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珍,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科技局原局長,堅持科技扶貧30年,先后被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駐村工作隊員”、“扶貧攻堅獎章”榮譽,被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個人”稱號。一直以來,張吉珍一心一意為農民脫貧致富做貢獻,被譽為科學致富的“財神”。
在職十七年,張吉珍努力培養科技示范典型,把引進技術、引進人才、服務縣域經濟建設作為奮斗目標,先后與國內26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生產廠家建立協作關系,引進新技術、新品種130多項,人才150多個,資金1500多萬元。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68個,培養2個科技示范鄉,一個科技示范企業,30個科技示范村,2100個科技示范戶,建立日光溫室反季節蔬菜,脫毒馬鈴薯綜合技術開發(全縣由5.6萬畝擴大到10.3萬畝),舍飼育肥羊配套技術推廣(年出欄肥羔羊20多萬只)等4個農科技術示范園區,使一大批先進實用農科技術得到普及推廣。幫助農民年增產糧食、油料1500多萬公斤,增收2300多萬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8.5%,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退居二線七年,張吉珍謝絕了幾個單位的返聘邀請,繼續從事農科技術開發推廣工作,經常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技術服務。圍繞全縣主導產業開發,他編印了10萬字的《PG型日光節能溫室的設計建造與栽培管理》和15萬字的《舍飼育肥羊配套技術》兩本小冊子,免費送給大棚種植戶和舍飼養殖戶,市科技局將這兩本小冊子作為“星火科技培訓教材”印發全市各縣區。其間,張吉珍舉辦農科技術培訓班150多期,地頭指導300多次,接待來家咨詢的農民數萬人次。
同時,張吉珍牽頭組織了60個日光溫室種植戶參加偏關縣中意日光溫室專業合作社,建立無公害設施果蔬示范園,產品以“意豐”牌注冊商標,黃瓜、西紅柿兩個產品獲準無公害質量認證。目前,日光溫室、塑料大棚規模達9000多畝,每年為市場提供商品菜6000多萬公斤,為種植戶增收超億元。5000多名農戶就地安置,年拉動內需消費3000多萬元,培養出偏關老營、保德暖泉、五臺西雷、繁峙南關、定襄北莊等設施瓜菜示范園和一大批農民技術骨干,逐步走出一條“推廣一項技術、形成一個產業、培養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群眾”的產業扶貧開發之路,受到干部群眾的歡迎。張吉珍組建的合作社也被省農業廳評為“山西省首批示范合作社”。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