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北梅+鄭柳萍
摘要:近幾年化學教學設計要求穩中求變,變中求新,著力體現新課程理念,提高教學質量。一個有創造性的導課設計可以為一堂課增加色彩。以下結合教學實踐,以蘇教版中“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為例談談多種導課方法的具體設計與應用:實驗導入法、實例導入法、對比導入法、謎語導入法、史料導入法、復習導入法。
關鍵詞:金屬鈉;導課;設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2-0044-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17
新課程基本理念的提出,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機會,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1]。我們都知道設計一個好的導課可以為一堂課增添色彩,但是在教學中很多老師的導課是生硬套搬或機械背誦稿子,為了導課而導課,這樣的導課可能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會得到與預期相反的效果。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課多導”是可以嘗試的一種設計方式。一課多導,是對同一節的教學內容根據班級群體和教師個體的情況設計多種不同的導入方法,然后選擇性運用。下面以“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這節課為例,談談對幾種導課設計方式的看法。
一、實驗導入法
師:大家在電視中都有看過劉謙的魔術表演,今天在上課之前老師也要表演一個小魔術。
表演小魔術:“滴水點燈”(課前在酒精燈燈芯里暗藏一小塊鈉,實驗時用膠頭滴管在燈芯上滴一滴水)。
師:看!酒精燈點燃了。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水是用來滅火的,而在這個魔術中老師卻用水點燃了酒精燈。這是為什么呢?其實老師在實驗準備時,在酒精燈的燈芯里藏了一小塊鈉,這一小塊鈉就是這個魔術的最大功臣。金屬鈉在小魔術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采用魔術實驗的導課方式,即以金屬鈉與水的實驗引入,其目的性強,針對性明確,能夠使學生迅速了解到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與金屬鈉有關,達到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的目的;可以增強課堂的有趣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但是很多老師都是做完“滴水點燈”實驗就開始從金屬鈉的原子結構分析得出金屬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推測金屬鈉可能具有的性質,根據推測,通過鈉與氧氣、水等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進而根據現象總結出金屬鈉的性質,這樣很容易自導自演,并沒有很好的將這個導課的情景與所學內容緊密結合,使導課與授課內容分離開進行。
如果換一種方式,老師在講完金屬鈉與水反應之后再問學生:現在大家可以解開老師的魔術之謎了嗎?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了導課,讓導課與教學緊密聯系。教師在導課時也可以考慮運用問題鏈策略。“問題鏈”是指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針對認知過程中即將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心理困境,將教材知識轉換為層次鮮明、具有系統性的一連串的教學問題[2]。如在做完“滴水點燈”魔術實驗后設問如下問題:
① 老師在實驗準備時,用小刀切了一小塊鈉,放在酒精燈的燈芯里,說明鈉具有怎樣的性質?等下同學們也可以用小刀切一小塊金屬鈉,驗證一下,并且觀察切開后鈉的顏色的變化,思考為什么?
② 金屬鈉遇到水能將酒精燈點燃,你認為可能原因是什么?如果將金屬鈉投入水中,會有什么現象呢?
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通過閱讀書本和進行實驗探究,這樣就可使得學生充分進入這樣的情景進行學習,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核心思想。
二、實例導入法
[請你閱讀]:若干神秘“水雷”驚現珠江
2002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后共漂著七個白色的來歷不明的金屬桶。突然,從漂在水面上的一個金屬桶內冒起一股白煙,竄起亮黃色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這個鐵桶接著又連續爆炸了多次,爆炸騰起的白色煙霧有近十米高。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個一觸即發的“水雷”漂浮著,消防隊員、民警及廣州化工集團的化學品專家趕來湊在一起,緊張地調查爆炸物的性質及研究“水雷”的處置對策。
用實例導入也是“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很常見的一種導課方式,其目的在于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從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中引出新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把社會生活情境中的具體問題和理論學習聯系起來。但是這個實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并不緊密,因為生活中學生對金屬鈉接觸是很少的,而且這則報道屬于化學負面材料。研究表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沒有幫助學生建立對化學學科的正面態度,那么很多學生在學習完高中化學知識后會對化學形成“危險、有毒、有害”等負面印象[3]。所以運用這樣的設計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恰恰是具備化學知識,才能正確處理突發事故。在授課結束時應對該實例的問題進行分析,事實上生活中對金屬火災一般使用D類滅火器滅火,這一內容學生可能是陌生的,老師可以作為課外知識向學生介紹,拓寬學生的視野。或者也可以在課結束時把問題引向學生可能遇到的情況,例如,實驗室中的鈉著火了我們應該怎么滅火?通過思考,可能有些學生會想到運用煤油滅火,因為學生考慮到的是可以用煤油保存鈉,那么鈉與煤油是不會反應,所以可以用來滅火,并沒有考慮到煤油是易燃物;這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提示,打破學生的負遷移,領會滅火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間不反應,還需要考慮到用于滅火的物質是否具備作為滅火劑的條件,最后得出實驗室鈉著火的滅火的方法是用沙子。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學生慢慢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對生活、生產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對比導入法
在日常生活中,提起“金屬”這個詞,我們往往會把它和“堅硬”“厚重”等一類堅硬的詞匯聯系在一起。今天,金屬王國里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新同志,老師從金屬王國的檔案館里調出了它的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絕密檔案”:endprint
鈉的絕密檔案
中文名:鈉 ? ? ? ? ? ? ? ? ? ? ? ?英文名:Sodium
國籍:金屬人民共和國 ? ? ? ? ?體重:23g
性格:活潑好動,團結合群,愛憎分明,一見到氧氣同志,臉色立變,一落水就非常生氣。
簡歷:某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參加工作,在秦山核電站任科長,從事導熱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調往某稀有金屬制造有限公司任總經理,曾和鉀同志,玻璃同志等一起光榮出席全國勞模代表大會,本次獲得特種行業勞動模范稱號。
愿望:有一所堅實的房子住,休閑時能游泳保養身體,為人民再立新功。
這樣的導課讓人耳目一新,使得化學課不會那么枯燥無味,讓學生在化學課中可以感受到文學的氛圍,考慮到學生實際生活對金屬鈉的接觸很少,但是對鐵等金屬接觸比較很多,通過對比形成差異,讓學生產生疑問。疑問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啟學生智力。但是這樣的導課方式應該融合課本內容,切忌不可以資料的形式展示,老師成為朗誦者,這樣會使得導課變成生搬硬套,背誦稿子,失去了導課的意義。通常來說,這種導課方式比較適合文科生的班級使用,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謎語導入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先請大家猜個謎“望氏之族,老二是我。見氣失輝,遇水生火。深居簡出,煤油封鎖。”
同學們預習了可能知道是鈉。
師:“猜對了。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鈉的有關知識。”
謎語用于新課的導入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班風活躍,喜歡獵奇,男孩居多的班級比較適合這樣的導課方式,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激情和學習的興趣,但是這種導課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果一個不愛預習的班級使用謎語導課,可能學生對于謎語會感到很困惑,反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激情,所以導課不僅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
五、史料導入法
金屬鈉是由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的。戴維在電解熔融的氫氧化鉀后,得到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轟”的一聲發生了猛烈的燃燒和爆炸,戴維失去了一只眼睛。可是這絲毫沒有動搖他酷愛科學、勇攀高峰的決心,后來戴維加倍努力研究,成功用電解法制得了鉀和鈉,還成功地制得了鋇、鈣、鍶、鎂等金屬。我們是21世紀的新一代青年,要好好向戴維學習,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貢獻[4]。
在新課導語中對學生滲透化學史教育,利用化學史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物質發現的過程,認識探索的曲折,可以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及化學的探究方式,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熱情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于學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激勵作用。
六、復習導入法
師:我們已經學習氯氣、溴、碘的知識,知道氯氣會置換出溴、碘,工業上氯氣由電解氯化鈉水溶液制得,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得什么呢?2NaCl2Na+Cl2↑,另一個產物鈉的性質如何呢? 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如何?請畫出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觀察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它的化學性質。
利用新舊知識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通過復習或回顧已掌握的舊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程序化結構。對于學習習慣不良、預習能力薄弱的班級,比較適合使用這種導課方式。
葉瀾教授曾說過:“教育活動過程因互動而創生,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的發展,也只有在教育過程的積極互動中才能實現”[5]。同一節課,可以嘗試不同的導課方式,每一種導課都有其目的性和針對性,但是重要的是執行者如何靈活應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使得導課成為孤立的一個部分,沒有為課堂服務的導課是失敗的導課。導課不僅僅是為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我們更應該注意導課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正確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的核心內容。一課多導,不僅是為了豐富教師的備課資源,更是希望教師注重課堂的有效性,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讓導課的方式“平易化”,和學生的認知方式、知識能力、興趣習慣更接近,使得導課成為學生學習化學和運用化學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22(5):12-16
[3] 楊潔,張善培.高中學生對化學課態度的調查分析[J].化學教育,2007,28(11):39-41
[4] 劉立志.化學教學的導課原則和方法[J].師范教育,2003(7-8):36-37
[5]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6:236-273endprint
鈉的絕密檔案
中文名:鈉 ? ? ? ? ? ? ? ? ? ? ? ?英文名:Sodium
國籍:金屬人民共和國 ? ? ? ? ?體重:23g
性格:活潑好動,團結合群,愛憎分明,一見到氧氣同志,臉色立變,一落水就非常生氣。
簡歷:某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參加工作,在秦山核電站任科長,從事導熱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調往某稀有金屬制造有限公司任總經理,曾和鉀同志,玻璃同志等一起光榮出席全國勞模代表大會,本次獲得特種行業勞動模范稱號。
愿望:有一所堅實的房子住,休閑時能游泳保養身體,為人民再立新功。
這樣的導課讓人耳目一新,使得化學課不會那么枯燥無味,讓學生在化學課中可以感受到文學的氛圍,考慮到學生實際生活對金屬鈉的接觸很少,但是對鐵等金屬接觸比較很多,通過對比形成差異,讓學生產生疑問。疑問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啟學生智力。但是這樣的導課方式應該融合課本內容,切忌不可以資料的形式展示,老師成為朗誦者,這樣會使得導課變成生搬硬套,背誦稿子,失去了導課的意義。通常來說,這種導課方式比較適合文科生的班級使用,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謎語導入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先請大家猜個謎“望氏之族,老二是我。見氣失輝,遇水生火。深居簡出,煤油封鎖。”
同學們預習了可能知道是鈉。
師:“猜對了。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鈉的有關知識。”
謎語用于新課的導入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班風活躍,喜歡獵奇,男孩居多的班級比較適合這樣的導課方式,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激情和學習的興趣,但是這種導課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果一個不愛預習的班級使用謎語導課,可能學生對于謎語會感到很困惑,反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激情,所以導課不僅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
五、史料導入法
金屬鈉是由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的。戴維在電解熔融的氫氧化鉀后,得到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轟”的一聲發生了猛烈的燃燒和爆炸,戴維失去了一只眼睛。可是這絲毫沒有動搖他酷愛科學、勇攀高峰的決心,后來戴維加倍努力研究,成功用電解法制得了鉀和鈉,還成功地制得了鋇、鈣、鍶、鎂等金屬。我們是21世紀的新一代青年,要好好向戴維學習,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貢獻[4]。
在新課導語中對學生滲透化學史教育,利用化學史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物質發現的過程,認識探索的曲折,可以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及化學的探究方式,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熱情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于學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激勵作用。
六、復習導入法
師:我們已經學習氯氣、溴、碘的知識,知道氯氣會置換出溴、碘,工業上氯氣由電解氯化鈉水溶液制得,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得什么呢?2NaCl2Na+Cl2↑,另一個產物鈉的性質如何呢? 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如何?請畫出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觀察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它的化學性質。
利用新舊知識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通過復習或回顧已掌握的舊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程序化結構。對于學習習慣不良、預習能力薄弱的班級,比較適合使用這種導課方式。
葉瀾教授曾說過:“教育活動過程因互動而創生,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的發展,也只有在教育過程的積極互動中才能實現”[5]。同一節課,可以嘗試不同的導課方式,每一種導課都有其目的性和針對性,但是重要的是執行者如何靈活應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使得導課成為孤立的一個部分,沒有為課堂服務的導課是失敗的導課。導課不僅僅是為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我們更應該注意導課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正確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的核心內容。一課多導,不僅是為了豐富教師的備課資源,更是希望教師注重課堂的有效性,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讓導課的方式“平易化”,和學生的認知方式、知識能力、興趣習慣更接近,使得導課成為學生學習化學和運用化學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22(5):12-16
[3] 楊潔,張善培.高中學生對化學課態度的調查分析[J].化學教育,2007,28(11):39-41
[4] 劉立志.化學教學的導課原則和方法[J].師范教育,2003(7-8):36-37
[5]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6:236-273endprint
鈉的絕密檔案
中文名:鈉 ? ? ? ? ? ? ? ? ? ? ? ?英文名:Sodium
國籍:金屬人民共和國 ? ? ? ? ?體重:23g
性格:活潑好動,團結合群,愛憎分明,一見到氧氣同志,臉色立變,一落水就非常生氣。
簡歷:某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參加工作,在秦山核電站任科長,從事導熱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調往某稀有金屬制造有限公司任總經理,曾和鉀同志,玻璃同志等一起光榮出席全國勞模代表大會,本次獲得特種行業勞動模范稱號。
愿望:有一所堅實的房子住,休閑時能游泳保養身體,為人民再立新功。
這樣的導課讓人耳目一新,使得化學課不會那么枯燥無味,讓學生在化學課中可以感受到文學的氛圍,考慮到學生實際生活對金屬鈉的接觸很少,但是對鐵等金屬接觸比較很多,通過對比形成差異,讓學生產生疑問。疑問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啟學生智力。但是這樣的導課方式應該融合課本內容,切忌不可以資料的形式展示,老師成為朗誦者,這樣會使得導課變成生搬硬套,背誦稿子,失去了導課的意義。通常來說,這種導課方式比較適合文科生的班級使用,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謎語導入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先請大家猜個謎“望氏之族,老二是我。見氣失輝,遇水生火。深居簡出,煤油封鎖。”
同學們預習了可能知道是鈉。
師:“猜對了。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鈉的有關知識。”
謎語用于新課的導入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班風活躍,喜歡獵奇,男孩居多的班級比較適合這樣的導課方式,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激情和學習的興趣,但是這種導課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果一個不愛預習的班級使用謎語導課,可能學生對于謎語會感到很困惑,反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激情,所以導課不僅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
五、史料導入法
金屬鈉是由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的。戴維在電解熔融的氫氧化鉀后,得到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轟”的一聲發生了猛烈的燃燒和爆炸,戴維失去了一只眼睛。可是這絲毫沒有動搖他酷愛科學、勇攀高峰的決心,后來戴維加倍努力研究,成功用電解法制得了鉀和鈉,還成功地制得了鋇、鈣、鍶、鎂等金屬。我們是21世紀的新一代青年,要好好向戴維學習,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貢獻[4]。
在新課導語中對學生滲透化學史教育,利用化學史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物質發現的過程,認識探索的曲折,可以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及化學的探究方式,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熱情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于學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激勵作用。
六、復習導入法
師:我們已經學習氯氣、溴、碘的知識,知道氯氣會置換出溴、碘,工業上氯氣由電解氯化鈉水溶液制得,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得什么呢?2NaCl2Na+Cl2↑,另一個產物鈉的性質如何呢? 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如何?請畫出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觀察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它的化學性質。
利用新舊知識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通過復習或回顧已掌握的舊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程序化結構。對于學習習慣不良、預習能力薄弱的班級,比較適合使用這種導課方式。
葉瀾教授曾說過:“教育活動過程因互動而創生,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的發展,也只有在教育過程的積極互動中才能實現”[5]。同一節課,可以嘗試不同的導課方式,每一種導課都有其目的性和針對性,但是重要的是執行者如何靈活應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使得導課成為孤立的一個部分,沒有為課堂服務的導課是失敗的導課。導課不僅僅是為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我們更應該注意導課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正確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的核心內容。一課多導,不僅是為了豐富教師的備課資源,更是希望教師注重課堂的有效性,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讓導課的方式“平易化”,和學生的認知方式、知識能力、興趣習慣更接近,使得導課成為學生學習化學和運用化學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22(5):12-16
[3] 楊潔,張善培.高中學生對化學課態度的調查分析[J].化學教育,2007,28(11):39-41
[4] 劉立志.化學教學的導課原則和方法[J].師范教育,2003(7-8):36-37
[5]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6:236-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