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珍
武漢華源電氣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武漢
試論新的歷史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實現
邱艷珍
武漢華源電氣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武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情、黨情以及國際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才的素質和標準必然會帶來一場變革,這就給人力資源管理特別是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新形勢帶來人力資源環境的顯著變化,人力資源關注的重點應放在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人力資源整體素質的提高上,以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從以下新形勢下人力資源的環境變化、要求變化和管理的實現等方面進行分析,并闡述了筆者的觀點。
十八大;新形勢;人力資源管理;要求;策略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國民受教育的的程度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水平,由人才大國和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邁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一步提高就業率、縮小分配差距”的偉大目標,對新形勢下黨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要求、新機制、新思路以及新任務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人才隊伍建設的加強提供有力依據,必將給人才制度保障的完善和人才創業氛圍的營造注入新的活力。
黨的“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點是對人才資源高度重視的體現。十八大明確提出從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入手,促進人的長期均衡的發展,實際上是給新形勢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定的基調,這同時也是我國走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關鍵一步,有利于打破人發展的瓶頸、有利于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的形成。
十八大對“黨管人才牽頭抓總、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積極參與”人才管理戰略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用人環境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育人環境必將很快形成。
十八大給人力資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不僅是對人才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正確認識,更是對全面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全球經濟發展的高瞻遠矚。
1.加大了對人才道德修養和專業素質提升的重視力度
從十八大報告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新形勢下,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人的知識水平,而更加看重的是人力資源在道德和思想上的水準。社會不認可只有知識而無道理的人,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具有中華傳統美德、愛崗敬業和集體主義精神的人才。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全面要求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對整個現代化建設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我黨將增強公民道德素質培養寫入十八大,其目的就在于激勵更多的人力資源著重自身發展,將自己培養成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得到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成能為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綜合性人才。
2.對科技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關注
新形勢下,國家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的作用,而人才特別是科技創新型人才是關鍵。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水平往往取決于創新性科技人才的數量和素質。當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嚴重不足,成為我國升級產業、轉型經濟、和創新建設的最大瓶頸。
創新型人才是指能發現問題敏銳、解決問題有效的人才,他們創造新知識、發明新科技、創造新科學、引領新途徑,建設創新型國家離開了創新型人才的培育智能是紙上談兵。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針對創新人才的特點,建立健全培養和開發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機制,這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還必須完善科技創新的轉化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對創新資源進行綜合集成和高效配置,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發展創新。
3.對人才培養的重視更加突出
由十八大報告我們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重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當前,我們應聚精會神做好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制定,力爭讓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能在激勵的國際競爭中獨當一面。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是經濟日益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4.對就業質量的要求更高
新形勢下,國家對就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就業為民生之本”思想的具體體現,更體現了人人就業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就業對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性。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高質量就業的認識涉及到經濟建設的各個層面。在新時期如何做到人盡其才、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關系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
(一)創新資源管理理念
1.人才資源第一資源
人才的重要性在社會發展和存在中越發凸顯出來,建設好人才隊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當務之急,決策者必須具備慧眼識英才、大膽用人才和妙法聚人才的能力。
2.以人為本
在人力資源管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強調人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把人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管理的重心,千方百計激發其工作成就感,時刻關注他們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需求,把新階段黨和國家對人才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3.全面的人才觀
知識、道德修養與健康并重,做到各司其職,人盡其才。
(二)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1.創新激勵制度
激勵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實現人力資源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法寶。在人力資源的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激勵元素的作用,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采用適當的激勵方法和模式,激發人才的聰明才智,激勵其奮發努力,推動經濟建設更加有效、更加順利的進行。
2.創新管理
建立健全約束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人才的監督權、參與權和知情權等合法權益,并讓其正確行使。管理的創新對人才思維方式和意識的影響是直接、內在的和深刻的,同時也是充滿人性化的。管理創新對人才的行為起著約束作用,是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
3.創新用人方式
人才隊伍的建設必須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的突破口放在人才的引進上,想盡千方百計使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為人才隊伍輸入新鮮血液,促進人才隊伍的健康、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應屆高校優秀畢業生的引進,并加大對其培養的力度,讓他們能盡快融入集體,認同所在集體的價值和文化體系,迅速成長為優秀成員或中堅力量。
(三)創新人力資源架構思路
人力資源的策劃必須以社會發展為目標,中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都必須具備。人力資源的規劃必須建立在對人力資源現狀全面掌握的基礎之上,并從當前人力資源的能力和狀況出發對人力資源未來的需求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建立和完善協調人才的結構調整與改革發展的任務、目標相協調的動態機制,積極的預見和應對不斷變化的人力資源需求。積極改變人力資源的不合理結構,實現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制定和完善隊伍建設的近期和長期計劃,加強能力、提高素質、優化結構、合理配置,全面推進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隊伍建設。
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進入了新一階段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
()()存。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必須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力度,為社會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注入生機和活力,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十八大報告單行本》精裝本[R].人民出版社,2012(11).
[2]王海斌.以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人才建設[J].管理科學,2010(4).
[3]聶香等.科學發展觀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新要求[J].經濟研究導刊,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