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商兩界中不停地穿梭游走,某種程度上造就了這位石油大亨的傳奇神話。
這是一次令政商兩界都震驚無比的事故。
無人生還
2014年10月21日凌晨,濃霧,莫斯科。
在參加完俄羅斯政府的外商投資會議之后,時任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總裁的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搭乘私人飛機獵鷹準備返回巴黎。
作為世界頂級企業家之一,馬哲睿的日常出訪都是乘坐其私人飛機:“獵鷹-50”輕型機,飛機尾部的三個發動機是其經典標志。這個型號的飛機由法國達索公司生產,世界上最好的軍用戰斗機也正是生產于這家公司。
因過硬的生產技術,兼備優雅大氣的外觀,獵鷹公務機成為了法國乃至整個歐洲使用最多的公務飛機,馬哲睿的不少朋友都擁有這個型號的私人飛機。
起飛過程中,飛機的起落架與一輛掃雪車發生碰撞,導致機身受損。飛行員在空中發出了求救信號,隨后飛機便墜毀在跑道之上,引發爆炸起火,機上4人無人生還。
事故發生后,有調查稱,當時駕駛掃雪車的司機正處于醉酒狀態。
曾在世界石油行業叱咤風云的馬哲睿在此次事故中殞命,時年63歲,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
在這個星球,他曾飛到過四面八方,日本、美國、非洲、中東……最后以300公里/小時的速度永遠停留在了俄羅斯。
對于不知疲倦和永遠好奇的馬哲睿來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局。
對于全球排名第四的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打擊。
道達爾公司(Total)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其經營范圍涵蓋了整個石油和天然氣的產業鏈,總部位于法國巴黎西北部的庫爾貝瓦拉德芳斯商區(La Défense Courbevoie)。作為歐洲最完善的商務區,臨近塞納河畔納伊的拉德芳斯是法國經濟繁榮的象征。
事故發生當日,道達爾總部隨即發布了聲明,并要求各國分公司暫時不得對外做出任何置評。然后,集團分布于全球130多個國家的12萬員工,全體為馬哲睿的去世默哀。俄羅斯總統普京也隨即向法國總統奧朗德發去慰問致電。
接著,道達爾公司迅速搭建了一個網站,用來供人們緬懷馬哲睿。在這個網站上,一位名叫Bahassan Nadia的外國記者留下了一句孔子的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他覺得,這是對馬哲睿傳奇職業生涯的最好總結。
優雅冒險
天才、幽默、不知疲倦、極富遠見……
總之,在法國人眼里,馬哲睿是一個近似于神話般的存在。他出身優渥,多才多藝,能言會道卻也善于聆聽。
“這是一位偉大的老板,也是一位偉大的法國人。”
非典型,是法國媒體給予他的形容詞。事實上,他并不在意他人對他是否欣賞,始終如一地堅持著自我。
他的父親領導著法國最大的保險公司,而他的母親則來自于著名的泰廷哲家族(Champagne Taittinger),是泰廷哲香檳集團(Taittinger Group)皮埃爾·泰廷哲(Pierre Taittinge)的女兒。
在法國,泰廷哲家族曾是政商兩界精英家族的代名詞,其歷史可溯源至18世紀。兩百多年來,盡管這個命運多舛的家族經歷了眾多的悲歡離合,但仍然將集團的生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該家族管理的泰廷哲酒莊如今是全世界第六大香檳生產商。
如此顯赫的家境并沒有阻止馬哲睿冒險的步伐,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賽車手,話剛出口便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他也并沒有選擇繼承家族事業,而是在1974年進入石油行業。彼時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剛剛結束,這場頗具異常強烈政治色彩的石油危機吸引了馬哲睿對于石油行業的興趣。他在后來的一次發言說說道:“正是這種圍繞政治的動蕩行業,完全吸引了我,我一直認為石油是這個世界上最迷人的行業。”
從巴黎高等經濟商業學院畢業之后,他以一名實習生的身份進入了道達爾。33年之后,他做到了這家公司的CEO,并賦予了這家公司強烈的個人印記。
奪寶奇兵
在全球石油行業的高管中,憑借一對極具個性的八字胡,他很容易就能被辨認出來。心直口快這一點也讓他在高管們的世界中獨樹一幟。
在一如圣誕老人般的溫和外表之下,馬哲睿總有一種“給我一個支點,我便能撬動地球”的氣魄。他用他的商業手腕,靈活撬動著整個世界的石油行業。
他非常擅長于在動蕩的政治格局中發掘商機,而中東地區就是他的福地。
事實上,正是由于2007年的時候,他在與時處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政府在幾大油田的勘探開發合同上贏得了不小的讓步,獲得了“中東先生”的稱號,并由此榮升道達爾CEO一職。
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勝利。
早在1995年美國制裁伊朗期間,他就無視美國的警告,領導道達爾在伊朗的土地上開展油氣鉆探,彼時他剛開始擔任道達爾中東分公司的總裁。
而在2012年7月,道達爾宣布完成對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的兩個油氣勘探區35%的股權收購交易,這一舉動惹怒了伊朗政府,馬哲睿再次選擇了無視。
這種頗具冒險的精神,讓馬哲睿一次又一次成為了奪寶奇兵。
這樣不卑不亢的態度不僅體現在中東地區,在歐亞大陸也是如此。2007年,馬哲睿再次抗住來自西方的多方面壓力,堅持沒有中止道達爾在緬甸的運營。
2014年8月1日,俄羅斯也遭遇了來自歐盟和美國的制裁。一個月后,制裁力度進一步加大,埃克森·美孚等國際公司紛紛中止與俄羅斯的合作項目,從俄羅斯市場撤離。馬哲睿則表示支持雙方建立友好關系,“制裁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他一如既往地選擇繼續開拓俄羅斯市場。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馬哲睿已經開始面臨越來越多的阻力,并不得不為自己的立場埋單:在俄羅斯遭遇制裁之后,道達爾在九月份削減了對未來產值的預測,并表示將減少投入,同時出售一些有利可圖的項目以提振回報。其在哈薩克斯坦的項目遭遇了多次延期,成本嚴重超支。但他仍然表示:“盡管俄羅斯遭到制裁,但我們仍會繼續工作,我們將堅持到底。”
合縱連橫
在與政商兩界打交道方面,馬哲睿堪稱天賦異稟。
在擔任中東地區分公司總裁期間,馬哲睿與阿拉伯地區的各個領導人均建立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頗有合縱連橫的風范。
他并不是典型的法國人長相,圓臉,特有的小胡子,既能侃侃而談又能耐心傾聽,盡管出生于香檳世家,他卻迷上了威士忌。他身上的這些特質讓阿拉伯領導人對他的接受度很高。
在政商兩界中不停地穿梭游走,某種程度上造就了這位石油大亨的傳奇神話。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他的朋友圈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馬哲睿一年可以有一至兩次與普京的直接接觸機會,而事故發生的當晚,他剛剛結束與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的會晤。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堅持故我的他最終殞命于俄羅斯這個“他最摯愛的國家”。
法國企業家聯盟前任主席Laurence Parisot與馬哲睿私交甚好,在馬哲睿意外去世之后,他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一個不僅對他的公司、對法國也是很有遠見的男人。
編譯/陳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