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輝
福建省閩侯縣竹岐鄉文化服務中心 350107
淺析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朱宗輝
福建省閩侯縣竹岐鄉文化服務中心 350107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國家大力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正在不斷彰顯。現階段我國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比較落后,已經難以滿足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文章在對鄉鎮公文化體系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相應的的措施和建議。
基礎設施;群眾文化;問題及原因;措施和建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促進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發展目標,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正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轄1個綜合文化站,內設培訓室、書報閱覽室、文化信息共享室、棋牌室、辦公室等;鄉鎮行政村都有文化室、農家書屋(室)、健身路徑、一半以上有籃球場、激情廣場;各村都配有1名專職文化協管員。
(一)村集體經濟基礎不均衡
由于經濟條件和地域條件所限,村兩室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規模大小不一,功能也多樣化。有部分行政村兩室現實情況離上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如果兩室不規范的行政村重建村部,又涉及到土地、資金等各方面的難題,目前還無法解決,這就導致了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較差,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是設備設施陳舊簡陋,質量不好;2、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基層文化機構的設備設施建設需要填補空白;3、是城鄉分布嚴重不平衡;這就嚴重影響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影響到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的實現。
(二)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一些村的個別村干部輕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擠掉”思想,沒有把工作擺上應有的位置。不少干部只注重抓發展、抓建設、抓經濟,不原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對只有經濟投入卻難得到經濟效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建設。
(三)文化活動經費保障不足
有些縣的鄉鎮文化站文化專干至今仍屬自收自支,有的福利待遇沒有解決,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能力十分有限。鄉村兩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不足,特別是公共文化這塊更加難以顧及,同時,社會捐助機制不完善,一些社會力量沒有意識到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多種原因使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經費十分匱乏。
(四)文化工作人員匱乏
長期以來,鄉鎮文化站很少有專職文化干部,空編缺員較為嚴重,文化專干被挪作他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不愿意回到農村從事文化事業,引進和留住高素質人才十分困難。農村基層文化人才青黃不接現象嚴重、隊伍不穩,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可忽視的瓶頸。各村文化協管員均是兼職或是臨時雇傭,且素質差異大,存在學歷層次低、年齡結構老化、能力有限等問題,真正從事文化工作的專業人員很少。
(五)文化能人后繼無人
由于村集體經濟有限,使村內文化活動多是自發、愛好,缺乏相應的組織性和資金保障,形式單一、質量不高、內容不夠豐富。而且村內青壯年農民大都外出打工,民間藝術人才隊伍萎縮,一些有鮮明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無人。
(六)群眾文化活動意識不強
長期以來,農村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多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多為老人、婦女、兒童,文化水平相對偏低,理解力較差,思想守舊,對新事物接受比較困難;再加上部分群眾思想觀念滯后,始終認為文化生活與生產沒有太大關系,因此對文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民文化生活相對匱乏。
(一)要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加強陣地建設,拉動文化內需
建議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財政投入,設立專項資金,逐步建立農村公共文化投入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覆蓋體系,確保村村通長期有效運行,繼續做好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圖書室、閱覽室、健身路徑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但當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到位,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未被激活的時候,文化的投入和產出同樣會失衡。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政府投入熱,群眾參與冷的現象。從全國的情況看,除看電視外,玩撲克、打麻將、打電子游戲、泡茶館等文化消費和文化生活方式,在基層群眾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要改變這種滿足于最淺層的非健康的文化消費觀念政府要積極尋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設施投入與產出的和諧統一、良性互動,探索和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吸引群眾參與文化、享受文化的積極性。只有激活群眾的文化需求,才能讓大家在參與文化中不斷提高幸福指數,豐富內心世界,促進人際和社會和諧。
(二)要培養文化人才隊伍,強化隊伍管理
人才的缺乏是公共文化體難以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創新激勵機制提高農村文化人才從事農村文化人才從事農村文化的積極性,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文化人才管理和培訓機制,通過國家政策性傾斜,吸引優秀大學生到基層、到農村從事基層文化工作,從而在基層建立一支愛文化、懂文化、穩定的高素質的文化工作隊伍。
(三)要加強文化活動創新,改變形式單一
要把文化建設與服務農村經經濟相結合,利用電教室、閱覽室向群眾傳授種養技能,通過講座、展覽、播放專題片等形式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幫助。除此之外還要搭建基層群眾業余文化活動隊伍的組織平臺,使分散的群體得到整合,如成立群眾文化協會,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對協會的管理,文化業務職能部門的業務指導,由協會組織基層文化活動隊伍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解決基層活動隊伍多,文化活動少的問題。
(四)要大力扶持民間文化,拓寬市場主體
通過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大力扶持農民自辦文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下的城鄉文化服務和市場服務相結合的綜合型服務體系,滿足城鄉多層次的文化需求。要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建立自己的文藝表演隊伍,通過資金補助、技術輔助、硬件支助等手段推動農村民間文藝隊伍的建立和表演水平的提升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使群眾文化活動水平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