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霞
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學校
以“新聞采訪”活動提高聾校學生的語文素質
高瑞霞
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學校
聾校語文教學用時多、成效差的弊端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語文教師的憂慮,大家都在思考和探索著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我校開設了一門“新聞采訪”的活動課,經過我們全校語文教師的精心指導和組織,這門課以顯示它的無限的生命力。學生在活動課中,人人動腦動手甚至動口,交際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而有力地促進了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教、學、做”合一,“教”為“學”“做”的基礎,“做”為“學”“教”的中心,而“學”,貫穿在“教”“做”的全過程?;顒诱n起始階段,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傳授一些基礎的、實用的新聞采訪知識,剖析一些報刊雜志上好的報道文章,組織學生觀看電視錄像,使學生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加深理解。整個活動課圍繞“做”這個中心展開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在“做”中提高。圍繞“做”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指導學生學習現場采訪;二是指導學生自編報紙。為配合宣傳衡水市民“七不”規范,建設文明學校,形成文明校風,新聞采訪組以“讓世界清潔起來,使校園美麗起來”為主題組織活動,廣泛采訪學生教師。采訪活動針對農村學生膽小不善言辭的狀況,分兩步走,現在教室內練兵,教師示范指導,學生學習模仿;然后四五個學生組成一個采訪組,走出教室,走進校園,走進辦公室,走進校長室,廣泛展開采訪活動,采訪提問從開始時寫在紙上提問,到圍繞采訪主題當場發揮,采訪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采訪活動中也不斷的培養起了交際能力、應變能力、速記能力、環境適應能力。
學生的新聞采訪成果,需要一定的形式展示出來,要讓學生有一個展現自己勞動成果,發表自己文章的陣地來激發他們的創造與和成功感。我們研討的第二個環節是指導學生自辦小報,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體會、采訪成果,通過自己準備材料、自己排版設計、自己插圖美化、自己設計各種字體的標題,編成各具個性的小報。學生在編報活動中,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我校的“新聞采訪”活動課經過一年的實踐,收獲是很大的。
1.“新聞采訪”活動課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一活動課的兩個教學設計,無論是現場采訪還是自編小報,都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習活動,學生置身于這樣的學習環境,一改過去語文學習時的被動狀態,面對著一個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采訪對象,面對一大堆豐富的采訪素材,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活了,確定采訪主題,編列采訪提綱,現場機敏的回答,采訪素材的整理,小報的設計編排,都得有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學習的自主性大力增強。
2.“新聞采訪”活動課落實了使用功能,提高了聾生看讀寫的綜合能力。
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具有很大的使用功能,而聾校語文教學的低效率的弊端之一,就是老師講的辛苦,學生學的吃力,寫文章是語句不通順,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要求。
“新聞采訪”活動課的整體設計具有極大的針對性,教、學做合一,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極強的時間環境中,“逼”這學生動腦動手。學生在活動課中,學的活潑,學的主動,學的有用,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新聞采訪”活動課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在活動課教學中重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觀念。
教師的教育觀念制約著教師教學方法的變革,我們的“新聞采訪”活動課是教師探索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個成功嘗試,從過去那種純知識傳授轉變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上,通過教學的全過程,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觀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教會學生自己去獲得經驗和知識。很多同學在活動課的實踐中一改過去那種膽小不善言辭的狀況,在課堂上變得積極踴躍,大膽的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們的“新聞采訪”活動課大大的激活了學生的需要動機,提高了學生的認知素質,強化了學生在追求真諦中的自我探索意識,在活動課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