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總編輯陳頌清、上海報業集團對外事務部主任夏俊、復旦大學研究生柳成蔭在2014年第4期《新聞大學》刊文,介紹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與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研究”的一項調查結果。調查發現:一、年輕化的新聞從業者隊伍是媒介轉型的有利條件。本次調查發現,新聞從業者隊伍中比例最高的是“80后”,已經過半;其次為“70后”,約占三成五。兩者合計,40歲以下的青年占比逾八成五。二、薪資水平成為制約新聞隊伍發展的不利因素。調查顯示,收入低既是從業者職業滿意度的“短板”,也是他們眼中當前新聞業最嚴重的問題。從業者的工作滿意度為“80后”>“60后”>“70后”。部分資深從業者反映,新聞行業的整體收入水平已經從1990年代的“高級白領”(高白)滑落為目前的“低端白領”(低白)。三、更好地發揮職業培訓的功能乃當務之急。調查顯示,受訪者具有充足的學習熱情,且“80后”尤高,但至少從數量上看,目前媒體單位提供的培訓項目是不夠的。如何更好地發揮職業培訓的功能,培養出更多適應新媒介環境的從業者,使其從組織的“成本”轉化為“資產”,既是提高新聞隊伍素質的必要之舉,也是媒介組織成功轉型的當務之急。四、“混合式”職業認同亟待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轉化。研究發現,從業者對職業觀念的認同狀況為:傳播者>推動者>營利者>宣傳者,而日常工作中的實際狀態則為:宣傳者>傳播者>推動者>營利者。這種理想與現實的交織糾葛,映射出當代中國新聞從業者復雜的角色認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