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 馬琳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濱海新區專業英語人才需求調查與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
羅軍 馬琳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本文調研天津濱海新區英語專業人才需求,分析英語專業人才工作現狀和需求新特點,提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使高職教育更能服務于地區經濟發展,培養地區急需的英語應用型人才。
英語專業人才;工作現狀;未來需求;培養模式改革
自黨的十六大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指出:“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之后,天津濱海新區在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已發展為中國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區域。濱海新區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為本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培養急需的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課題組對濱海新區英語專業人才現狀與需求展開了調研與分析,提出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此次調研一共走訪企業106家,電話調研11家,一共發放企業調研表(《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2年度立項課題企業調研表》)120份,有效問卷117份,回收率97.5%。調查企業涵蓋酒店餐飲、物流倉儲、批發和零售、進出口貿易、金融投資、生產制造,油田技術服務,租賃和商業服務等八大類濱海新區涉外型企業或單位。接受調查的單位按不同行業所占比例為:金融業27%;酒店餐飲業11%;批發和零售業家19%;物流倉儲業10%;進出口貿易業10%;生產制造業3%;油田技術服務業4%;租賃和商業服務業13%;其他行業1.7%。調查發現:
1)117 家企業中,89家企業聘用英語專業背景的員工。聘用1至2人的最多,占到60%;聘用5人或5人以上的情況較少,只占4%。2)在主要工作崗位的調查中:英語專業背景員工的工作很寬泛,翻譯崗位只占18%;文秘和銷售崗位分別占到23%和24%;行政和技術人員各占8%;接待占7%;其他崗位中,進出口業務員、商務人員居多,占到12%左右。3)在工作項目的調查中,多數企業為英語專業背景的員工安排的工作以一人多崗居多,一人一崗的企業只占35%,一人多崗的企業占65%。4)在英語專業學歷要求的調查中,中專學歷只占9%,大專占25%,本科以上學歷合計占到65%,部分單位還需要出國學習、工作經歷。5)在未來三年聘用需求中,有需求的企業占到57%,無需求的占到43%。多數企業聘用3人以下。有11%的企業選擇聘用4至6名;選擇更多的只占到2%。6)英語人才的需求類型呈現多樣性,要求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其中主要包括一般商務活動、報關報檢、辦公文員、英語翻譯、公關文秘、公關策劃、制單員等,有17%的企業在調查中反映出對英語人才需求的新類型,包括商場銷售,前臺接待,機電、機械、電子、石油等方面。7)在主要考慮因素的調查中,企業更看重個人能力、專業知識、商務活動經驗和團隊合作能力,分別占到26%,19%,18%和11%,對畢業學校和學歷并不是很看重。
高職教育界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界定很多,劉明浚在《大學教育環境論要》中,把它定義為在一定的辦學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改革,培養21世界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中把它定義為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為實現某種規格的人才培養目標而采取的系統化教育教學活動和運行方式,是對某類教育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途徑、培養方法等要素的綜合概況。
目前高職院校絕大部分專業都在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2005年9月10日,天津市政府、教育部印發《關于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的意見》,提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將在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創新“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試驗和探索的意見。10月底,國務院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學的決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的職業教育思想。2006年3月30日,教育部下發《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要求各級教學部門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推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
但文科的商務英語專業在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如照搬工科專業做法,將面臨困難。根據新區英語專業人才的工作現狀和未來需求分析,課題組提出了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區域服務性。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符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共性,即服務于區域經濟,為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務實的應用人才。從調研分析中可以看到,天津濱海新區在進出口貿易、物流、生產制造、油田技術服務、涉外租賃、住宿、餐飲、商業零售服務、金融等涉外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三年新區注冊企業或單位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將在48392人左右,其中對大專學歷的需求總量將在15000人左右,商務英語專業的區域定位應著眼于服務地區經濟,擔負為新區經濟和行業需求培養生產一線懂業務英語應用型人才的責任。
2、“校內模擬商務公司和企業頂崗實習相結合”的新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能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化”和“四結合”,即能力培養的專業化、教學環境的企業化和教學內容的職業化;企業與學校相結合共同制定教學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與質量評價標準、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學習角色與企業員工工作較色相結合和學習內容與工作崗位內容相結合。高職工科專業實現這一目標可利用自身勞動密集型的特點,把課堂搬到生產車間,但文科的商務英語專業如照搬過來就會遇到困難。根據調研發現,英語專業人才的工作在企業中不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崗位,在尋找合作企業推行工學結合的“三化”和“四結合”過程中會遇到客觀的困難。課題組在認真研究了“2+1”、“三明治”、“訂單式”等人才培養模式之后,提出“校內模擬商務公司和企業頂崗實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商務英語專業每個情景教學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及時并且反復的在實際工作環境中錘煉,所以先學習理論1到2年,再去企業實習半年或1年的做法已經不能及時滿足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要求。但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優勢在于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可以為其提供意義構建的學習、實習環境。學生在校內模擬公司中進行真實的商務活動,在一定階段后或三年學習的最后段用0.5個學期甚至2到3個月很短的時間,分2至3人的小組到實習單位,也并非全班整體地去某一個實習單位集體頂崗實踐。具體推行辦法如下:1)企業與學校共同創辦校內虛擬商務公司。新區涉外企業數量巨大,尋找合作企業可以做到精挑細選。虛擬公司的業務和商務活動要與實體合作企業的主要業務一致,進行模塊化設計,便于教學管理。虛擬公司的導師試行雙導師制度,由聘請的企業工作人員和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和評價。2)改革學科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采用工作過程導向或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國際商務模塊的教學中,突出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為主線,按照實際工作環境中某項任務所需完成商務活動的發展順序,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的典型性工作任務。
3、改變單一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一專多能、復合應用人才的培養,合理安排專業課和選修課。在對工作項目的調查中,發現英語專業背景的員工崗位以一人多崗位為主。這要求,1)在校內虛擬商務公司的教學中,應該周全考慮到新區八種主要涉外行業的工作內容,依據其典型性工作流程,設計多套工作環節任務,盡量涵蓋其主要商務活動。2)根據濱海新區八種主要涉外行業崗位內容和能力要求,合理設置公共選修
()()課,抓好新選修課程的開發,使選修課成為學生走向復合型人才的一條途徑。
本文分析了天津濱海新區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通過全面深入的行業調研,了解新區涉外行業類型、專業英語人才需求特點;另一方面,提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應堅持服務區域性,提出“校內虛擬商務公司和企業頂崗實習相結合”的新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此來切實推動高職商英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
[2]韋鴻發.基于崗位需求的校企合作動態職業英語課程體系構建[A].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07-09:6
[3]謝文琴.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索[A].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3
[4]康春艷.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A].科技創新導報,2013(2)
[5]崔春萍.高職英語教學“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高教探索,2012(5)
[6]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本文為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規劃課題階段成果,課題批準號Ⅻ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