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陽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
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初探
吳正陽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經濟的繁榮,我國在政府決策方面對決策的民主化以及科學化一直都在強調,在多年的努力之下,我國在決策方面已經由以往的經驗模式向著科學的這一模式進行了轉變,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了些進步,但是當下所出現的一些政府決策的失誤現象很比較的普遍,這樣就會給我們國家以及社會帶來很大的損失,之所以這種現象比較嚴重就是因為沒有一套完善的責任追究的機制進行約束。本文主要對當前的政府決策失誤的現象進行闡述,并對決策失誤的形式進行分析,最后再對其相關的責任追究機制進行探究。希望能夠通過此次的初探給這一領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決策科學化這一目標的決策制度以及方式的改革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并且在這一領域有了一定的成績。政府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法制理論以及實踐問題,從目前我國這一領域的相關法律來看還不是很完善和系統,故此,在當下對于這一方面的責任追究的機制完善有著其重要性。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有兩種最為基本的決策類型,市場決策和政府決策。在政府決策的目的上主要就是為了能夠彌補市場決策的缺陷,從而實現對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這樣就能夠很有效率的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把決策的科學性體現出來,要能夠和實際相互的契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達到這一目的。
所謂的政府決策失誤即是指非市場決策的過程中沒有按照實際以及社會 和自然的規律進行,并且對國家的法規進行違反,做出了一些對國家不利以及對社會和人民的利益不利的行政決策[1]。在對政府的決策失誤進行界定的時候可以從實際的情況進行分析,首先政府決策失誤具有著決策主體的具體性,同時還具有著公權的濫用性以及損失的不確定性,對象的不可測性,這些特性促成了政府決策的失誤。
從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內容來看,它是屬于法律制度的相關內容的,并且是屬于行政法的范疇,同時它也是行政法的一個最為基本的構成,但是當這種失誤到了一定的限度的時候就由此而轉變成了刑事法律的范疇,從這些內容來看,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在行政和刑事的責任上都有可能得到承擔,后者的責任承擔必然是以前者的責任承擔為前提條件的,由此可看出,政府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對機制進行構造的時候就可以把兩者得到完整的結合;還有就是,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要有相關的法律作為主體,筆者以為它應有兩個重要的主體,首先就是追求責任的國家機關以及行政主體[2]。簡單來說對于第一種的表現形式可以是有關的行政監督機關追究責任的這種形式,同時也可以使行政系統來進行追究責任的這種法律形式??傊?,這兩種形式的追求責任的機制都是屬于國家機關,
還有一個就是行政主體的表現形式,理論上來說他應當是歸屬行政系統,既可以以法律人格出現的行政主體,同時也可以是個體身份出現的一些公職人員。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獨斷型的行政決策失誤是最為常見的,這一形式的決策失誤存在于多個程序當中,例如決策以及執行和咨詢等這些環節當中,首先最為基礎的環節就是決策環節,它起著一個決定性的作用;還有就是政績型的行政決策失誤,嚴格來說行政決策也就是社會決策,這兩者的關系比較的緊密,行政決策和社會機制有強有弱;還有就是經驗型的行政決策失誤,從理論上可以看到,科學決策要具備幾個重要的條件,在決策之前要能夠窮盡所有的可選擇方案,并在此之中要有共駁的方案存在,還有就是在具體的方案中要能夠有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要有實實在在的證據或者數據加以支撐;還要對于方案在合理化程序上要進行排列,在做出選擇之后要能夠按照排列好的順序進行選擇[3]。
首先從政治學的角度出發來分析的話,責任和權力兩者是有著緊密的關系的,對于政府權力的講述就要對政府責任進行講述,在對政府的權力使用的同時也就自然承擔著相應的責任,政府責任對政府權力有著很好的保障,從政府的決策方面來看,它本身就是一種對公共權力的使用,同時它也是政府的權力運行的一個關鍵部分,從一方面來說公共的權力是“公屬”的,也就是說這一權力的基礎以及來源是全體的人民,而另一方面它又是“私掌”,這里就包括了決策的失誤造成的,或者是在行使權力的時候對于善的目的沒有得到把控,而向著惡的方向去了。公共權力從以上的介紹即可肯出是有著自身的矛盾性的,要求對其進行制約就要在責任追究上得到有效的加強,把責任落實到位。
另外,倘若是從法學的角度來看,權利和義務是其最為主要的內容,兩者的一致性是社會主義法的主要特點之一,公民以及法人都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來承擔相應的后果,在享受憲法的權利的同時還要履行自己應該盡的義務,從政府決策這一方面來看,也應當為自己的決策負責,法治已經成為了各個國家的一個重要的治理方法,行政權有著自身的擴張性以及滲透性,倘若是沒有了法律的制約就會走向專橫,僅僅依靠信任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來進行約束,這樣才能夠得以控制[4]。
從政府的決策程序角度來進行分析,在人們對決策進行衡量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內容的合法與否,對于是不是嚴格的按照程序進行的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決策的程序控制是對行政合法以及正確行使和防止決策濫用的有力保障,應當嚴格的按照相關的程序進行,首先是政府決策的準備階段,然后是審議階段,最后就是由行政首長根據多數人的意見再做出決定,隨后就交付政策的執行機構來進行實施,還要配有相關的效果評價機制。
對于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歸屬,有很少部分是刑事規范調整以外,很大的部分是屬于行政程序的范疇,故此,總體來說在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過程中應當放置在行政程序的范圍內進行,在這里有分散立法的進路,還有統一立法的進路。前者主要是說行政程序立法主要就是針對這行政行為來說的,比如說針對行政的許可來制定相關的行政許可法等;后者則是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在這一法典中對相關的行政行為進行規范。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在這一方面還是一個空白,從我國的這方面的法律完善程度來看,我國所采取的的是分散立法的道路,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國在這方面制定相關的責任追究機制會更加的容易一些,但是在具體的制定方面也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首先就要是考慮法律層面的可操作性,以及技術層面的可操作性,還有救濟層面的可操作性[5]。
要能夠引入“政績負債率”,主要就是對于政府的官員在任職的過程中加以政績的考核,并且以此作為升降的一個相對標準,這一制度的實施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遏制地方性的攀比風氣,能夠有效的避免依靠著政府的名義來進行借款或者是集資,而帶來的一些面子工程;同時還要對決策主體的問責制加以健全,這是比較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是提供了一些虛假的信息,那么信息系統以及工作人員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在監督的體系方面也要得到有效的加強,這也是對于決策責任制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保障,從我國的監督機構發展的情況來看,不管是機構還是隊伍都已經達到了一個龐大的標準,但是由于在設置上沒有做到合格以及制度上不完善,監督的作用也就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在決策評估機構方面也要得以有效的建立,要對決策的失誤者實施責任追究,當然,這要在決策失誤的存在情況下,必須要在獨立決策主體的決策評估機構方賣弄進行建立。要增強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意識,合理的劃分職權,對責任的內容要進行明確,實行政府的決策時要公開,責任也要公開,逐步的完善相關的制度。制定相關的《決策程序法》,要能夠以法律的形式來對程序進行規范,把責任追究的程序加以完善。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我國的法律制度已經日趨的完善,對于政府決策失誤責任追究機制的建立以及完善工作也正在積極的開展,政府只有在保障社會的利益以及促進社會的意志的時候才是合法的,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相信這一領域會有更好的發展。
[1]劉翀,龔廷泰.民主理論對法律解釋方法的影響——基于美國制定法解釋方法演變的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2]鄒奕.徘徊于我國憲法的兩個文本之間——對憲法文本正當性和實用性的檢視[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
[3]徐向真,陳文慧.公共政策與我國農業政策審計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4]王春業.法律文件審查的啟動權:公民的一項新興權利初探[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5]劉藝,熊智.當前我國地方政府信任危機的成因及應對[J].湖湘論壇,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