.0、37.5、45.0 g a.i./hm2,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懸浮劑37.5 g a.i./hm2、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 g a.i./hm2,清水空白對照。藥液量750 L/hm2。
1.6.2 ?施藥方法 ?試驗采用噴霧法均勻施用藥液。施藥時間為2012年8月23日,施藥1次,試驗時茄子薊馬危害嚴重。噴藥器械采用新加坡利農責任有限公司生產的AGROLEX SPRAYER HD-400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
1.6.3 ?調查方法 ?2012年8月23日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 藥后1、3、7 d調查殘蟲數,試驗共調查4次。每小區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2株,共10株,輕輕拍抖葉片和花,統計白紙上茄子薊馬的活蟲數。觀察對茄子其他害蟲的影響。
1.6.4 ?數據處理 ?計算防治效果(防效)。
防治效果=(CK1×PT0-CK0×PT1)/(CK1×PT0)×100%。式中,PT0為藥劑處理區藥前活蟲數;PT1為藥劑處理區藥后活蟲數;CK0為空白對照區藥前活蟲數;CK1為空白對照區藥后活蟲數。
利用DPS統計軟件鄧肯氏新復級差法進行統計分析和顯著性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的防治效果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治茄子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施藥后1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的防效分別為79.2%、84.7%、90.5%,低于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93.0%)的防效,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高于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87.2%)的防效;施藥后3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效在89.3%~94.5%之間,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為94.5%,高于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93.8%)和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 90.1%的防效;施藥后7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效在90.4%~94.3%之間,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為94.3%,與對照藥劑處理2.5%多殺霉素SC(94.9%)的防效相當,高于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89.7%)的防效。
2.2 ?藥效分析
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表2)可以看出,施藥后1 d,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的3個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45.0 g a.i./hm2高濃度處理與2.5%多殺霉素SC 45.0 g a.i./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施藥后3、7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高濃度處理45.0 g a.i./hm2與2.5%多殺霉素SC 45.0 g a.i./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與25%吡蟲啉WP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3 ?對茄子的安全性
試驗觀察,供試藥劑各處理區茄子生長正常,葉形、果形、葉色與空白對照區一致,無藥害現象發生。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10%吡蟲啉·多殺霉素SC 30.0、37.5、45.0 g a.i./hm2處理對茄子薊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茄子生長安全,無藥害。施藥適期為茄子薊馬發生初期,此時用藥,防治效果最好。建議使用劑量為37.5~45 g a.i./hm2(制劑量375~450 g/ hm2),施藥采用常規噴霧方法,莖葉均勻噴霧,藥液量750 L/hm2。
參考文獻:
[1] 賈彥霞,王新譜,史 ?娟,等.寧夏蔬菜及花卉薊馬種類記述[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3):298-302.
[2] 鄭 ?雪,劉春明,李宏光,等.云南省紅河地區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的薊馬及其寄主植物種類調查[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3):41-44.
[3] 梁關生,程東美.8種殺蟲劑對溫室茄瓜薊馬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585-4586.
[4] 賈彥霞,朱春花,馬 ?丁.幾種藥劑防治溫室黃瓜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J].北方園藝,2012(22):138-140.
[5] 于 ?飛,羅卓軍,王貴新.多殺霉素對薊馬的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J].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6):36-39.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10%吡蟲啉·多殺霉素SC(江西省鷹潭市雙收農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和25%吡蟲啉WP(美豐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1.2 ?防治對象
茄子薊馬。
1.3 ?試驗地點及試驗作物
試驗地點: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鄉盈南村蔬菜種植區;試驗作物:茄子(品種為天津大苠茄)
1.4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灌淤土,黃河水灌溉,試驗地高壟栽培,壟距60~70 cm,壟高25~30 cm,壟頂寬20 cm,壟做好后隨即覆蓋地膜,定植時先在地膜上按株行距打孔,茄子4.05萬株/hm2,株距40 cm,行距60 cm。土壤pH為7.9左右,全鹽含量0.24 g/kg,有機質含量11.5 g/kg,試驗區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管理較好,試驗田栽培管理均勻一致,試驗田茄子薊馬危害嚴重,發生均勻。
1.5 ?氣象條件
施藥當天天氣晴,最高氣溫29 ℃,最低氣溫16.0 ℃,平均氣溫22.5 ℃,相對濕度60%,微風,試驗期間無降雨。
1.6 ?試驗方法
1.6.1 ?試驗小區設計 ?試驗小區面積30 m2,4次重復,6個處理,24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試驗藥劑設10%多殺霉素·吡蟲啉懸浮劑30.0、37.5、45.0 g a.i./hm2,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懸浮劑37.5 g a.i./hm2、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 g a.i./hm2,清水空白對照。藥液量750 L/hm2。
1.6.2 ?施藥方法 ?試驗采用噴霧法均勻施用藥液。施藥時間為2012年8月23日,施藥1次,試驗時茄子薊馬危害嚴重。噴藥器械采用新加坡利農責任有限公司生產的AGROLEX SPRAYER HD-400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
1.6.3 ?調查方法 ?2012年8月23日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 藥后1、3、7 d調查殘蟲數,試驗共調查4次。每小區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2株,共10株,輕輕拍抖葉片和花,統計白紙上茄子薊馬的活蟲數。觀察對茄子其他害蟲的影響。
1.6.4 ?數據處理 ?計算防治效果(防效)。
防治效果=(CK1×PT0-CK0×PT1)/(CK1×PT0)×100%。式中,PT0為藥劑處理區藥前活蟲數;PT1為藥劑處理區藥后活蟲數;CK0為空白對照區藥前活蟲數;CK1為空白對照區藥后活蟲數。
利用DPS統計軟件鄧肯氏新復級差法進行統計分析和顯著性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對茄子薊馬的防治效果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治茄子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見表1??梢钥闯?,施藥后1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的防效分別為79.2%、84.7%、90.5%,低于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93.0%)的防效,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高于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87.2%)的防效;施藥后3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效在89.3%~94.5%之間,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為94.5%,高于對照藥劑2.5%多殺霉素SC(93.8%)和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 90.1%的防效;施藥后7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防效在90.4%~94.3%之間,高劑量處理45.0 g a.i./hm2的防效為94.3%,與對照藥劑處理2.5%多殺霉素SC(94.9%)的防效相當,高于對照藥劑25%吡蟲啉WP(89.7%)的防效。
2.2 ?藥效分析
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表2)可以看出,施藥后1 d, 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 30.0、37.5、45.0 g a.i./hm2的3個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45.0 g a.i./hm2高濃度處理與2.5%多殺霉素SC 45.0 g a.i./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施藥后3、7 d,10%多殺霉素·吡蟲啉SC的高濃度處理45.0 g a.i./hm2與2.5%多殺霉素SC 45.0 g a.i./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與25%吡蟲啉WP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3 ?對茄子的安全性
試驗觀察,供試藥劑各處理區茄子生長正常,葉形、果形、葉色與空白對照區一致,無藥害現象發生。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10%吡蟲啉·多殺霉素SC 30.0、37.5、45.0 g a.i./hm2處理對茄子薊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茄子生長安全,無藥害。施藥適期為茄子薊馬發生初期,此時用藥,防治效果最好。建議使用劑量為37.5~45 g a.i./hm2(制劑量375~450 g/ hm2),施藥采用常規噴霧方法,莖葉均勻噴霧,藥液量750 L/hm2。
參考文獻:
[1] 賈彥霞,王新譜,史 ?娟,等.寧夏蔬菜及花卉薊馬種類記述[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3):298-302.
[2] 鄭 ?雪,劉春明,李宏光,等.云南省紅河地區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的薊馬及其寄主植物種類調查[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3):41-44.
[3] 梁關生,程東美.8種殺蟲劑對溫室茄瓜薊馬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585-4586.
[4] 賈彥霞,朱春花,馬 ?丁.幾種藥劑防治溫室黃瓜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J].北方園藝,2012(22):138-140.
[5] 于 ?飛,羅卓軍,王貴新.多殺霉素對薊馬的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J].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