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今一
黑龍江職業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變化與對策
朱今一
黑龍江職業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新時期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引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變化。同時大學生自身也出現了新特點,針對這些變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研究,改變對策,更好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變化與對策;高職院校學生
新時期新階段,面對時代發展和價值多元的現實,以及高職院校學生求新、求樂、求知、求助的需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價值、觀念、行為呈現的許多新特點,以理想信念教育、愛國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來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認真研究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在深入創新中發展,用全局的要求來看待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研究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用改革精神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
1、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變化
新時期新階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際上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將是長期和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觀念不可避免地侵入我國,在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等領域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國內處在一個大改革、大調整、大發展、大變化的重要歷史時期,思想文化領域面臨著種種復雜情況。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也日益增強,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社會意識出現多樣化的趨勢。這種變化趨勢從總體上講是積極的,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高職院校學生的精神世界。面對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巨大沖擊,面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形勢,面對國際背景、經濟基礎、體制環境、社會條件、傳播手段的深刻變化,面對高職院校學生求新、求樂、求知、求助的各種需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管理運行諸多方面還不適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直接面對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正視道德沖突,解決道德困惑,幫助學生分辨是非,學會判斷和選擇。
2、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發生變化
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出生在改革開放重要時期,成長于社會轉型時期,他們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欣賞水平發生了很大變化,接受信息、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方式、方法、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行為呈現許多新特點。
從思想現實看,學生關心熱點在減少,政治意識、理想激情逐漸被理智、客觀、冷靜、現實的頭腦所取代。觀察問題、處理問題上往往表現出五個“更多”,即更多地采用生產力的標準,更多地采用具體利益的標準,更多地采用市場經濟的標準,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標準,更多地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標準。
從思想價值看,由于生活經歷的單純和價值環境的復雜,他們中不少人存在認知與行為的背離。他們主流積極,但缺乏艱苦生活磨煉,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他們初步具備了一些現代性的思想品質,但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公德意識、心理素質還有欠缺。有些學生自我意識強烈,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大局意識、社會整體意識缺乏,“價值主體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目標短期化”的趨勢日益突出。有些學生面對復雜社會,面對激烈競爭,面對將來擇業,心理脆弱,信心不足,適應能力差。
從思想行為看,高職院校學生主體性、選擇性、觀點多樣性特點突出。他們更加關注社會生活和講求實效,更加注重主體的自我感受,更善于獨立思考,更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更喜歡在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中選擇真知。
從思想走向看,他們在政治觀念上,積極、健康、向上、認同;在社會熱點上,思考多、關注多、憂患多;在成才意識上,求新、求知、求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價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價值取向多元。把握高職院校學生思想變化特點,關鍵在于全面正確評價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堅持辯證思維,深入分析特點,研究正確對策。
3、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探索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象的變化,要求我們積極探索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更加注重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重視理想信念教育。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教育學生。教育他們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當中,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奮斗中,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重視愛國精神教育。全球化條件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把弘揚和培育愛國精神作為極為重要的任務,貫穿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諸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諸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確立國家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念。教育學生既保持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有世界眼光和國際意識。
重視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社會競爭與合作共生共存,相互競爭只是手段,共同發展才是目的。要引導高職院校學生信以處事、信以待人,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著力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重視文化素質教育。文化不僅是社會倫理的構成要素和支撐杠桿,而且也是社會道德的構成要素和支撐杠桿。道德需要文化的滋養,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因此,要按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確立文化素質的基礎地位,將文化素質教育思想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學生獲得整體全面發展。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社會發展,競爭加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應側重于學生的客觀的自我評價、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堅強的意志品質、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健全的人格特征、和諧相處的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教育內容方法,建立健全專門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