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義
(中山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廣東中山 528400)
工業廢氣排放行業的污染特征及行業治理重點分析
李爭義
(中山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廣東中山 528400)
本文介紹了化工企業工業廢氣排放的污染特征,分析了不同類型廢氣排放源導致對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并著重對化工廢氣的防治從治理技術、監管方法與管理制度三個方面進行了相關探討,為化工廢氣的污染監管與治理提供了經驗和實例。
工業廢氣 污染特征 治理技術
在化工廠環保工作中,其工業廢氣的防治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化工企業產品生產工藝各異,品種繁多,污染物排放情況出現很大的差別。污染治理技 術也不如煙塵、二氧化硫等常 規污染物成熟、單純。當前國內公布的污 染物排 放標準要求,只包括41種在內的惡臭污染物,污染物種類遠難以覆蓋目前化工工業排放的重要污染物。環境與排放源監測技術同目前化工企業的發展對比,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而周圍環境受到化工廢氣的影響,在部分區域已經遠超過了煙塵、二氧化硫等常規污染物,成為當地居民群眾污染投訴的焦點。在國內目前法規不全、技術滯后的情況下,怎樣戰勝困難,有效開展監管化工廢氣的排放,實施治理污染源,探究總結化工廢氣排放污染規律及監管、治理經驗,以便有效控 制化工廢氣污 染周圍的環境,值 得大家去認真研討。
化工企業的生產特點是連續性、連慣性,化工廠通常包含有:反應、聚合、蒸餾、分離、烘干、貯存等基本生產單元。化工廠工業廢氣的排放受制于其生產工藝,一般化工廠的廢氣污染排放來源主要有:反應尾氣、不凝氣、弛放氣、呼吸氣、烘干揮發氣、燃燒氣、吹掃氣及臨時排放氣等。不同類型的排放源有不同的污染特征,常見廢氣排放源的污染特征(見表1)。反應尾氣、不凝氣、弛放氣與化工生產核心工藝緊密相關,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污染影響大的污染特征,是化工廠廢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呼吸氣、烘干揮發氣、燃燒氣一般與生產上的原輔材料有關,污染物濃度通常不會高于核心工藝氣,是化工廠廢氣污染防治需要監管的排放源。吹掃氣及臨時排放氣在化工廠非正常生產時排放,平時排放機會不多,但排放時污染量大,容易造成周圍環境嚴重污染,是污染監管中需重點防范的排放源。每個化工企業的廢氣排放通常是不同類型排放源的組合,其對環境的污染也是綜合影響的結果。(如表1)

?
化工企業不同類型的廢氣排放源和種類繁多的污染物給各種污染治理方法帶業了用武之地,焚燒、吸收、吸附、氧化、分解等都是化工廢氣的常用治理技術。污染治理實際中,企業選擇治理設施考慮較多的因素是:生產安全、投放與運行成本、運行管理的復雜性等幾方面。而環保監管部門則多從治理效果、運行的穩定性、有否二次污染等考慮。能同時滿足雙方要求,應用面又比較廣的治理技術主要有焚燒和吸收法。基于焚燒法的常溫焚燒、催化低溫焚燒和蓄熱式高溫焚燒等熱氧化技術在有機廢氣治理中以成本適中、運行穩定、除污效果明顯等優勢在化工廢氣治理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水基溶劑吸收法在水溶性污染物的治理過程中,較受企業歡迎,尤其是在無機污染物如:氯氣、酸霧等的治理工藝中,目前是首選技術。
化工廢氣治理實際中,企業普遍不愿意采用國外行之有效的先進工業廢氣治理技術如:生物吸附、等離子分解等技術,部分原因是污染治理公司宣傳推廣乏力,同時國內也缺乏成熟的技術和成型的設備。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國對環保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尚缺乏政策上的足夠支持。

圖2 大氣污染源監管方法與程序
大氣污染排放源的監管是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最有力手段,嚴格的監管才能推動大氣污染的治理。大氣污染源的有效監管需要法規、標準和具體監管方法的有機結合。相對于法規和標準,化工企業大氣污染的具體監管方法更有靈活性和創造性。完整的大氣污染監管方法至少應有:生產工藝調查、大氣污染排放源確認、排放源的規范化、污染監測和污染評價等五方面。生產工藝調查和大氣污染排放源確認是大氣污染監管工作的基礎,監管人員需要熟悉化工企業的生產工藝,深入生產現場了解設備運行和操作過程,掌握排污工藝和排污位置,準確地確認每一個排放源。大氣污染排放源的規范化工作是大氣污染監管工作的重要前提,這項工作到位與否直接影響監管工作的開展,監管人員要根據法律規范、監測工作要求、企業的具體排污工藝制定合理的規范化要求。規范化要求應因地制宜,如果規范化要求脫離企業安全生產或施工條件許可,就會導致抵觸或不配合,后續監管處罰帶來被動。大氣污染排放源規范化工作應有期限要求。污染的監測和評價是大氣污染排放源監管的核心內容和結果,針對不同的企業和污染排放源,建立對應的污染物監測分析方法,并保證監測數據的客觀和權威對監管部門來說是一種實質性的能力提升,需要管理部門在監測設備的硬件和監測技術的軟件二方面給予保證。通過先易后難,不斷擴展監測項目,積累監測經驗,逐步樹立監管權威。就能實現對大氣污染排放源的全面監管。監管工作開展的具體內容和程序(見圖2)。
管理制度對工業廢氣的治理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我國現有的以執行環保“三同時”為核心的環保審批管理制度,在工業廢氣的治理方面顯得效率低下。特別對化工企業而言,工藝設計、設備選型、操作管理任一環節失當都會引起工業廢氣排放。生產現實中,化工企業廢氣排放不但占多面廣,而且排放條件簡單,位置隱蔽。環保審批人員不可能考慮得面面俱到。新開工的化工企業,工業廢氣審報遺漏,治理不到位現象相當普遍。克服管理制度缺陷的首選方法是:在工業廢氣管理方面引入排污許可制度,讓企業自行申報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種類,環保管理部門對企業自行申報的排污量和污染物種類只按有關法規進行審批和備案,不參與污染治理工藝和治理過程決策。把主要精力放在按企業自行申報的排污量和污染物種類進行監管。以企業排污申報量約束企業的污染治理行為。迫使企業在工藝設計上加強污染預期和增加廢氣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并在生產管理方面進行自我規范。其次是:加大工業廢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力度,擴大控制排放的污染物種類覆蓋面。加強工業廢氣監測規范、監測標準和監測隊伍建設,盡快推出可操作的工業廢氣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充分重視我國因地區工業布局不同,能源消費結構差異,存在的地區性污染物敏感性差異,以及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意識對污染治理要求的差距,鼓勵和推動省、市級污染治理立法,發掘經濟發達地區的工業廢氣治理潛力。通過健全監管法規來彌補審批制度的缺陷。
我國的工業排放廢氣污染正在與日俱增中,排放廢氣問題早已成為制約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國內正在向工業化進程迅速發展的時期,若根據現有的工業發展模式與污染物排放水平,勢必導致環境出現嚴重后果。為改善或維持國內的環境狀況與減少廢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將是我國將來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編寫組.中國排放大氣污染物許可證制度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57.
[2]劉天齊.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312.
[3]黃若華.生物膜填料塔凈化低濃度有機廢氣.化工環保險,1997,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