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越
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四廠有限公司
防風的藥理作用及食用方法
李虹越
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四廠有限公司
防風一藥,顧名思義,是治風止痛的藥物。它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濕而止痛。因它微溫而不燥,藥性較為緩和,故又可用于風熱癰盛、目赤腫痛、咽喉不利等癥,可與荊芥、薄荷、連翹,山梔、黃芩等同用。至于祛風解痙方面,則力量較弱,如用治破傷風,只能作為輔助藥,不能獨任其功。
防風;功效;作用
防風能散寒利濕,消腫止痹,祛風止癢,治療多種皮膚病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項強,目眩昏澀,風寒濕痹,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中風,麻疹難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防風能祛風濕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療風濕痹痛等癥。防風治破傷風,有祛風止痙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藥同用。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瀉作用,如用于腹痛泄瀉,常配合白芍、白朮、陳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應用。
防風一藥,顧名思義,是治風止痛的藥物。它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濕而止痛。因它微溫而不燥,藥性較為緩和,故又可用于風熱癰盛、目赤腫痛、咽喉不利等癥,可與荊芥、薄荷、連翹、山梔、黃芩等同用。至于祛風解痙方面,則力量較弱,如用治破傷風,本品只能作為輔助藥,不能獨任其功。荊芥與防風常同用于祛風解表,有如麻黃配桂枝以發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須的作用。但荊、防發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較為緩和。至于荊、防兩藥相比,則荊芥發汗之力較強,而防風祛風止痛之功
較好。根據臨床體會,防風炒用可減緩它祛風的力量,卻有止瀉的功效,可用于腹瀉。防風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見血色清淡者,與溫經止血的炮姜相比,則功用相似而力較遜。
藥用功效
風濕痹痛
破傷風癥
抗驚厥
抗過敏
1、防風適合人群
體虛風動發痙者慎服,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者禁服。
2、防風食物相克
防風惡干姜、藜蘆、白斂、芫花。
3、對癥治療
哮喘
防風15克,柴胡,五味子、烏梅各12克,加清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口服。每日1劑。
面部神經麻痹
取蜈蚣兩條研末,加清水250毫升煎至100毫升,于晚飯后加防風30克送服,每目1劑。
4、藥膳食療
防風薏米山藥粥
粳米、薏米各50克,防風15克,山藥40克。將粳米,薏米、山藥一同放進鍋里,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10分鐘后改小火煮40 分鐘。放入防風,繼續用小火煮20分鐘左右。本食療方健脾利濕,消腫,對類風濕病癥有很好的作用。
防風一藥,顧名思義,是治風止痛的藥物。它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濕而止痛。因它微溫而不燥,藥性較為緩和,故又可用于風熱癰盛、目赤腫痛、咽喉不利等癥,可與荊芥、薄荷、連翹,山梔、黃芩等同用。至于祛風解痙方面,則力量較弱,如用治破傷風,只能作為輔助藥,不能獨任其功。
別名:山芹菜、白毛草、鋼蕓、茴香,百枝、屏風
性味:性微溫,味甘、辛,歸膀胱,肝、脾經
主要產區: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山西、湖南
入藥部位:子、根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基生葉三角狀卵形,復傘形花序,頂生。雙懸果卵形,有棱。
采集保存:春季采食嫩葉,春秋二季采挖根部入藥。
[1]《神農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