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服務業發展態勢、前景及路徑分析
李榮 李慧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政策研究所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本文從分析新疆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服務業的條件入手,深入分析了新疆服務業發展的優勢和前景,提出新疆服務業發展應通過“加快信息技術應用和共性技術發展,促進服務業結構升級和提高效益;加快推進標準化和品牌建設,促進服務業提升競爭力;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轉型跨越”等主要路徑而全面展開。
服務業發展;態勢和條件;優勢與前景;主要路徑
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而且也是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促進就業、有利群眾生活的重要產業。實踐證明,服務經濟加速發展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服務活動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和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據統計,當前全球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已超過60%,發達國家超過70%;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就業比重大多在50%以上,發達國家普遍達到60%~80%。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工業逐步實現現代化,服務業也快速發展起來,但總體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很滯后。2013年,我國服務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1%。新疆作為我國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區,其服務業發展水平低于全國水平,2013年占新疆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7.3%。由此可見,一方面新疆服務業潛在著很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新疆服務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亟待開發的問題。因此研究新疆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條件,探索發展的路徑,對加快發展新疆服務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面臨著加快發展服務業這一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大力發展新疆現代服務業是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就已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之一。
(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
從三次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看,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從1995年的29.5%降到2013年的17.6%,明顯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則是波動上升,目前所占份額最大,達到45.2%;第三產業(服務業)則呈現出先升后降的特點,在1995~2003年間,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基本是高于第二產業的,但此后比重持續下降,到2013年僅占到GDP總量的37.3%,與1995年相比僅提升了1.6%。服務業占GDP比重的變化與新疆工業化進程和戰略調整有密切關系。自2002年之后,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影響,新疆工業出現了重化工業加速發展的特征,第二產業發展再次快于第三產業,因此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下降。新疆2013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明顯低于全國46.1%的平均水平,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排在倒數。
從三次產業對就業的貢獻看,新疆的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的下降速度明顯慢于其GDP份額的變化,2013年的從業人員比重仍高達46.2%;第二產業的勞動力比重與GDP比重呈反向變動的特點,1995~2013年就業人員比重下降了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比重持續增加,從1995年的24.2%上升到2013年的37.5%,但是服務業對勞動力的大量吸納卻未能顯著提高其GDP比重;2013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是第二產業的2.3倍,但GDP比重卻比第二產業低近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上升幅度明顯低于就業比重的增幅,也反映出服務業相對勞動生產率在日趨下降。
2003年~2013年,新疆服務業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速度為15.24%(全國為16.69%)。2013年新疆服務業生產總值占新疆生產總值的比重(37.4%)排在各省市區第21位。
(二)發展服務業的條件
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于新疆加強和改善供給、擴大就業、拓寬服務消費、減輕資源環境壓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從微觀角度分析新疆發展服務業的條件和優勢,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有效推動新疆服務業的發展。
一是自然、人文資源條件。新疆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保持了風情濃郁、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飲食起居、宗教文化、節日慶典、服飾裝束、婚喪禮儀、民族歌舞、娛樂習俗。各種民族風格的建筑、服飾、歌舞、習俗、美食,組成了新疆旅游最迷人的風景。新疆還擁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的譽稱,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旅游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是空間區位條件。新疆是中國交界鄰國最多、邊境線最長的省份,是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也是中國向西開放,內地各省區聯合“走西口”的重要通道。新疆現在已建成以公路為主,與鐵路、航空密切配合的交通運輸網,還擁有國家批準的一類開放口岸17個,二類開放口岸12個??臻g區位優勢使新疆具有開發中亞、西亞、南亞、歐洲市場的巨大潛力,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第三產業發展已有穩定的基礎?,F代服務業發展離不開第三產業發展這個平臺和載體,也離不開第三產業中傳統服務行業的大力支持,只有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現代服務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新疆2003年第三產業產值為753.91億,到2013年新疆第三產業產值為2003年的4.13倍,占新疆GDP的比重為37.3%,這說明第三產業在新疆經濟發展中重要性不斷提升,已經具有穩定的基礎,從而為新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近年來,新疆服務業企業抓住機遇,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促進全區服務業發展水平和行業層次的提升,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擴大、行業競爭能力不斷提高,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和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服務業經營狀況不斷呈現好的趨勢,發展前景廣闊。
1.市場大,空間廣闊。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將越來越大。工業園區和邊境貿易口岸的建立和開放,為現代物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對現代服務業包括房地產、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通信商務、金融保險、科學服務等逐漸形成較高的消費需求。工業化建設為新疆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2.政策聚集,創造條件。在一系列對口援疆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中央和19省市援疆項目順利實施,部分與民生密切的鐵路、公路建設、水電工程、交通運輸、住房、就業、農業生產、旅游資源建設等工程先后開工。服務業企業積極配合,為各項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服務,保持了服務業整體的良好經營狀態,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繼續增加,為今后更好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3.人才隊伍培養,素質提高。新一輪對口援疆以來,人才援疆工作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源源不斷的援疆人才為新疆帶來了新思想、新理念、新項目;一股股人才流匯集成推動新疆科學跨越、后發趕超的動力源,這為新疆現代服務業人才發展提供了絕好的優勢機遇。人才援疆的西部傾斜政策不斷落實,科學研究、技術服務、信息、計算機及軟件業等行業人才匱乏的局面將會得到緩解,每年大中專院校畢業人數的增加及激烈的就業競爭,服務業就業人員的素質也將得到很大改善。
4.就業渠道拓寬,就業能力增強。傳統服務業逐步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時期,將會大量涌現各類工作形態和崗位。同時,新疆各類培訓機構的不斷涌現將會為未來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就業人員。服務業企業發揮投資少、見效快、技術要求不高、涉及范圍廣等行業特點,不斷拓寬服務行業就業渠道,安置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富余勞動力,吸納就業能力逐年增強。從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間,新疆服務業從業人員數由66.8萬人猛增323.8萬人,就業比重也由13.6%猛增到了36.2%。
5.周邊國際環境優化服務貿易前景。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將不斷帶動周邊國家的貿易發展。新疆周邊中亞各國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農產品,但輕工業消費品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稀缺。近幾年,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及居民購買力持續增加,消費結構升級,新疆可以抓住先機,與這些國家開展涉及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醫藥衛生、旅游、科技教育、俄語系統軟件開發、自動化控制、電訊服務等多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
6.產業援疆力促服務業發展。新一輪對口援疆中產業援疆是重點之一??梢哉f,產業援疆讓新疆站在了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高起點。同時,進一步夯實了新疆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加速和推進了新疆新型工業化進程,新疆優勢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產業援疆重點項目不僅涉及農產品加工、紡織等傳統產業,還有太陽能光伏、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及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新疆部分地區的產業空白將被填補。
綜上服務業發展的態勢、條件和前景,新疆要推動服務業大發展,提高其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和水平,使之盡快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關鍵在于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增強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能力,提升服務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核心競爭力。
1.加快信息技術應用和共性技術發展,促進服務業結構升級和提高效益。
——加快信息技術、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向傳統服務業的滲透與融合,提升現代服務業應用、研發信息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的成效和水平,促進服務業改造業務流程、變革經營業態、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效率、增強服務手段多樣化和服務產品個性化的能力,培育和形成服務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在突破服務行業專項技術的同時,圍繞提升新疆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基礎性支撐能力,重點加強有關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標準規范、安全保障等共性技術的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以共性技術突破帶動技術集成應用,推動服務業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發展模式等創新,實現最大產業鏈價值。
——針對服務業的重要領域與行業應用,結合市場需求以及實施的可行性,開展數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示范工程建設與應用推廣,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取得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
2.加快推進標準化和品牌建設,促進服務業提升競爭力。
——在加強技術專利化和專利標準化的基礎上,以標準化產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形象、標準化運作、標準化管理為重點,開展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擴大服務標準覆蓋范圍,盡快建立健全服務行業標準體系,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在新疆服務業具有特色和優勢的部分領域,開展基于重大專利成果的技術與服務標準制訂工作,并爭取將這些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
——實施品牌戰略,樹立“新疆服務”的品牌形象。在服務業龍頭企業組織實施品牌建設工程,攻克品牌建設關鍵技術,培育、發展和提升品牌,實現由接單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中小服務企業采用品牌租借、品牌代理、品牌特許經營與創立品牌并行等靈活方式,促使自身優勢與知名品牌有機結合,借知名品牌擴大企業規模和實力。
3.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轉型跨越。
以加強高新技術的延伸服務和支持科技創新的專業化服務為重點,發展研發設計、信息系統集成、互聯網增值、信息安全和數字內容等服務,培育壯大高新技術服務業;大力發展科技信息、科技設施、科技貿易、科技金融和企業孵化器等科技服務業,加快建設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功能完備、開放協作、高效運行的網絡化科技服務體系。通過提供科技研究開發、工業設計、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咨詢、培訓指導、科技信息、創業投資、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軟件增值等專業化服務,為促進新疆服務業轉型跨越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大動力。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2013.
[2]蔣三庚.現代服務業集聚若干理論問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8(1)
[3]陳煒,殷少明.新疆服務業發展歷程與戰略思考[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09(2)
[4]羅玉華.新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優勢分析[J].職業時空,2009(4)
[5]李琴,任華.新疆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5)
[6]陳海霞,李磊.新疆服務業的發展態勢、結構特征及效率評價[J].新疆社會科學,2011(3)
李 榮,女,(1966年11月),籍貫陜西,研究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及其他軟科學研究工作。
李慧萍,女,(1976年8月),籍貫河南,研究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政策與戰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