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金 燁
2013年4月10日,《義烏商報》頭版頭條刊登讀者來信《丑陋的義烏》。作者從城市窗口、城市交通、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四個方面闡述了所謂的義烏“丑陋”;也批評義烏的媒體,按部就班,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義烏商報》在頭版還配發了評論文章《一封振聾發聵的市民來信》,希望這封來信能夠喚醒并激勵更多義烏人為“美麗義烏”努力拼搏。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封讀者來信刊發后,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議。
2013年3月,義烏市領導要求新聞媒體成為動力強勁的“推土機”,推動中心工作的開展。《義烏商報》認清自身問題和差距,看準改進目標和方向,確定當年的工作主題為“推力提升年”,并把輿論監督報道作為重點來抓。
在刊出讀者來信《丑陋的義烏》后,《義烏商報》進行了一系列策劃,開設“觀點”欄目,使讀者好的看法、建議、思路通過報紙和官方微博參與討論。《敢于自揭“家丑”是一種前行的力量》《建設美麗義烏,須擦亮城市窗口》等等,對義烏存在的種種問題正面出擊,毫不留情。對讀者熱議的話題,《義烏商報》以連續報道的方式進行引導。
作為國際商貿城市,義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來這里采購定居。義烏街頭各類導覽標識牌,既是公共服務的體現,也是展示宣傳義烏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出錯的英文翻譯,以及讓老外摸不著頭腦的“洋涇浜”翻譯,都影響著義烏的國際形象。
2013年5月10日,《義烏商報》刊發了記者撰寫的文章《公共場所英譯指示牌“洋涇浜”》。文章列舉了“洋涇浜”的幾個方面,讀者極為關注。當天,相關單位就致電《義烏商報》,對翻譯有誤等問題進行商榷。《義烏商報》及時跟進,《“義烏口腔醫院”究竟該怎么翻譯?》《義烏四中來信表示盡早更換》等報道相繼刊發。
《義烏商報》的報道也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共青團義烏市委、義烏商報社、義烏市志愿者協會聯合發出《“啄木鳥行動”邀您為雙語標識挑錯》招募公告。
義烏是知名的會展城市,各類展會上的導視牌、展板多設置成中英雙語。“啄木鳥英文糾錯志愿服務隊”將“會展英文糾錯”作為第一次糾錯行動的主題。志愿者進入義烏國際博覽中心,從懸掛、張貼或立于展館內的各種導視牌和宣傳展板上的英文內容中挑錯。
“啄木鳥英文糾錯行動”引起了義烏市領導高度重視。于是,為期兩個月的義烏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規范整治工作正式拉開序幕。為配合規范整治工作的開展,義烏市中英文雙語標識規范整治工作顧問組成立,為義烏市外語標識糾錯、防錯工作提供技術保障。義烏市域范圍內的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不但有據可依,還建立了中英文雙語標識規范整治工作長效機制,把中英文審核作為全市標牌標識審批工作的前置環節。
2013年10月,為推動義烏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為建設“美麗義烏”提供輿論支持,擴大《義烏商報》的監督范圍,實現新聞監督和群眾監督的有機結合,《義烏商報》組建“市民監督團”,向社會公開招募成員。
招募啟事一發布,立即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回應,報社從一百多名報名者中選出50位擔任“市民監督團”成員。主要職責是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專題監督;對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監督;接受市民投訴、舉報,為報社提供采訪線索等。
11月18日,《義烏商報》市民監督團開展首次監督活動。記者和監督團成員在走街串巷中,發現城區有多個地方人行橫道的信號燈不亮。經過深入了解和采訪,記者撰寫《城區多處人行橫道信號燈“失明”導致交通秩序混亂,行人安全受威脅》的文章。刊發當天,義烏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就組織人員修復,交警大隊還專門就此下發《關于開展交通信號燈排查工作的通知》,感謝《義烏商報》的監督,并希望通過報紙告知司機或市民,一旦發現交通設施有損壞,請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報告給交警大隊,以便盡快修復。
監督團成員積極參與監督行動,既為老百姓說話,又客觀公正看待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馬路變人力市場》《高架橋下圈地養雞》等一篇篇曝光報道相繼刊發。《義烏商報》跟蹤報道,直到問題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