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國
河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 050000
如何發揮文化在改進提升道路運輸服務中的作用
徐衛國
河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 050000
本文主要結合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要求,研究如何利用文化建設引領道路運輸發展,改進道路運輸服務質量和水平,打造社會和諧、群眾滿意的道路運輸業。
道路運輸;文化;改進提升;服務
黨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河北的道路運輸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鮮活的時代性。不斷探索和完善具有河北特點的道路運輸文化,對于改進提升道路運輸服務,促進全省道路運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明確客運業的經營理念和服務理念,強化員工的服務行為規范教育。應秉承“服務乘客、發展企業、成就員工、回報社會”的使命,以“一流客運、百年偉業”為愿景,以“任勞任怨、誠信為本、崇德尚新”為核心價值觀,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為客運精神,塑造客運業基本價值理念,從“以人為本“的服務方向,對客運服務文化建設進行培育與踐行。二是優化服務硬件,打造溫馨服務場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客運車輛制造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營運中使用的大客車越來越舒適豪華,這就為創建優質高效的客運服務文化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平臺,但需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各項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例如可以將車輛打造成具有河北地方服務特色的車廂,實現宣傳河北、宣傳企業的雙重目標。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來打造溫馨、溫暖的客運服務文化,以此來提高河北道路運輸的品牌與品質。三是加快隊伍建設,提高服務人員素質。一方面要繼續做好員工的全員培訓工作,加大對企業目標、企業使命、企業價值觀、企業經營理念的宣貫,把一些抽象的服務理念和服務要求變為具體的服務標準、服務守則,滲透到運輸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并開展以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的各種崗位練兵活動,從而實現服務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在對標學習“郭娜陸地航空班”的基礎上,結合星級站務員、優秀駕駛員評選活動的開展,在隊伍建設上大力開展“標桿管理”。
貨運市場門檻低,競爭激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與大客戶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在行業中樹立品牌形象,才有競爭力,才能贏得市場。誠信服務不能通過周期性的“突擊”活動來進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努力。因此,需要建立科學的貨運文化管理機制。要始終把機制建設作為貨物服務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持續加大優質服務長效機制的建設力度。根據市場變化,制定《客戶投訴處理辦法》,每年定期通過不同方式主動進行客戶滿意度測評;安排專人跟蹤班次貨量安排,嚴密監控貨運質量;每年召開客戶懇談會,加深對貨運企業文化的了解。同時,還要通過在員工中牢固樹立“客戶至上”觀念,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把提高員工素質、業務質量、運輸質量、技術保障、安全生產等各個方面,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循序漸進的深化、推進、提高。要培育發展“優質品牌”的貨運文化。貨運企業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和每輛車都是企業的一張“名片”。貨運企業要嚴格履行“安全、優質、誠信、高效”的服務理念,積極實施品牌經營策略,細化服務標準,改善管理執行效果,建立管理長效機制。例如,可以申請注冊內涵豐富的商標,著力在“服務”領域下功夫。還可以通過開展“優質服務月”、“駕駛標兵”、“銷售標兵”、“優秀信息員”等爭先創優競賽評比活動,采取規范服務行為、改善服務態度、加強與客戶溝通等措施提高服務質量,擴大企業知名度。另外,在貨運業務領域,無論是在市場火爆期,還是在低迷期,都要嚴格執行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甚至不惜犧牲高額收益,做到與客戶不離不棄、風雨同舟,通過真誠的服務與行為贏得客戶信賴,鞏固與客戶的合作關系。
誠信是企業生存壯大的根本,是企業發展創新的靈魂。要廣泛開展以“陽光維修、誠信汽配”為服務宗旨的維修文化創建活動,打造一支技術高超、道德高尚、素質全面、文明服務的從業隊伍,建設一批服務優、實力強、信譽好的模范維修企業。要把好道德關,始終把誠信經營,文明服務作為維修檢測企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在市場競爭中以德為重、以德取勝。要把好信譽關,堅持以信譽為本,樹立品牌意識,虛心學習省內外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經營理念和具體做法,從根本上強化履約承諾意識,注重和改善企業形象,重口碑、重信譽,杜絕見利忘義,賺黑心錢丟信譽的錯誤理念和贏利觀。要把好質量關,大力推行用戶回訪及質量跟蹤制度,建立質量投訴系統及企業評價體系,運用制度引導、鼓勵企業把質量作為誠信企業的永恒主題,倡導以優質服務和精湛技術去闖市場、爭用戶。要加快“機動車維修業公眾服務信息平臺”系統的開發、升級與應用推廣,通過不斷改進平臺的服務功能與結構設計,建立起完善的平臺信息發布、維修信息查詢、投訴受處理、業務辦理和企業信用評價與曝光等功能模塊,實現平臺與機動車維修業的市場業務對接,并形成長效的平臺宣傳推廣和電子商務運營機制,切實解決機動車維修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長期存在的技術信息、質量信息和價格信息等“信息不對稱”問題,努力為全省百姓創造公開透明的消費環境。
[1]《中國道路運輸》期刊(2009年—2011年)
[2]《道路運輸市場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3]《道路運輸經濟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