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洲,陳正義,王齊全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海南???570208)
原發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簡稱PHC)是肝臟實質細胞或者肝臟內膽管上皮細胞的癌變,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癥之一[1]。我國原發性肝癌病發率高,占世界上總病發例數的1/2強[2]。目前研究成果顯示,病毒感染、食物污染黃曲霉毒素B1、大量飲酒等因素和原發性肝癌的病發密切相關[3]。本次研究通過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病毒感染、家族病史、飲食習慣等情況進行調查,尋找其病發的危險因素?,F將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256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時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58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性147例,女性109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9.4±0.5)歲;未婚68例,已婚174例,離異14例;高中及以下83例,大專104例,本科43例,本科以上26例。對照組:男性193例,女性165例;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40.1±0.6)歲;未婚105例,已婚230例,離異23例;高中及以下106例,大專153例,本科59例,本科以上40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原發性肝癌患者診斷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國傳染病與寄牛蟲學術會議修訂標準[4]。
1.2 研究方法 根據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5]自制調查表,由經過專門、嚴格、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兩組研究對象的信息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HBV感染、飲酒、飲茶、食用剩飯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煙、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質量等方面。主要變量及賦值[6]:(1)HBV感染:HbsAg呈陽性為 1,陰性為 0;(2)飲酒:不飲酒為0、輕度飲酒(月平均喝酒<60兩)為1、重度飲酒(月平均喝酒≥60兩 )為2;(3)飲茶:飲茶(每周飲茶≥3次)為1,不飲為0;(4)食用剩飯菜:食用剩飯菜(直接食用或處理后食用者判為食用剩飯菜)為1,不吃為0;(5)食用腌制食品:食用腌制食品(每月超過2次)為1,不食為0;(6)吸煙:吸煙(平均每日吸煙1支及以上,并連續吸煙1年及以上)為1,不吸為0;(7)家族肝癌史:有為1,無為0;(8)慢性肝病史:有為1,無為0;(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為0,高中為1,大專及以上為2;(10)生活質量:良好為0,差為1。觀察組在患者手術后住院康復期間按照調查表內容實施,完成調查表后需患者簽字認可。對照組調查在調查對象同意后實施,完成調查表后需患者簽字認可。對兩組的調查信息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7],應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區間(95%CI)進行評估。
1.3 質量控制 采用統一調查表,并經測試后實施。對調查完的資料進行仔細檢查,對缺項、漏項、錯填、失誤或其他填寫不明的情況及時更正。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錄人及邏輯檢錯,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OR值及95%可信區間。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HBV感染、飲酒、飲茶、食用剩飯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煙、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經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HBV感染、飲酒、食用剩飯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煙、家族肝癌史和慢性肝病史可能與PHC病發正相關,飲茶、文化程度和生活質量可能與PHC病發負相關。見表1。
2.2 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選擇在單因素分析中有顯著差異的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篩選出HBV感染、飲酒、食用剩飯菜、家族肝癌史和慢性肝病史可能與PHC病發正相關,飲茶和生活質量可能與PHC病發負相關。見表2。
原發性肝癌是發生肝實質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癌變,其惡性度高,生存期短,5年生存率僅為3% ~5%,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量[8]。據統計:全球每年新增原發性肝癌人數為62.6萬人,因肝癌病死者接近60萬人,是全球六大惡性腫瘤之一,而病死原因高居第3位。在新增肝癌患者中,有55%的患者在我國,而我國的肝癌病死率在癌癥中居于第2位[9]。原發性肝癌的病因非常復雜,目前的研究認為它的病發是外界環境因素和內在的遺傳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危險因素主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血吸蟲感染、肝吸蟲感染、Hp感染、黃曲霉毒素BI、微盆藻毒素、藥物、飲酒、吸煙、油炸食品、腌曬食品、鹽漬食品、家族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性激素、血型、膽囊炎等。

表1 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表2 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HBV感染、飲酒、飲茶、食用剩飯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煙、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經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HBV感染、飲酒、食用剩飯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煙、家族肝癌史和慢性肝病史可能與PHC病發正相關,飲茶、文化程度和生活質量可能與PHC病發負相關;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篩選出HBV感染、飲酒、食用剩飯菜、家族肝癌史和慢性肝病史可能與PHC病發正相關,飲茶和生活質量可能與PHC病發負相關。
在本次研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和慢性肝病史是原發性肝癌最主要的三個危險因素,其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的OR分別是13.52、24.69和19.82,即說明病毒(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和慢性肝病史的患者是正常人發病原發性肝癌的13.5倍、24.7倍和19.8倍,三者與原發性肝癌病發正相關。這與王小麗[10]等人的研究結果接近;在本次研究中,飲酒、食用剩飯菜兩個因素的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的OR分別4.86和3.81,說明酗酒和經常食用剩飯菜會將原發性肝癌病發的機率提高約4.9倍和3.8倍,二者與原發性肝癌病發正相關。這與楊小敏[11]等人的研究結果接近。經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飲茶的OR是0.08,說明常飲茶可以降低原發性肝癌病發的機率,常飲茶與原發性肝癌病發負相關。這與陳莎莎[12]等人的研究結果接近。而經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生活質量的OR是0.09,說明高質量的生活可以降低原發性肝癌病發的機率,生活質量與原發性肝癌病發負相關。另外,經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吸煙患者的OR是3.52,說明經常吸煙者原發性肝癌病發的機率是不吸煙者的3.5倍;食用腌制食品患者的OR是2.87,說明經常食用腌制食品的人原發性肝癌病發的機率可以增大到2.8倍以上。
本次研究未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做探討,且目前現有結論尚未統一。另外藥物和其他化學品對原發性肝癌病發的影響也因工作量大而未能予以研究,下一步工作將圍繞其展開。
[1] 譚家武,張 權,程明亮,等.貴州地區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1,2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江蘇醫學,2013,39(11):1274 -1276.
[2] 趙 宏,蔡建強.原發性肝癌非手術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1,17(7):527 -530.
[3] 孫麗紅.原發性肝癌飲食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0,27(3):269 -270,277.
[4] 高 勇,張 峰,李團團,等.血清 Cys C尿mAlb和尿 β2-MG聯合檢測在肝硬化及原發性肝癌早期腎功能損傷中的應用價值[J].安徽醫學,2013,34(4):484 -487.
[5] 苗艷艷,孔心涓,田字彬.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及其致癌機制的研究進展[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48(1):91 -92,94.
[6] 林少煒,胡志堅.原發性肝癌影響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2):3687 -3689.
[7] 陳丹丹,劉 媛,姬旭慧,等.原發性肝癌發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2013,48(2):249 -253.
[8] 覃 梅,李洪艷,米 娜.原發性肝癌患者生存質量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求醫問藥,2013,11(2):420 -421.
[9] 黃唐嘉,李奕鑫,胡秀清,等.肝癌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2,18(1):73 -75.
[10] 王小麗,于新發,周成宇,等.廣東順德原發性肝癌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8):3074 -3076.
[11] 楊小敏,張 娓,鄭紅斌.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原發性肝癌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7):53 -54,58.
[12] 陳莎莎,趙雪坷,程明亮,等.貴陽市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