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允,陳明衛,王佑民,趙麗麗,王 瓊,毋飛飛,夏同佳,余本富
(1.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安徽省內分泌代謝病省級實驗室,安徽合肥 230022;2.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安徽合肥 230023)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發達國家和包括我國在內的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而血脂異常是近年來公認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我國成年人血脂異常患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1]。本文通過對合肥市社區40歲以上常住居民的健康體檢資料進行分析,了解血脂異常的患病現狀及對其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為疾病的預防及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橫斷面調查的方法,選取合肥市4個社區(為城鄉結合部)年齡大于40歲常住居民9 986名,均為漢族,年齡40~101歲,平均年齡為(57±10)歲,其中男性有3 839人,女性有6 147人。排除標準:服用糖皮質激素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疾病者;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調查對象均履行知情同意。
1.2 方法 用同一調查方案經統一培訓后開展調查,現場調查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調查內容包括問卷、體檢和生化檢查三部分。受試者禁食10 h后抽取空腹血,隨后無糖尿病史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問卷主要有一般狀況如吸煙、飲酒、運動、飲茶等。體檢包括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心率、心電圖;并計算BMI值(體重指數)。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MODULE P800,瑞士羅氏公司)測定血糖血脂:血糖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用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用直接法,每日均行質控檢測。
1.3 診斷標準以及定義 血脂異常的判定參照2007年頒布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TC≥6.22 mmol·L-1或已用他汀類調脂藥物,定義為高TC 血癥;LDL-C≥4.14 mmol·L-1定義為高LDL-C 血癥;HDL-C < 1.04 mmol·L-1定義為低HDL-C 血癥;TG≥2.26 mmol·L-1或已用貝特類調脂藥物,定義為高TG血癥。有其中任何一項即為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糖調節受損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版《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FPG≥6.1 mmol·L-1,< 7.0 mmol·L-1和(或)OGTT 2hPG≥ 7.8 mmol·L-1,<11.1 mmol·L-1,診斷為糖調節受損;已確診為糖尿病者和本次首次FPG≥7.0 mmol·L-1和(或)OGTT 2hPG≥11.1 mmol·L-1,診斷為糖尿病。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已確診為高血壓者。根據2004年《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5]:BMI< 24 kg·m-2為正常體重,24 kg·m-2≤BMI<28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吸煙定義為每天吸煙5支并持續1年以上;飲酒定義為平均每天飲酒量至少25 g;運動定義為平均每周運動時間至少150 min[6];飲茶定義為每天至少飲茶1杯,連續飲用1年以上[7]。
1.4 數據分析 數據采用EpiData3.02軟件兩人獨立錄入,并進行檢查、核對和校正。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四格表χ2檢驗和趨勢χ2檢驗;應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血脂異常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為 α =0.05。
2.1 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人群血脂異常的檢出情況 本研究9 986名體檢人員中血脂異常檢出率為57.1%(5 697/9 986)。其中,男性血脂異常檢出率為56.6%(2 173/3 839),女性血脂異常檢出率為57.3%(3 524/6 147),男女間血脂異常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7,P >0.05)。高 TG、高 TC檢出率最高,分別為 28.8%(2 874/9 986),28.5%(2 842/9 986),低 HDL、高 LDL檢出率依次為20.8%(2 074/9 986),15.8%(1 575/9 986)。高TC和高LDL檢出率女性均顯著高于男性(χ2值分別為 64.56,23.47,P <0.05),低 HDL 檢出率男性顯著高于女性(χ2=84.48,P <0.05),高 TG 檢出率則無性別差異(P>0.05)。以年齡進行分層分析,結果顯示,隨年齡增長,男女血脂異常檢出率均有隨年齡增加而呈增長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趨勢 χ2值男女分別為13.46,52.11,P <0.05)。男性在40~50歲組血脂異常檢出率最高,而女性在60~70歲組血脂異常檢出率最高。男性血脂組異常檢出率中,高TG、低HDL的檢出率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 (趨勢 χ2值分別為 53.83,7.74,P <0.05),未發現高TC以及高LDL的檢出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女性血脂組異常檢出率中,高TG、高TC以及高LDL的檢出率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 (趨勢χ2值分別為 25.05,58.06,41.05,P <0.05),未發現低HDL的檢出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詳見表1。
2.2 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生活習慣組血脂異常檢出率 糖調節受損者及糖尿病者血脂異常檢出率分別為62.0%(359/579)、67.3%(749/1 113),高血壓者為51.6%(2 120/4 108),超重者及肥胖者分別為 59.1%(2 344/3 966)、59.6%(918/1 540);而血糖正常者、體重正常者、血壓正常者的血脂異常檢出率分別為 54.5%(4 520/8 294)、46.3%(2 074/4 480)、36.8%(2 163/5 878)。
2.3 血脂異常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血脂異常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飲酒、吸煙、鍛煉、飲茶、高體重(超重/肥胖)、高血壓和高血糖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超重/肥胖、吸煙、飲酒、高血壓、高血糖為血脂異常的危險因素,而鍛煉、飲茶則為保護因素。見表2。

表1 不同年齡、性別人群血脂異常檢出率[例(%)]

表2 血脂異常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合肥市社區40歲以上常住居民血脂異常檢出率為57.1%,與2012年報道的北京市居民血脂異常患病率(56.1%)相似[8],稍高于 2012年報道的青島市 (47.3%)[9]、貴陽市(49.2%)[10]的調查結果,遠高于 2010年全國18 歲及以上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 (18.6%)[1],這可能與調查對象不同、地域差別、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以及統計方法等方面差異有關。本次研究顯示男女血脂異常檢出率分別為56.6%和57.3%,未表現出性別差異。而張淼等對貴陽市20歲以上居民血脂異常的調查顯示男性血脂異常患病率要高于女性[10]。可能與本研究中的四個社區均為城鄉結合部,男性外出打工的人數較多,故女性受檢人數遠高于男性。本組資料還顯示,女性的高TC、高LDLC檢出率均高于男性,而低HDL-C檢出率低于男性,考慮可能與女性雌激素能夠增加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載脂蛋白A-I生成,減少肝臟LDL受體,導致TC、LDL-C增高,HDL-C降低有關。從血脂異常的構成情況來看,男女均以高TG、低HDLC為主,與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血脂代謝異常類型一致[10]。以年齡分層發現男女血脂異常檢出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男性血脂異常檢出率在40~50歲組最高,考慮與年輕男性生活壓力較大及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女性則在60~70歲組最高,主要與絕經期后激素水平下降有關系。這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一致[1,9]。
已知血脂異常除了受年齡、性別、遺傳等不可干預的因素影響外,還受其他多個因素影響。本組資料顯示,年齡、高血糖、超重、肥胖、高血壓以及某些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運動、飲茶)均與血脂異常關系密切。增齡、高血糖、高血壓、肥胖、吸煙、飲酒均是血脂異常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血糖與血脂異常的關系最為密切。相反經常飲茶以及參加運動則為血脂異常的保護因素。眾多研究表明高血糖、高血壓、肥胖常與血脂異常呈現聚集現象,且關系較密切。其中糖脂代謝紊亂聯系最為緊密,血脂異常可抑制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而胰島素效應缺陷以及糖代謝障礙可造成血脂成分的異常「11-12」。雖然有研究報道飲酒是低HDL-C血癥的保護因素[10],但更多的研究結果證實飲酒可增加代謝綜合征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13]。有研究發現吸煙可以導致血清HDL-C水平降低,吸煙者冠心病的患病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5~4倍[14]。上述研究結果均支持本研究所獲得的吸煙、飲酒均是血脂異常危險因素的調查結論。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減輕體重,減少脂肪堆積等作用可降低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這可以很好的解釋本研究中運動為血脂異常的保護性因素的調查結果。安徽省為茶葉生產大省,合肥居民多有飲茶習慣。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經常飲茶(主要為綠茶)可降低血脂異常的患病風險。研究發現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咖啡因、兒茶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并可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有利于減輕體重,改善血脂譜[15]。因此,結合本研究中血脂異常的各種相關因素,應對合肥地區居民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知識水平,控制體重、血壓、血糖,改善生活習慣,將可以降低血脂異常以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總之,合肥市40歲以上常住居民的血脂異常檢出率較高,以低HDL-C和高TG為主。40~50歲男性和60~70歲的女性是血脂異常的高發人群。采取多因素綜合控制,加強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重視高危人群的篩查,應作為今后血脂異常防治工作的重點。
[1] 李劍虹,王麗敏,李鎰沖,等.2010年我國成年人血脂異常流行特點[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5):414 -418.
[2]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J].中華醫學雜志,2008,88(18):1227 -1245.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 -743.
[5] 劉永泉,彭 真,曾 彪,等.長沙市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影響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2,31(12):1120-1123.
[6] Chen MW,Ye S,Zhao LL,et al.Association of plasma total and high-molecular-weight adiponectin with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Chinese male[J].Med Oncol,2012,29(5):3129-3135.
[7] 靳子義,韓仁強,劉愛民,等.中國人群飲茶與肺癌關系的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8(33):857 -861.
[8] Wang S,Xu L,Jost BJ,et al.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in the adult Chinese population[J].Plos One,2011,6(3):e17326.
[9] 龔明霞,吳俊妍.402例圍絕經婦女性激素和血脂變化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4):590 -591.
[10] 張 淼,彭年春,張 巧,等.貴陽市成人血脂異常的特點[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6):418 -420.
[11] 岳 娟,汪韶潔,逄增昌,等.青島市35~74歲居民血脂異常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48(2):98-104.
[12] Cicero AF,D'Addato S,Veronesi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cholesterolemia and serum apolipoprotein B in a large population sample:the Brisighella Heart Study[J].J Hypertens,2012,30(3):492 -496.
[13] 馬玉霞,張 兵,王惠君,等.飲酒行為對我國9省成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的影響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9(1):9-12.
[14] 潘成學.吸煙與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3):233 -235.
[15] 竇彥麗.飲茶與參加太極運動對老年人體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響[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27(3):112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