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靈孔令聲
1.哈爾濱鐵路運輸法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2.黑龍江職業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有關強制執行的新規定
張惠靈1孔令聲2
1.哈爾濱鐵路運輸法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2.黑龍江職業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民事訴訟法是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有力依據,但原有的民事訴訟法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我國法律最高權力機關對民事訴訟法作出了修改,特別是對強制執行作出了新的規定。本研究綜述了新民事訴訟法關于執行的修改內容、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意義以及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的不足之處及完善措施三方面內容。
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意義;措施
法律是國家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民事訴訟法是我國法律的一種,它在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不過隨著社會的變遷,很多法律內容出現了漏洞,所以要及時地完善法律內容。我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對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作了部分修改,其中包括加重對單位及負責人的處罰力度、增設了立即執行的強制措施,同時還加設了變更執行法院制度。但是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我國對民事訴訟法作出了修改,修改的內容涉及到了幾個方面,這些內容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第一,對單位或者單位負責人的相關處罰力度有所提升,一方面對單位及負責人的罰款金額提高了,具體由原來單位處罰的最高三萬提高到三十萬,而負責人的處罰金額由原來的一千元提高到一萬元;另一方面對單位負責人可以實行司法拘留;第二,新增設了變更執行法院制度。在修改的民事訴訟法中增設了變更執行法院制度,也就是說當民事案件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覺得法院的執行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規定,就可以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這樣可以促使法院盡快地執行。但是如果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而六個月還沒有執行,那么當事人就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提出執行申請;第三,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還涉及到了立即執行這一強制措施規定。先前的民事訴訟法中規定執行人向被執行人采取強制執行必須先向被執行人遞送執行通知書,不然就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一條法律規定是存在很大漏洞的,因為當被執行人接到執行通知書以后就會采取財產轉移,這個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擾亂了社會秩序。而立即執行的強制措施彌補了這個漏洞,規定對那些可能不履行法律義務的,同時還有可能轉移財產的被執行人可以采取立即執行的強制措施;第四,在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中,還提到了增設財產報告制度。先前的訴訟法中沒有明確規定財產報告問題,這使得一些被執行人大膽地藐視法律拒不執行應履行的義務,這嚴重地影響了法院執行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新的民事訴訟法中,明確了財產報告問題,規定對于那些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的被執行人可以采取罰款和拘留處理;第五,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延長了申請執行的期限。修改前的訴訟法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一年,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發生敗訴方故意拖延或者規避執行的現象,這嚴重地損害了勝訴方的合法權益。而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將執行期限延長為兩年,同時申請執行的時效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這樣的規定才能更好地維護勝訴方的合法權益;第六,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還確立了這些威懾機制。由于被執行人拒絕履行義務的現象還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國家出臺的法律中規定對這種不自覺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可以采取強制措施,而且在執行時采取聯動機制,法院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對被執行人采取聯合限制措施,這樣可以促使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義務[1]。
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內容比較多,以上是關于執行方面的修改內容,國家法律就是應該根據當下社會的具體問題而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2.1 為執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現行社會中,被執行人拒絕履行法律義務的現象是比較普遍,這嚴重地危害了當事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嚴重地擾亂了社會秩序。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針對法律執行問題作了具體的規定,增設了被執行人財產報告制度,這很大程度地避免被執行人因財產轉移或虛報而不自覺履行法律義務;而且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還規定對于那些拒不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可以采取強制措施,這個規定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執行人接到通知后轉移財產來躲避債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執行難的問題;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還提高了處罰力度,包括罰款和拘留。這給執行提供了重大的法律保障,只有這樣民事訴訟法才能更好地起到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2]。
2.2 為執行機構改革提供了依據
執行機構是法律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同時可以維護社會秩序,執行機構也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然而執行機構的改革不是隨便進行的,要有法律依據。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規定各級法院都可以設立執行機構,相比以前的只有基層和中級法院可以設立執行機構的規定有了很大程度地改進,這個改進有利于執行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也有利于執行工作的整體部署和統一管理;另外,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對執行不滿或認為執行違反了法律規定,可以向法律提出訴訟,如果法院沒有及時受理就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繼續申訴,這對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2]。
雖然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已經作出了很大的調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這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執行管轄復雜,當事人或債權人有權選擇多家法院進行上訴,但存在的問題是被執行人的財產可能不是同一法院所管轄,這可能會使各法院互相推諉責任,使上訴變得復雜化,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司法資源浪費的情況。因此,需要各法院之間加強溝通合作、認真配合;第二,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還導致了各執行單位對執行規定認識不統一,出現了適用法律不同步的現象,比如對法院未執行的具體情形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樣會嚴重影響法律執行工作的進行。因此,對于這種現象相關部門要做出果斷處理,要對這些新規定做出明確的詮釋,只有這樣才能使各法院、司法機關以及執行機構達成統一的認識,從而促使執行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三,有關立即執行的條款尚不完善,比如在被執行人可能轉移財產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立即執行的規定沒有明確立即執行的時機和具體實施機構,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執行的效果[3]。
總之,社會的發展是迅速的,同時社會中的很多事物也是多變的,民事訴訟法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要順應社會的發展,立法機構要做到與時俱進。新民事訴訟法對執行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民事訴訟法,對于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又提供了更大的保障,但是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還依然存在不足之處,所以需要繼續完善。
[1]施蘭珍.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的反訴[J].政治與法律.2011(04):11-12
[2]楊金秀.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國家興訟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及其周邊問題研究[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21-23
[3]江偉,王鐵玲.啟承轉合:接近正義之路——現代化視野下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J].訴訟法論叢.2013(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