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重慶市涪陵區清溪鎮畜牧獸醫站
朱友倫 黃強 張傳平/重慶市涪陵區畜牧獸醫局防疫中心

2014年3月15日,重慶市涪陵區清溪鎮黃強養豬場發生了一起因閹割導致的豬副嗜血桿菌病疫情。
據畜主反映,3月15日本站獸醫劉力對其飼養的兩窩22頭25 kg左右的雙月仔豬進行了閹割,并同時注射了豬瘟、口蹄疫、豬高致病藍耳病疫苗。閹割后第二天7頭仔豬采食量減少、體溫升高、并伴有輕微的呼吸道癥狀,被該獸醫診斷為閹割免疫所引起的應激反應后,遂注射了腎上腺素和青、鏈霉素,但效果不佳,且還有新病例不斷出現,導至死亡了5頭仔豬。畜主懷疑診療有誤,帶病豬到我站診斷,為了給畜主一個比較準確的診斷結果,筆者與畜主一同將病豬送往重慶市涪陵區動物防疫站進行診斷。
病豬體溫40℃~42℃,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困難,或呈腹式呼吸,伴有咳嗽;后肢關節腫脹、跛行,行驅趕病豬表現為疼痛尖叫、四肢顫抖;病豬耳朵和胸腹部皮膚呈紫紅色;臨死前病豬四肢有劃水癥狀,死后口、鼻流泡沫樣粘液。
病死豬心包膜與胸膜粘連,不易剝離,心外膜表面有一層灰白色絨毛,肺腫大,肺心、隔葉呈肉樣病變,支氣管內充滿白色泡沫,腹腔內充滿纖維素性滲出物,并覆蓋于肝臟、脾臟、腸道表面,各內臟粘連在一起,不易剝離,肝腫大,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脾臟腫大,呈紫色,表面有出血斑點,其他未見異常。
根據臨床癥狀、病死豬剖解情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確診該養殖戶場的病情為豬副嗜血桿菌病。
1.消毒。用戊二醛等消毒劑按商品說明比例稀釋后對養殖環境進行帶豬消毒,每天一次,連續消毒3~5 d。
2.治療。氟奔尼考按100 ppm拌料,飲水中加電解多維和葡萄糖以增強豬質的抵抗力和抗應激,連用7 d;注射給藥,上午用黃芪多糖稀釋頭把孢噻呋鈉凍干粉注射,下午用氟奔尼考注射液注射,以上藥物每天一次,連用5 d。
用藥后沒有新病例的出現,發病豬也于用藥3 d后基本恢復正常。
豬副嗜血桿菌現在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傳染病,尤其在管理不好的豬場容易發病,而且該病極易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因此在治療該病的時候,如果有條件最好通過藥敏試驗選用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和預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此次病情疑為閹割和免疫應激導致的豬副嗜血桿菌病,提示我們應嚴格按照閹割和免疫相關技術規程進行操作,以防類似疫情的發生,并注意與免疫副反應和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另對于本病的預防使用疫苗,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