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

本刊特約專欄作家 資深股市評論分析家,現為豐煦投資公司投資總監
我們認為,全市場目前的反彈結構仍然沒有走完。我們依然確信從公眾所認知的大指數的角度,這不是一個牛市。但從小指數的角度講,從2012年末,其實已經是牛市了。這個走勢仍然沒完,未來雖然還會有波折,但在周期性產業調整沒有結束前,它仍然可以持續曲折向上。
從本質上講,我們并不反對市場有一輪反彈結構出現的觀點,但它僅僅是反彈而已。當一個市場在多數企業喪失內生性增長時,社會融資成本的高企,必然會導致企業的盈利無法覆蓋成本。在這種情況下,預期市場會出現趨勢性牛市,顯然條件不充分。7月的數據出來之后,市場仍然一片樂觀。事實上,社會投資總額的下降速度以及發電量、鐵路運輸量等數據,都表明了宏觀經濟還在調整中,事情并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樂觀。現在8月的匯豐數據出來了,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0.3, 創近3月新低,而此前7月的數據PMI是51.7,預期51.5。很顯然,人們前面對復蘇寄予了厚望,但現實的數據實在也與預期差得太多。
然而,有人認為這樣的經濟數據反而是利好,因為只有經濟狀態越不好,中央政府才越有可能出利好。果真如此嗎?我們看看央行的7月的數據。信貸與融資數據大幅下降,新增人民幣貸款3852億元,遠遠低于預期,并跌至5年新低;人民幣存款減少1.98萬億元,同比多減1.7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2731億元,預期是1.5萬億元,環比降幅高達86%;貸幣供應量M2增長13.5%。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從社會融資總額看,與影子銀行的造幣能力下降有關,而最近興起的債市風暴,實際上是切斷了以往地方融資平臺借道影子銀行發債的通道。而今年到期的城投債與產業債數量要比去年大得多,央行給國開行的1萬億元PSL,其實是充實這塊流動性的。而地方融資平臺再發債的條件,已經從信用發債轉變成抵押物發債。事實上,2008年末開始的4萬億元刺激政策,只維系了經濟發展的3年效果。到了2012年初,經濟的上升動力就已經減弱,而影子銀行的大規模發展,正好是2012年2月以后的事。現在正好也是3年多,已經再撐不下去了,欠的債,是要還的。
從市場幾個板塊近幾年的市值變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上海主板所代表的大藍籌群體,整體的市值增加幅度小于很多人的想象;深圳市場的中小板與創業板,市值的增加幅度遠大于上海主板。這里面表明市場的資金其實是很聰明的,不會因為高調的“牛市”論,而改變它們的追求目標。為什么市場資金對低估值藍籌股不待見,而一些僅有概念無業績的股票卻能漲了再漲?原因恐怕在于,市場對經濟從“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新舊模式轉型的過渡期,對于未來的各種預期與憧憬。這不就是跟隨社會發展洪流的方向嗎?當然,你可以質疑這里面有很多“偽成長”在起哄,但你不能否認,未來經濟結構的轉型,只有依靠創新,才能令中國的產業發展,跨入第一梯隊的行列。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全市場目前的反彈結構仍然沒有走完。我們依然確信,從公眾所認知的大指數的角度,這不是一個牛市。但從小指數的角度講,從2012年末,其實已經是牛市了。并且,這個走勢仍然沒完,未來雖然還會有波折,但在周期性產業調整沒有結束前,它仍然可以持續曲折向上。如果從操作的角度講,現在的市場還不是論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大指數與小指數的4種狀態中,只有大、小指數形成合力的同步向下趨勢,才是你開始轉為防范系統性風險的時候。除此之外,你更應該做的事是,對公司的研究與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究。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在不對稱的市場中,獲得好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