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梁
黑龍江技師學院 黑龍江雞西 158100
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思考
肖國梁
黑龍江技師學院 黑龍江雞西 158100
法律基礎課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相關院校要格外重視。結合法律基礎課教學特點,本篇文章就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進行思考,并得出結論供同行參考借鑒。
法律基礎課;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提高;思考
國內院校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而法律基礎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手段,在實施時理應受到高度的重視。對于法律基礎課教學,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盡量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其教質量,并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以及案例講解等方式來對學生實施教育,使其能準確理解法律基礎課的內涵,養成良好的法律素質。下面對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這一問題作詳細探討。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分析該問題產生的原因,發現大部分犯罪行為都是因為青少年政治素質不高,法律素質缺乏造成。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年齡為17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概率極高,這主要因為1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了高中,而高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正在形成,如果在這個階段不對學生進行一些法律知識教育,就很可能會被對其法律意識的形成造成影響,增加他們的犯罪率。
另外,除了高中學生以外,社會犯罪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社會人士法律意識欠缺也會增加犯罪概率,所以必須要結合國情,適時開展法律基礎課教學,讓人們知道怎么行為合法,什么行為不合法。
筆者認為,法律基礎課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要重視緒論、重視案例講解,并結合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切實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
1、重視緒論教學
法律基礎知識在初中課程里略有涉及,有些學生對“重炒舊飯”不以為然,還有些學生對理論知識提不起興趣和學習熱情,課后知識記憶不牢,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普遍存在無所謂情緒。這樣的情況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法律基礎課中的緒論是整本課程的基礎,緒論教學是法律基礎課教學的第一堂課。有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開展法律基礎課教學時,一定要重視緒論課。通常情況下,緒論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課程進行介紹,并妥善安排好課程的教學進度和考試情況,另外還要通過介紹課程的重點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法律基礎課產生興趣,并樹立下學好這門課的決心。
緒論課教學的實施方法有:一,做好備課。備課時要結合法律教材,結合教學目的廣泛取材,多多搜集教學素材。另,還要選對教學方法,以免降低教學效果。二,要有一個成功的開講。緒論課的開講要能夠引人入勝,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要設置懸念,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三,反復強調法律知識的重要性。緒論教學時要反復向學生強調法律的重要性,告誡學生不僅要遵法守法,還要懂得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2、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
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實施法律基礎課教學時,完全可以應用實際案例來進行法律教學,使學生更加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事實上,案例教學法是法律課教學中最常應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在實際應用時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闡明問題,方便學生理解,還能夠在潛意識上為學生敲響警鐘,用真實的案例來提醒學生法律的重要性。
在應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教學時,教師可例舉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案例,也可例舉新聞報道中的案例,將法律和法治結合起來,向學生闡述法律的基本知識、概念以及理論思想。另外,教師還可利用案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其分析問題和結局問題的能力。
要真正實現案例教學法的優勢,關鍵在于對其正確把握并合理應用。例如,在講到“正當防衛”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介紹法律規定。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損害的行為。然后說明其具有的五個特征:(1)防衛意圖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2)防衛起因是不法侵害的發生和存在。(3)防衛對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4)防衛時間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之時。(5)防衛限度是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損害。同時強調這五個特征也是構成正當防衛的五個必要條件,即主觀條件、起因條件、對象條件、時間條件、限度條件。重點是要對各個條件分別舉實例加以分析說明,以加深學生對該法律概念的正確理解和把握,以便日后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懂得評判是非、合理應用。
3、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
在對一些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只用語言很難把學生帶入愛聽愛學的氛圍中,即使學生聽了,其理解或記憶效果也不深刻。這時,針對學生易受聲音、圖像感官刺激的心理特點,教師可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適時播放相關視頻片段,利用視覺形象把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知識殿堂,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習動機,從多角度挖掘他們的潛能,達到使學生能感興趣,“自我激活”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有意識地搜集學生感興趣的、對教學有幫助的視頻素材,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并更好地領悟知識。
比如,在講到憲法賦予每個公民享有的人身權利時,可放一個相關片子——《“小偷”之死》,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明白:小偷雖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有自己的人身權利,抓小偷是見義勇為,但抓住小偷后怎么處理不歸個人管,應馬上送公安部門處理,而不應動手打他。市民仇恨小偷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毆打等暴力行為,如果不屬于正當防衛,就觸犯了法律,情節嚴重的會構成犯罪。試想一下,是非善惡的觀念如果演化成暴力,像視頻中把小偷打到河里淹死或是把小偷綁在太陽底下暴曬等,這樣是非善惡就顛倒了。當然,小偷要為自己的偷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知識教學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必要手段。教師在法律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注意到這門課的特點,注重它的現實意義,應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1]張國鋒.論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
[2]楊勝玲.法律本科教學方法之我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3]楊勝玲,趙云芬.論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