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



CIGE成長的十年,也是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起伏的十年,這中間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博覽會與參展畫廊之間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這是一段博覽會與畫廊共進,彼此互相幫助、支持的歷史。
2013年,CIGE停辦一年,雖然受到一些業界質疑,但這一年,王一涵認真分析了CIGE所面臨的問題。如何尋找CIGE新的突破點,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CIGE是否需要一個更新的定位,來鞏固自身地位。對此,王一涵認為,與各個地區的藝博會相比,CIGE作為一家身處北京的藝博會,很重要的一個價值優勢在于北京是“藝術發生地”。
“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今天我們在北京的優勢是什么?’這個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要考慮跟上海、香港、包括跟臺灣比,北京的特點在哪里?北京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是:或許它在短期內成為不了一個國際化的藝術交易中心,但是它絕對是一個藝術的發生地。”在以香港藝博會為主的亞洲藝博會興起的同時,國內也不斷地出現了許多新的藝博會,這就意味著,不僅在國際優質參展商資源方面爭奪戰加劇,國內也同時面臨新的挑戰,面對來自內、外的挑戰,今年的CIGE在兩方面做了新的調整:一是時間上的調整,由上半年舉辦變成下半年舉辦,對此,王一涵談到:“在最初創辦時,巴塞爾藝博會是在6月份舉辦,其他亞洲區域的藝博會如臺北藝博會,包括韓國的一些藝博會都是在秋天舉辦的,那個時候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已經有的博覽會上的時間上的競爭和沖突。之后,藝術北京調整至5月份舉辦,再加上香港藝博會也在5月份,這樣集中在同一個時間點的藝博會一多,就太趕了,我們開始考慮要不要調整?剛好中間停辦的一年,給我們這個契機,十月份秋高氣爽,正是北京最好的季節,應該之后我們就會固定在這個季節舉辦。”
另外一個可以為展商提供更好服務的是場館上的變化。本次CIGE搬到了場地更大,空間高度更高的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國家會議中心是一個新的場館,在硬件上的優勢很突出,展覽館、會議室、餐廳、酒店一應俱全,目前應該是北京條件最好的展覽館。場地更大,空間高度更高且展廳內沒有柱子,對于辦一個專業的藝術博覽會來說,布展起來效果更好,好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場地上的優勢,在整個展覽的格局上也會根據場地做相應的調整,無論是展位布局還是參觀路線,都會更有效。
在將CIGE的獨特價值定位為在藝術發生地“提供未來”之后,可以看到CIGE作為北京的藝博會,與其它國際類的藝博會相比,突顯出地理位置所決定的競爭優勢。
從CIGE成立以來,國際化的路線一直是其堅持的目標,CIGE一直致力于成為亞洲藝博會的窗口。對此,CIGE董事長王一涵表示:從我創辦博覽會開始,我們一直強調藝博會當代的、國際的、未來的這個特點,這就決定了它的國際化與專業度。于是,在展商邀請方面,CIGE在兼具國際化的同時,關注本土區域性的畫廊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她還強調,CIGE也并不會因為稅收問題而放棄做國際化藝博會的品質堅持。
致力于扶持扶持年輕藝術家,助力青年藝術家推廣的CIGE在2014年擴大了推廣年輕藝術家的規模,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項目之一是今年特別策劃的“藝術家提名展”。
在這一屆藝博會上,邀請了9位知名的藝術家,分別提名9位他們所關注和欣賞的年輕藝術家舉辦個展。9位知名藝術家分別是方力鈞、毛焰、隋建國、王廣義,徐冰、張曉剛、曾梵志、展望、王興偉。他們推薦的藝術包括:王俊義、高波、張瑛、宋易格、李青、宋建樹、張文超、徐小國、朱利頁。
總得來看,擁有9屆藝博會經驗的CIGE在舉辦藝博會上積累豐富的經驗,也敢于創新,我們期待2014CIGE的成功舉辦也能為中國藝術行業的整體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市場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