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王晶晶
黃淮學院社會管理系 河南駐馬店 463000
試論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影響
王建峰 王晶晶
黃淮學院社會管理系 河南駐馬店 463000
信息革命的到來,給我們到來了網絡技術,也使計算機飛入了千家萬戶。21世紀成為了網絡的時代。網絡發展給我們提供了許多便利,豐富了我們信息化的生活,但是同時網絡文化也有其弊端。青少年正處于童年到成年的過度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網絡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提供了便利,也給青少年們帶來了一系列消極影響。我將從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和對策來論述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影響。
網絡發展;青少年;對策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被稱為第四媒體的計算機網絡在很多方面發揮的作用正在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巨大影響。青少年是上網的主體,在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形成之際,更易受其他的思想的影響。我們應該關注網絡發展對青少年的影響,凈化網絡環境,盡量減少網絡文化的消極影響,促使青少年形成符合社會發展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開拓視野
青少年通過網絡學習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習了文化知識,掌握了生活的技能。網絡具有自由開放、內容豐富多彩、信息傳達方式多種多樣以及信息量大和虛擬性、平等性、多元性等特點,能夠極大程度上引起青少年學習的主動性。青少年在上網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到新鮮的事情,了解到最新的時事,而且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諸如科技、軍事、藝術、文學等各種內容進行檢索,不需要查閱大量的紙質資料就能在短短幾秒鐘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網絡的便捷性和信息的豐富性為青少年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資源,極大的滿足了青少年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青少年的創造能力增強
國內幾大互聯網的崛起,使那些年輕的網絡創建者們諸如馬云、李彥宏等成為了青少年的榜樣。網絡創業的神話、網絡平等的故事激勵著大量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知識和創造力的重要性已經深深的植根于廣大青少年的心中。網絡上的信息非常豐富,并且更新速度極快。青少年在這種浩如煙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聞強記”,計算機和網絡就是他們的記憶。他們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不再是獲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創造和運用新知識。網絡使青少年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無論是在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觀念和實現創新內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的智力得到了升華。
3.平等性增強,在虛擬的環境中主體意識增強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許處在不同的社會地位中,因為我們是社會人,總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現實中,教師和家長等是施教者,而學生則是受教育者。學生和老師家長處在不同的地位中,也就勢必會有明顯的區分。在網絡世界中則完全不是這樣,在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上下級之分,也沒有領導與被領導之分。這樣的一個網絡平臺,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創新思維,鼓勵青少年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來促進他們個性化的發展,青少年在網絡世界中就能夠與其他人平等的交談,從而使他們的平等性增強,以及主體意識增強。
1、網上不良信息過多,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消極影響。
2、對現實交往的冷漠。
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們坐在一起,卻在各自玩著手機。”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在當今網絡發展的沖擊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對現實交往越來越冷漠。人們習慣了用通過鍵盤、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進行聊天,在真正現實社會中卻忘了真實的人際交往。雖然網絡擴大了人們的交際范圍,豐富了人們的交際手段,但在虛擬的環境下人機交流排斥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相互交流溝通,“人為地”把青少年與現實社會“隔離”開來,造成了人際關系的冷漠化。
3、網絡上癮給青少年帶來不利影響。網絡信息的多樣化以及網絡游戲的吸引,使部分學生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更愿意花大量的時間投入網絡世界中。虛擬和現實世界的差別使青少年學生產生了逃避的心理,不愿意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
1、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對網絡的信息監管,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對不良信息及時加以管制。維護網絡安全,努力創建干凈、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
2、學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進行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教育學生,教育青少年,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來凝聚力量,加強基本國情建設,加強黨的方針路線教育。努力使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構建網絡與社會互動的體系,政府、社會、家庭和學校要共同聯合,加強對青少年的網上文明行為規范教育,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勇敢的面對社會。
4、教師應以“修身、育人”為已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凈化學生心靈。教師的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靈世界純真的形成,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一面鏡子,教師平時的言行舉止,像一張生動形象的圖畫展示在學生面前。作為一名教師應正確認識自身的工作環境、工作特點、經濟收入。不但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廣博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有了淵博的知識,崇高的思想,才能以自身的人格去純凈學生心靈,才能凈化學生心靈中的網絡文化。面對網絡時代來臨所產生的這些新動向、新特點,教師除了與學校和家庭緊密合作進行正面教育外,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些工作,一方面可以對學生家庭上網情況,作民意調查,了解有條件上網的學生情況,與家長一起做好重點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休閑時間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休閑價值觀、休閑態度和休閑目標,提高休閑生活質量,獲得充實、豐富多彩的休閑生活,讓學生從網上尋求刺激,追求低級趣味中擺脫出來,從而遠離“網上垃圾”。
[1]孫月圣.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10).
[2]彭紀南.因特網引發的社會問題探要[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