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瑞菊+胡紅超+曾四偉+楊振杰+張新星+余楊
摘要:設計了一種新型棚內小型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該機器主要由傳動裝置、排種裝置、機架等組成。工作時,小輪可以升起一定高度,保證機架平衡;運輸時,小輪軸可以自由旋下,保證與大輪在同一水平面上;播種時,大輪經二級傳動帶動排種器旋轉,大輪轉一圈,排種盤轉12圈,共完成播種48粒,株距5 cm。該機器按照行距4 cm在機架并排安裝精量播種單體15個,單次可以完成播種15行,大大地提高了播種效率,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
關鍵詞: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ill) Hoo et Tseng];小型人力精量播種機;設計
中圖分類號:S2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0-4986-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0.059
Designing Minitype Human Panax Notoginseng Precise
Seeder in the Shed
YOU Rui-ju, HU Hong-chao, ZENG Si-wei, YANG Zhen-jie, ZHANG Xin-xing, YU Yang
(Faculty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China)
Abstract: A novel type of minitype human panax notoginseng precise seeder machine in the shed was designed. The machine was mainly composed of transmission device,seed metering device and frame. In working, the small wheel rised a certain height to guarantee the frame balance. In transporting, small axle freed spin and guaranteed it with big wheels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In sowing, big wheel rotated the metering device with the second-level chain wheel transmission. The big wheel rotated a circle, a total of 48 seeds with a row of dial 12 laps of discharge plate and ensured planting distance of 5 cm. According to 4 cm apart in the rack,15 precise seeding monomers were installed side by side and 15 rows were sowed so that the seeding efficiency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labor intensity of farmers was reduced.
Key words: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Burkill) Hoo et Tseng;minitype human panax notoginseng precise seeder;design
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ill) Hoo et Tseng]為傘形目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肉質根圓柱形,掌狀復葉,傘形花序頂生,花黃綠色,萼杯狀。三七植物喜溫涼、忌酷熱,需半陰半陽的光照條件,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需要在大棚內種植[1,2]。大棚高1.8 m左右,棚內四周地面預留道路很窄,這就要求播種設備必須是小型機器。本研究針對云南三七傳統種植方法的弊端,結合三七種植地形,設計了一種新型棚內小型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
1 ?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1.1 ?組成部分
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主要有機架、排種裝置、開溝裝置、動力傳輸裝置、平土裝置、覆土裝置等組成,其正面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1.2 ?工作原理
將精選好的種子放入種子箱內,握住機架扶手往前推,大輪在溝內行走,兩個小輪沿著立柱在畦面上行走。首先由裝在機架前面的平土裝置平整土地,然后由開溝器開出一道種子溝,同時由大輪經過二級傳動驅動的排種盤旋轉,完成取種、清種、護種及投種一系列工作,最后種子順著導種管進入開好的種子溝內,并由裝在機架后面的覆土裝置完成覆蓋種子溝的任務。
2 ?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的參數設置
鏈傳動傳動比準確,傳動可靠,可以有較大的中心距,鏈傳動廣泛應用于農業、采礦、運輸、紡織、食品等各種機械的動力傳遞中。本設計采用單排鏈鏈輪鏈條傳動。
3 ?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的關鍵結構及特點
3.1 ?排種裝置的設計
排種裝置結構主要有種子箱、擋種板、固種板、護種器、 排種器、清種刷等組成,其排種裝置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三七精量播種機排種分為4個階段:充種、清種、護種、投種。播種時,大輪帶動與地輪同軸的主動鏈輪轉動,經過鏈輪鏈條二級傳動,帶動與排種盤同軸的二級從動輪轉動,排種盤隨軸轉動。大輪轉一圈,排種盤轉幾圈,共完成播種48粒,株距5 cm。待排種盤的型孔轉到充種區時,就接收種子箱里的大量種子,隨著排種盤的轉動,清種刷將多余的種子清除掉,此時排種盤的型孔里就留下了一粒種子。經過護種器的保護,排種盤中帶著這粒種子的型孔轉到護種器最下方的開口時,脫離護種器的保護,由于種子自身重力作用隨導種管溜出,落入由開溝器開好的種子溝內。endprint
3.2 ?小輪軸的設計
三七種植地形示意圖如圖3所示。每個畦面正中間都有一排支撐大棚的立柱,三七種植在立柱兩側的畦面上。小型三七精量播種機大輪在地溝內行走,小輪在畦面上沿柱行走,地溝平面與畦面有一定的高度差。為滿足設計的三七播種機工作與運輸兩種狀態下都能正常運行,小輪軸的設計采用彎軸結構。小輪彎軸與機架、小輪的裝配示意圖如圖4所示。小輪彎軸與機架為可動連接,以便調整小輪中心高度,使機架在工作與運輸狀態下都能保持水平平衡狀態。小輪的中心軸線在機架固定端的小輪彎軸中心軸線的上方。小輪彎軸與機架采用方孔配合,小輪軸不會因受力而在孔內隨意轉動,最后用雙頭螺柱將小輪彎軸固定在機架上,結構牢固可靠。運輸時,擰下雙頭螺柱,把小輪彎軸往外拉出,往下旋轉180°,按原來的方式安裝好小輪彎軸,用雙頭螺柱緊固,這時小輪軸中心線就在機架端的小輪彎軸中心軸線的下方。這種結構既能保證三七播種機播種時的工作狀態,也能滿足運輸狀態,結構簡單,且能滿足使用要求。
3.3 ?開溝裝置的設計
開溝裝置有開溝器體、固定板、鏟尖組成。其開溝裝置結構圖如圖5所示。開溝前,首先要平整土地,設計的平土板與水平面夾角為5°,平整后的畦面就是與水平面夾角大概成5°的斜面。因此,安裝時要保證開溝器鏟尖與水平面夾角為5°,這樣開出的種溝才能深淺一致。
三七種植時行距為4 cm,株距5 cm,開溝器鏟尖不能太大,本研究選用普通型鋤鏟式開溝器,阻力小,結構簡單、輕便,容易制造和保養,耗金屬量較少[3]。這類開溝器的苗幅寬度一般在 4 cm 左右,可用于麥類及豆類作物的條播[4,5]。本研究設計的開溝裝置開溝深度能在一定范圍內上下調節,開溝深度40 mm左右,溝寬26 mm左右。
4 ?小結與討論
針對云南三七傳統種植方法的弊端,結合三七種植地形,設計出一種新型棚內小型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該機器行走一次,完成平土、開溝、播種、覆土多道工序。按照行距在機架安裝精量播種單體15個,一次完成播種15行,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機械化。但該設備是人力型的,需要人推,后續工作將進一步優化和改進結構,使其體積更小,質量更輕,人力型變機動型,更多的解放勞動力,以便于實際生產操作,實現更多的機械化。
參考文獻:
[1] 余 ?楊,張永華,油瑞菊,等.三七精密點播機[P].中國專利:ZL 2013 2 0659103.X.
[2] 郭旭初.新興綠色產業-文山三七的現狀與未來[J].生態經濟,2007(1):114-117.
[3] 錢立彬.基于離散元法的開溝器的數字化設計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4]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農業機械設計手冊(上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
[5] 杜 ?輝,王忠舉,李汝莘.氣吸式小麥精量播種機的改進研究[J].山東農機,2002(6):8-9.endprint
3.2 ?小輪軸的設計
三七種植地形示意圖如圖3所示。每個畦面正中間都有一排支撐大棚的立柱,三七種植在立柱兩側的畦面上。小型三七精量播種機大輪在地溝內行走,小輪在畦面上沿柱行走,地溝平面與畦面有一定的高度差。為滿足設計的三七播種機工作與運輸兩種狀態下都能正常運行,小輪軸的設計采用彎軸結構。小輪彎軸與機架、小輪的裝配示意圖如圖4所示。小輪彎軸與機架為可動連接,以便調整小輪中心高度,使機架在工作與運輸狀態下都能保持水平平衡狀態。小輪的中心軸線在機架固定端的小輪彎軸中心軸線的上方。小輪彎軸與機架采用方孔配合,小輪軸不會因受力而在孔內隨意轉動,最后用雙頭螺柱將小輪彎軸固定在機架上,結構牢固可靠。運輸時,擰下雙頭螺柱,把小輪彎軸往外拉出,往下旋轉180°,按原來的方式安裝好小輪彎軸,用雙頭螺柱緊固,這時小輪軸中心線就在機架端的小輪彎軸中心軸線的下方。這種結構既能保證三七播種機播種時的工作狀態,也能滿足運輸狀態,結構簡單,且能滿足使用要求。
3.3 ?開溝裝置的設計
開溝裝置有開溝器體、固定板、鏟尖組成。其開溝裝置結構圖如圖5所示。開溝前,首先要平整土地,設計的平土板與水平面夾角為5°,平整后的畦面就是與水平面夾角大概成5°的斜面。因此,安裝時要保證開溝器鏟尖與水平面夾角為5°,這樣開出的種溝才能深淺一致。
三七種植時行距為4 cm,株距5 cm,開溝器鏟尖不能太大,本研究選用普通型鋤鏟式開溝器,阻力小,結構簡單、輕便,容易制造和保養,耗金屬量較少[3]。這類開溝器的苗幅寬度一般在 4 cm 左右,可用于麥類及豆類作物的條播[4,5]。本研究設計的開溝裝置開溝深度能在一定范圍內上下調節,開溝深度40 mm左右,溝寬26 mm左右。
4 ?小結與討論
針對云南三七傳統種植方法的弊端,結合三七種植地形,設計出一種新型棚內小型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該機器行走一次,完成平土、開溝、播種、覆土多道工序。按照行距在機架安裝精量播種單體15個,一次完成播種15行,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機械化。但該設備是人力型的,需要人推,后續工作將進一步優化和改進結構,使其體積更小,質量更輕,人力型變機動型,更多的解放勞動力,以便于實際生產操作,實現更多的機械化。
參考文獻:
[1] 余 ?楊,張永華,油瑞菊,等.三七精密點播機[P].中國專利:ZL 2013 2 0659103.X.
[2] 郭旭初.新興綠色產業-文山三七的現狀與未來[J].生態經濟,2007(1):114-117.
[3] 錢立彬.基于離散元法的開溝器的數字化設計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4]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農業機械設計手冊(上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
[5] 杜 ?輝,王忠舉,李汝莘.氣吸式小麥精量播種機的改進研究[J].山東農機,2002(6):8-9.endprint
3.2 ?小輪軸的設計
三七種植地形示意圖如圖3所示。每個畦面正中間都有一排支撐大棚的立柱,三七種植在立柱兩側的畦面上。小型三七精量播種機大輪在地溝內行走,小輪在畦面上沿柱行走,地溝平面與畦面有一定的高度差。為滿足設計的三七播種機工作與運輸兩種狀態下都能正常運行,小輪軸的設計采用彎軸結構。小輪彎軸與機架、小輪的裝配示意圖如圖4所示。小輪彎軸與機架為可動連接,以便調整小輪中心高度,使機架在工作與運輸狀態下都能保持水平平衡狀態。小輪的中心軸線在機架固定端的小輪彎軸中心軸線的上方。小輪彎軸與機架采用方孔配合,小輪軸不會因受力而在孔內隨意轉動,最后用雙頭螺柱將小輪彎軸固定在機架上,結構牢固可靠。運輸時,擰下雙頭螺柱,把小輪彎軸往外拉出,往下旋轉180°,按原來的方式安裝好小輪彎軸,用雙頭螺柱緊固,這時小輪軸中心線就在機架端的小輪彎軸中心軸線的下方。這種結構既能保證三七播種機播種時的工作狀態,也能滿足運輸狀態,結構簡單,且能滿足使用要求。
3.3 ?開溝裝置的設計
開溝裝置有開溝器體、固定板、鏟尖組成。其開溝裝置結構圖如圖5所示。開溝前,首先要平整土地,設計的平土板與水平面夾角為5°,平整后的畦面就是與水平面夾角大概成5°的斜面。因此,安裝時要保證開溝器鏟尖與水平面夾角為5°,這樣開出的種溝才能深淺一致。
三七種植時行距為4 cm,株距5 cm,開溝器鏟尖不能太大,本研究選用普通型鋤鏟式開溝器,阻力小,結構簡單、輕便,容易制造和保養,耗金屬量較少[3]。這類開溝器的苗幅寬度一般在 4 cm 左右,可用于麥類及豆類作物的條播[4,5]。本研究設計的開溝裝置開溝深度能在一定范圍內上下調節,開溝深度40 mm左右,溝寬26 mm左右。
4 ?小結與討論
針對云南三七傳統種植方法的弊端,結合三七種植地形,設計出一種新型棚內小型人力三七精量播種機。該機器行走一次,完成平土、開溝、播種、覆土多道工序。按照行距在機架安裝精量播種單體15個,一次完成播種15行,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機械化。但該設備是人力型的,需要人推,后續工作將進一步優化和改進結構,使其體積更小,質量更輕,人力型變機動型,更多的解放勞動力,以便于實際生產操作,實現更多的機械化。
參考文獻:
[1] 余 ?楊,張永華,油瑞菊,等.三七精密點播機[P].中國專利:ZL 2013 2 0659103.X.
[2] 郭旭初.新興綠色產業-文山三七的現狀與未來[J].生態經濟,2007(1):114-117.
[3] 錢立彬.基于離散元法的開溝器的數字化設計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4]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農業機械設計手冊(上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
[5] 杜 ?輝,王忠舉,李汝莘.氣吸式小麥精量播種機的改進研究[J].山東農機,2002(6):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