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超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150001
互動反饋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孫志超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150001
在體育教學中引入互動反饋式教學模式,是新時期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不但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聯(lián)系,而且還能夠極大的提升體育教學效率。現(xiàn)本文就通過分析互動反饋式教學的相關理論,來談談其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供參考。
互動反饋式;體育教學;課堂效率;教學水平
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不同,互動反饋式教學模式更注重交互溝通式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因材施教,可以通過互動方式和反饋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從而更好的制定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學習計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以下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來談談互動反饋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不斷的溝通交流,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體質和訓練強度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相反,若所有的教學計劃都是由教師想當然的制定出來,勢必會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所出入,從而影響教學效率。基于此,在體育教學中積極的運用互動反饋式教學方式就顯得很有必要。這是因為互動反饋式教學就是一種注重師生統(tǒng)一主體的教學模式,要求師生應該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互動與溝通,以對各自的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從而為制定下期訓練計劃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想充分的發(fā)揮互動反饋式教學的功能作用,可以通過營造互動分為,或改進課堂教學形式的方式來實現(xiàn)。另外,教師應該在課堂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參與到互動反饋式教學中。只有學生有“我要學”的強烈意識,才能將互動反饋式教學的應用效率發(fā)揮到最大。
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采用互動反饋式教學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主體性原則、主動性原則、互動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差異性原則。首先,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要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拋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學生主動學習,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其次,由于教師和學生所掌握的信息不同,會給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不便,此時就需要師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和溝通,互相交換自身的信息,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并且,通過互動,還可以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再者,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其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鍛煉,因此更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而實現(xiàn)課堂的開放教學,則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樂在其中,在良好的氛圍中訓練,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最后,每個學生的體質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個體之前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的通過互動反饋的方式來獲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結合學生的學習速度和體質情況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和鍛煉計劃,從而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充分準備。
3.1靈活運用教學情境,使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在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四化”,即背景化、新穎化、過程化和應用化,要將情景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末。通過這“四化”,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內容,也更容易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的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和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的掌握運動技能。而過程化和應用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操之過急,要在互動反饋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分布不同的層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完成教學。教學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實用性,要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尤其是一些運動項目和動作要具有可行性,不能不切實際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3.2做好課堂教學組織。體育教學的課堂活動一般都在戶外進行,教學內容也多是通過身體力行的實際活動來表達出來。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來講更為復雜,控制起來難度更大,此時就要求體育教師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最好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并建立一定的互動交流平臺,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充分交流溝通,交換自己的意見和學習心得。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帶動作用,并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包括對小組進行整體評價,對學生個體進行單獨評價,加強小組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
3.3推進教學進程的策略。教師備課必須靈活有彈性,把既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心理需要相結合,應該按照以知識點為方向和以問題解決為目的的策略,當學生提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和學生探討,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
3.4課程開發(fā)策略。教師要對自己所教授的體育課程教材進行有機的整理,同時要根據(jù)相關的研究文獻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經常與同教研室人員進行研討、交流。新的體育課程觀不僅要求在學習中所傳授的基礎內容豐富,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在課程有組織的活動中所有的情感體驗,從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學科的綜合評估和反饋來考察自己的教學。
3.5評價策略。激勵評價、多元評價、多層次評價、多變延伸評價,引導學生從學習資料中和個人生活體驗中去尋找有用的信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小組討論,針對不完善和學生仍有疑惑的地方進行修正和補遺。
對于現(xiàn)代體育教育事業(yè)而言,積極的創(chuàng)新和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新時代對體育教學提出的必然要求。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互動反饋式教學不但能夠改善學生被動接受安排的枯燥教學現(xiàn)狀,而且還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其能夠自覺主動的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互動,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和運用技能。另外,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學生與學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全面互動共同分享共同進步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享受學習,從而獲得全面發(fā)展。互動反饋式教學方法符合運動技能形成階段的生理學與心理學變化規(guī)律,應用于運動技能形成的各個階段,將會對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良好的作用。
總之,在當前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僅采用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無法滿足全面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的,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注重學習情況的反饋和評價,靈活運用互動反饋式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和實際情況,并以此為依據(jù)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課堂教學效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龐陽康.淺析“互動式”體育教學模式[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7(06)
[2]范麗萍.“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02)
[3]張建超.淺析體育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yè),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