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曼,張海艷,楊 龑
(安徽省廬江縣人民醫院兒科,安徽廬江 231500)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是引起小兒腹痛常見原因之一,其發病率在臨床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多見于7歲以下的兒童,多屬于病毒感染,好發于冬春季節,典型表現為發熱、嘔吐和腹痛等,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易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相混淆。故本文收集臨床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病例,分析其發病特點,為臨床診斷治療奠定基礎,現將相關研究資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9月—2012年4月我院病房經腹部彩超確診腸系膜淋巴結炎病例94例,其中男62例,女32例;年齡18月至13歲,平均6.5歲,其中小于3歲21例,3~7歲54例,7~13歲19例。發病季節:1~3月20例,4~6月 31例,7~9月18例,10~12月 27例。
1.2 臨床表現 94例中有71例表現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病程1~5 d,平均2.6 d。腹痛部位 :臍周痛38例,下腹痛17例,上腹痛11例,腹痛部位說不清者5例。腹痛性質:隱痛23例,痙攣性疼痛36例,劇烈絞痛15例;腹痛多為陣發性,每次持續3~10 min,每日發作3~10次,間歇期多數患兒活動如常,少數仍訴腹部隱痛。發熱67例,大多數體溫波動于 38~ 39.5℃,僅 7例 >39.5℃,為不規則熱。53例嘔吐,為非噴射狀,為胃內容物,可伴有膽汁樣液體。腸系膜淋巴結最大22~11 mm,最小9~6 mm,其中有18例出現腹腔少量積液,經治療后,全部消退。白細胞升高11.5×109~28.5 ×109·L-1:21 例,4.0 ×109~11.5 ×109·L-1:67例,降低2.2×109~4.0×109·L-1:6 例。支原體抗體陽性:8例,大便常規均未見異常,CRP陽性(≥10 mg)45例,CRP陽性(<10 mg)49例。隨訪1月,45例CRP陽性淋巴結消失病例36例,49例CRP陰性淋巴結消失病例22例。
1.3 檢測方法 采用美國惠普影像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 MHz。仰臥位掃描全腹,探頭適易加壓,排除腸內氣體。掃描至淋巴結后可適當旋轉探頭,以測淋巴結的長徑及短徑,計算長徑與短徑比。診斷標準為[1]:同一區域腸系膜有2個以上淋巴結顯像,測量淋巴結最大長徑和短徑,淋巴結長徑>10 mm,短徑>5 mm,長徑:短徑>2 mm,視為長大。復查淋巴結若恢復正常大小或探測不到、減小,稱腫大淋巴結消失。
1.4 治療與轉歸 94例均按照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常規對癥處理方法(西米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山莨菪堿、阿托品解痙、思連康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同時注意水電解及酸堿平衡);利巴韋林(白細胞降低者除外)抗病毒處理;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80 mg·kg-1·d-1靜脈滴注,分2次,療程約3~5 d,直至癥狀體征消失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序貫治療,整個療程約7~10 d。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1月后,陽性組淋巴結消失的比例顯著高于陰性組。45例CRP陽性淋巴結消失病例32例,49例CRP陰性性淋巴結消失病例22 例,兩組比較,χ2=6.59,P=0.010,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淋巴結消失比較/例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比較豐富,故腸內細菌病毒的毒素易在回腸末端吸收進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結炎[2]。腸系膜淋巴結炎是腸系膜淋巴結非特異性炎癥,常見認為病毒感染。也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癥和寄生蟲病有關,最近報道也可以支原體感染的肺外表現[3]。臨床常根據WBC和CRP判斷感染情況。CRP是一種由肝臟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在炎癥反應時其血清水平增加,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炎癥檢測指標[4],因此,在細菌感染時,CRP可呈陽性,然而病毒或支原體感染時,通常呈陰性或弱陽性。CRP可作為細菌感染性疾病急性期的一個衡量指標,且不受性別、年齡、貧血、高球蛋白血癥等因素影響,即使患兒機體反應低下,常規檢查(如WBC)正常時,CRP也可呈陽性,并隨著感染的加重而升高,因而它優于其他急性期的反應物質[5]。而在疾病好轉后即自體內迅速減少甚至消失,常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及病情轉歸情況。本組隨訪1月后,CRP陽性組淋巴結消失的比例顯著高于陰性組(P <0.05)。
腸系膜淋巴結炎又稱為Brennemann綜合征,多表現為腹痛及腹部壓痛,容易被誤診為外科急腹癥,有被誤診為急性闌尾炎、感染性腹瀉、腸蛔蟲癥、腸痙攣、胃炎、腸套疊報道[6-7]。因病變主要侵及末端回腸的一組淋巴結,故以右下腹常見,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在兩次疼痛間隙患兒感覺較好。最敏感的觸痛部位可能每次體檢不一樣,壓痛部位靠近中線或偏高,不似急性闌尾炎時固定,并且程度較急性闌尾性炎輕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偶可在右下腹部捫及具有壓痛的小結節樣腫物,為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
大量醫學文獻報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的有很高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但診斷標準不盡相同。Sivit等[8]認為在急性腹痛小兒中,腸系膜淋巴結腫大不具特異性對有癥狀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伴發于各種內外科疾病,腸系膜淋巴結腫大亦偶見于無癥狀小兒。王文剛等[9]研究發現,腫大的淋巴結有明顯的年齡依賴趨勢,6歲達到高峰,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很多健康兒童存在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所以不能主觀認為這些淋巴結的存在就是異常現象,也許短徑超過0.8 cm的腹腔淋巴結能夠直接提示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Simanovsky等[10]研究發現,在腹痛患兒中腹部淋巴結腫大其最短徑超過10 mm者可表現為腸系膜淋巴結炎 。張曉蓉等[11]研究認為,腹腔淋巴結2個或2個以上最大橫徑>0.4 cm為陽性診斷指標,0~5歲患兒診斷敏感性100%,特異性84%,5~10歲患兒診斷敏感性100%,特異性100%。
國內外報道[12]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患病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男∶女(1.68 ~1.35)∶1,發病年齡以 4 ~7 歲為主。本研究與之相符合。患兒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出現發熱、腹痛、嘔吐者應考慮到并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可能。經B超檢查明確診斷,結合血常規、CRP,臨床治療并不困難,以抗生素序貫療法[13]、微生態制劑、中西醫結合、對癥治療為主。治療效果好,臨床癥狀大多緩解和消失。少數演變為慢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慢性腹痛,病程>1月以上[14])。
總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常見臨床特點為:(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臨床有發熱、腹痛、嘔吐等表現;(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見呈陣發性、痙攣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少見;(3)腹部壓痛不固定可隨體位改變而變化;(4)超聲檢查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5)診斷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需與急性闌尾炎腸蠕動亢進、腸蛔蟲癥等急腹癥相鑒別;(6)經抗感染、對癥治療后預后好。
[1] 王一舒,鮮 俊,胡發遠.高頻超聲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斷中的價值[J].四川醫學,2014,35(1):115 -116.
[2] 古 旗,韋彩芬.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9):4594 -4595.
[3] 洪 山,周艷萍,劉洪全.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致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8):85 -86.
[4] 汪獻忠.兒童哮喘發作時血清C-反應蛋白濃度變化及臨床意義[J].安徽醫藥,2013,17(1):109 -110.
[5] Persat F,Ranque S,Derouin F,et al.Contribution of the(1 - 3)-beta-D-glucan assay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J].Clin Microbiol,2008,46(3):1009.
[6] 趙學梅,高錦春,趙 福,等.146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治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11,33(11):1085 -1086.
[7] 焦 君.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85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21):81 -82.
[8] Sivit CJ.Visualization of enlarge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t US examina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J].Pediatr Radiol,1993,23(6):471- 475.
[9] 王文剛,田 暉,閆記英,等.小兒腹部腫大淋巴結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l,3l(3):522 -524.
[10] Simanovsky N,Hiller N.Importance of sonographic detection of enlarged abdomin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 [J].Ultrasound Med,2007,26(5):581 - 584.
[11] 張曉蓉,陳 菲,邢淑玲,等.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92例高頻超聲表現及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1,25(4):210 -211.
[12] Alamadaran A,Hiradfar M,Zandi B,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findings in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J].Iran J Radiol,2005,2:137 -140.
[13] 顧利琴.抗生素序貫療法在兒童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2):154 -157.
[14] 陳玉才.兒童慢性腸系膜淋巴結炎1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20(4):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