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波
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0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任紅波
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0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不僅和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還可以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相應的培養,使得小學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適當的提升。本文通過對主要對小學數學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從而使得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小學教學;數學;創新能力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學生的鍛煉,使得學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新能力。而由于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對其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人們必須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學習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將小學數學教學的相關內容應用到其中。這樣不僅使得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還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我們就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還在學生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而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共同參與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積極的發揮自身的智慧來很好的解決在生活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主要都是通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來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了解,但是由于數學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理論比較抽象,而且在數學教學中的實物表象也比較狹窄,因此這就導致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只對數學知識的課堂教學進行重視,而忽視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為此,人們為了讓學生對小學數學的相關的知識進行掌握,我們就必須要對將數學教學的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向結合,從而讓小學生們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知識面得到有效的拓寬,這樣不僅有利于小學生思維的發展,還使其創新意識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目前大多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是才采用的課堂理論教學的方法來對其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但是由于小學數學的部分內容對小學生來說過于抽象,這就導致他們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對這些知識進行很好的掌握,因此我們就要通過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法,使得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可以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很好的提高。其中主要的培養方法如下: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打破傳統的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即“問題—解答—結論”的封閉式過程,積極構建“問題—探究—解答—結論—問題—探究”開放式過程。一題多問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加強其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如在面對“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教學,可以出示這樣一題:某工程隊修筑一條長800米的水泥路,已經修了總長度的25%,試問:已經修了多少米?還剩余多少米?剩余的部分占總長度的百分之幾?剩余長度和已修長度的比是多少?已修長度比剩余長度多百分之幾?……如此一題多問,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有利于其發散思維的培養,進而有助于其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養成。
小學生擁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蘊藏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這恰是激活思維的誘發劑與原動力,教師面對學生的質疑問難要認真對待,需予以正確地引導與鼓勵,切忌在言語行動上挫傷其積極性。
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通過合理設計,創設出有助于發現知識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勤于分析,用他們所特有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并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提高創新能力。如在教學“長、短”時教師通過出示繩子、尺子與橡皮等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隨后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說一說哪個長哪個短?是如何判斷的?方法有幾種?學生則通過比一比,量一量,獲得比較長短的多類方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兒童心理學研究標明:思維始于動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畫、擺和拼等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將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使自己創新思維的結果物質化,不流于形式。因此,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目睹自己創造成果,體驗創造的樂趣,進而有效地提高求知欲望,增強其創新能力。如在進行“長方形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下課桌桌面的長度與寬度,或者動手剪一個規定長與寬的長方形等等,讓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充分了解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有效促進小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成果應給予明確的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其看到成功的希望,即便不全面甚至錯誤的思路也不應一棍子打死,在耐心指導糾正后應予以鼓勵。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注重對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創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創造,使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樂學、易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著力培養其創新意識與能力,以期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還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強,從而有利于我國社會人才的培養。
[1]肖川.論創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
[2]孫艷玲.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3]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