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嬌

中國股市艱難站上2200點,后市是二八分化,還是普漲翻紅,誰也無法給出定論。2014年上半年,200多家企業掀起了并購重組的浪潮,上市公司也積極參與到產業資本并購基金,并逐漸成為這股大軍中的中堅力量。簡單分析,并購成為資本市場主體的原因主要在三個方面。
首先,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高杠桿。高杠桿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它會吞噬企業的現金流,而沒有了現金流,造成資產周轉率下降,又會進一步推升杠桿,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其最根本的出路就是盤活存量,從存量下手,逐步清理過剩產能。
四萬億元的刺激帶來的陣痛還在持續,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還在惡化,行業內魚龍混雜,企業資質參差不齊。通過產業并購,能夠有效地調整行業結構,提高資本運行效率,通過并購重組,剝離不良資產,從而達到盤活存量、創造增量的目的。
其次,并購重組為PE市場的資金找到了出路。從2013年IPO暫停,再到今年6月份IPO開閘,苦等已久的風投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是,現行IPO的審批速度完全跟不上大批量資金急需退出的規模,IPO堰塞湖的情況愈演愈烈,并購重組便成為資金退出的一個重要選項。國內的PE還在持續升溫,眾籌網絡平臺層出不窮,并購仍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題。
最后,改革紅利的影響。我國已經進入了“新常態”,GDP的增速經歷了從20%到10%再到7%的過程,新興行業不斷涌現,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成為熱點,旅游醫療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企業優勝劣汰,分化加劇,并購也在向多方面發展,不僅僅是縱向橫向,更發展到跨行業、跨地域。改革永無止境,并購奮勇前行。
并購涉及到最復雜的利益結構的調整,一單并購重組的完成,有時候比登天還難。如果你認為只有當退潮時,才能看到誰在裸泳,那么你的資金就有可能有去無回。
作為草根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牛熊轉換、多空雙方博弈相持不下的情況下,品種各異、花樣繁多的并購基金也就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但任何投資一樣,在看到熱點的同時,我們也要對其進行謹慎的分析。那么,如何去選擇一個好的并購基金?
第一步,著眼于行業,認識到風險。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高收益的背后就是高風險。當看到別人投資了并購基金,得到了大筆收益的時候,也要能夠意識到我們的投資也可能會血本無歸。很多并購基金選擇的標的都會集中在一些熱點行業,例如醫療、TMT、互聯網金融等,這是符合市場行情的。下面就進入到了第二步。
第二步,著眼于標的,注重財務報表。好的并購標的都是搶手貨,往往一出來,就被哄搶一空,并購的風行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繞開監管的選擇。在選擇并購基金時,盡量充分地去了解標的公司的經營治理狀況,并不需要對財務報表進行非常專業的分析,但最基本的營業收入、資產負債率要了解,如果是上市公司,資料就更容易收集了。
第三步,著眼于團隊,關注人員構成。一個好的并購基金一定需要一個資質良好的團隊去管理。國內不少以團隊制為運作模式的券商并未設立并購部,即使設立了并購組,也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掛著并購的牌子,其實IPO、再融資都做,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專攻并購的團隊并不多;二是并購組和投行的其他業務組相互割裂,不會互相配合做項目。判斷一個團隊,要學會去考察它的人員構成、投資經歷和過往業績,在路演時充分了解它的投資理念。
增值是目的,保值是前提。在洶涌的資本投資市場,誰能夠把控風險,誰就是最后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