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井和
阜新市第一職專
論中職烹飪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楊井和
阜新市第一職專
通過對中職烹飪教育教學實踐的反饋,比較集中地反映出目前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不強,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專業技能不高、專業素質較差。如何把烹飪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就必須依靠創新教育。作為創新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創新素質培訓的重要途徑和主要環節。
烹飪教學創新教育能力培養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新形勢下,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知識經濟的靈魂。中職教育對培養人才的要求也會越來越新,越來越高。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對創新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教育教學理念要有根本的轉變。為此,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就成為當前中職教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毋庸諱言,目前在校的烹飪學生,他們的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求知的欲望等等方面,與在校的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不少學生厭學,沒有什么遠大的目標,上課玩手機,只出人不出力,一學期下來學不到什么知識。這就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困難,使教育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培養高素質學生則更是不易。如何改變現狀,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高素質、有能力創新型人才,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近些年來中職學校的招生普遍困難,因為在傳統的思想觀念中,讀普高將來升大學才是正道理,于是就有了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奇觀。只有考不上普高再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才讀職校,由此可想而知,中職生源的現狀如何,據調查烹飪專業的生源幾乎都是初中階段的中下生,甚至初一、初二的都有。從生源上就不難看出,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不愿意學習知識的。雖然在中職學校是分專業進行教學,但學生在學習動機上,學習目的性上還是不夠明確,多數學生表現出像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習,缺少學習動力。在日常行為上,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病事假多,有逆反心理,逃課現象較多。班級、學校的各項活動不是積極的主動的參加,遇到各種問題不會自己解決,總是怨天尤人。
學生的文化知識差,學習知識的動力不強,對自己的前途茫然,凡此種種,就需要我們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平時課堂上多鼓勵他們,關愛他們,為他們營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幫助他們重樹學習的信心。
職業學校就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技術工人的。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首先就要擺正思想,不能偏離了職校的培養目標,不能把學生急功近利到地投入市場,也不能像培養普高學生那樣完全推入高職院校。其次就要明確目標,中職學校就是以培養中初級技術工人為主,多渠道,多形式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職業技能。最后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指導下,在中職學校構建起適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新課程體系,全力以赴地為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勞動人才而努力。
1.提升創新的教學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在社會發展形勢下的必然趨勢,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在工作中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因此在職業學校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意識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在工作中勇于突破常規尋求新的思路來應對問題,這種思維模式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思維培養必須要讓教師樹立創新理論再通過教學過程影響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和培養。
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前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教學素質,只有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式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積極性才能樂于學習,喜歡思考。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等情況都能夠盡可能詳細的了解,根據了解的情況進行課程的設定,課程設定的原則要本著能夠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發現問題,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不僅能夠增強學習的效果,更可以逐步達到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的創新意思得到鞏固和加強,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豐富師生的創新基礎
實踐證明,創造活動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按常理來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越寬,知識積累越多,其創造性思維就越活躍,越容易在短時間內捕捉到靈感,表現出的創造能力就越強。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把在教學中所要涉獵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識盡可量考慮周全,不能只向學生的大腦里灌輸現成的知識定論,更不能對知識模棱兩可。而是要在向學生傳授正確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自己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讓學生在學會主動地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技巧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使所學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和最高追求是創新,創新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集中體現。我們的中職教學也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已,因為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要求我們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把創新要作為一種精神,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滲透到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把創新作為一種動力,用它來推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創新作為一種結果,用它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但是,學生要有能力創新,必須將其建立在一定的知識、能力的基礎上,把知識內化為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在這一階段,教師必須明確地告誡學生:知識、能力和創新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對等關系。知識既是學習的目的,更是獲取新知識、形成能力和進行創新的手段;創新的核心問題,不是知識問題,也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價值取向問題,是人格問題。自信、勇敢、良好的情緒和性格,堅強的毅力、勇敢的質疑、專注、好奇等人格因素,是創新的心理基礎,也是掌握知識、發揮能力、進行創新的前提條件。因此,學生應明確只有把知識、能力、人格、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才能完成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3、優化教學方法,加強技能訓練
有了明確的創新教學理念,儲備了豐富的教學知識,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關鍵。首先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調動多種感官來提高教學效果,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更要在教法上下功夫,要因材、因人施教,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確處理好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矛盾,力爭每節課的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水平上有所提高。
另外還要增加學生的技能訓練。中職學校的學習,是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相輔相成的。學校為訓練學生還開辟專門的實訓基地,讓學生成立烹飪菜肴、點心制作外賣小組,教師帶領學生定期到飯店實習,這樣邊學習邊實踐,一方面檢驗了學生對所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為教師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依據。在校定時開展各種專業技能競賽活動,如,我校定期舉行的烹調、雕刻、面點等的專業技能大賽,對學生加強技能訓練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個別學生的作品還曾獲得省市的大獎。參賽的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特技,展示最好的作品,每次都吸引了一大批學生觀賞。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愉悅,技能訓練和競賽正好能給他們展示才華,體驗成就感的機會。促使學生由不愿學,向愿學、樂意學轉變。這時,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啟發學生把當前的成功愉悅感轉化為新的學習動力,從而使學生完成自身的創新能力的培
養。
4.轉變學習方式,注重創新能力
(1)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個性化差異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正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才讓世界更豐富多彩,跟學生一個寬松自由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的優勢特點得到加強,再加上良好的創新思維,就會在將來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
任何一位學生都有其優勢和劣勢,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時都要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在制定各項活動也要分出等級層次,是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創新能力的教學過程中,要尊重、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性,從而為大多數學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
(2)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思考的。自主性是主動性的基礎,創造性又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立性。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首先要求學生能自己作主,有獨立的選擇和支配能力。為此,我們在制定教學活動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學活動應遵循“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煉的機會。要鼓勵學生敢想,更要鼓勵學生敢干,把鼓勵學生創新思維付諸于每個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才可能更多地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學生的創造思維才具有價值。此外,還可以訓練學生學習一些創新技法,如類比法、自由聯想法、等價變化法等方法,當然,這些技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要經過師生通過反復的訓練,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不斷地總結才能獲得,通過創新能力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速度,拓寬思維廣度,加大思維深度,從而達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目的。
通過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我校烹飪專業教學成果顯著,學生參加勞動部門主考的技術等級考試,中級通過率為95%,學生技能水平不斷提高,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達100%。這就更加堅信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那就是依靠創新教育,把烹飪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1]吳登軍.項目教學法在《中餐烹調》教學中的應用
[2]《構建職校烹飪專業實習基地新形式》.職業教育,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