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田
【摘 要】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學習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自然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兒童早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切實利用好這一關鍵期意義重大。然而,現階段的小學英語很顯然是沒能利用好這一關鍵期,甚至是嚴重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也忽視了語言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語言習得規律;語言學習的目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學習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自然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兒童早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切實利用好這一關鍵期意義重大。然而,現階段的小學英語很顯然是沒能利用好這一關鍵期,甚至是嚴重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也忽視了語言學習的目的。
那么語言的習得規律是什么呢?我認為,其規律是:先有大量語言輸入再有逐漸的語言輸出,聽先于說,說先于讀,讀先于寫,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那么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交流。想一想,正常情況下,孩子從出生到會整句說話一般至少要經過三年時間,那么在這三年中,孩子都在做什么呢?這段時間被稱作“沉默期”(SILENT PERIOD),他們雖然不說話,卻在用心地觀察、聽,大量收入信息,而大人很少會去逼迫孩子說話,相反總是耐心地以多種方式讓孩子聽懂對他們說的話,并不厭其煩地重復。等孩子開始發音說話時,大人總是給予高度地肯定及鼓勵,即使說錯也不會責罵批評他們。學習母語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呢?
再來看我們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不可否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聽、說、讀、寫平行狀。
在孩子剛一接觸英語就開始聽一點,說一點,再讀一點,寫一點。把語言當作知識來學大大限制了語言信息的輸入,實質上刪除了語言感知的環節,看似遵循了學習語言的規律,實際上是一種形式化的聽說領先。例如:三年級英語中有這樣一個句型:Whats the time ? 正常回答是:Its….這個句型相對簡單,在師生或生生操練句型的時候,幾乎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而在一次考試中,出現了一個排序題,中間多出了一句:Let me see. Oh, its…。結果,三分之二的學生排錯。盡管他們對“Let me see”的意思也是理解的,但就這么個小變化就讓他們亂了陣腳。雖然現在的英語課堂非常注重學生的交際運用能力,教師們也精心設計了多種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但苦于沒有先經過大量的語言信息的輸入,而最后導致交流模式化,語言生硬,內容單調乏味,根本無法達到交際的效果。
2.為考試而學英語。
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英語是主科之一,當然也就必須參加考試。雖說現在要實行素質教育,但有多少學校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呢?與素質教育對應的便是應試教育了。應試教育的本質則是以分數論英雄。老師們是兢兢業業,利用課余時間找出各種題型給學生練習;家長們不放過學生們的任何一個休息日,找家教,上培訓班。補習什么呢?背單詞,學語法,做練習。確實,這樣做效果顯著。在每一次的英語抽測中,英語成績都是高不可及的。一般情況下,一所實驗小學的五六年級英語均分能達95分左右,那么三四年級的英語均分能達97分左右。而普通學校的英語成績也都能達到90分左右。如果低于85分,則名次一定靠后。這樣的英語成績應該是不錯的了,實際上能真正用英語交流的少得可憐!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正因為現今的英語教學模式有誤,因而導致了中式英語、啞巴英語、語法英語等情況的發生。一位在美國拿了英文博士學位的人講了一個真實的事:他的一個朋友帶了幾個美國朋友去登長城,盡游興之余,一位美國朋友內急,出于禮貌沒有使用WC, toilet,lavatory等詞匯,而是說:May I go some where?這位中國朋友便照字面意思理解,以為他要去其他地方逛逛,便回答: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其尷尬程度可想而知。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流(熟練而正確的交流),如果我們所做的偏離了這一目標,那么所有的努力將是徒勞無功!那么,就盡一切努力,根據語言習得規律,來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
首先,打好英語聽說基礎。
小學英語處于學習英語的最初階段,學生正處于兒童早期,模仿能力非常強,在這段時期中,盡量以聽說為主。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聽說氛圍。比如課文錄音,英文兒歌,英文小故事。老師適時和學生交流。交流過程中。以老師說,學生聽的模式為主。當學生聽懂了,他們自然能夠模仿并說出來。
其次,多讀英語課外讀物。
中國有幾句古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英語學習時說過:“與其多讀語法書,不如多讀文章。”又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課文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基地”。但是僅局限于課文中那幾句日常交際語是遠遠不夠的。如今,我們大力提倡小學生多讀語文課外讀物,學英語也應如此。通過讀英語課外讀物,去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人情世故和社會價值觀,只有豐富了自己的英語知識,提升了自己的英語修養,才能更加有利于今后的英語交流。
再次,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
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語文教學時說: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教師的任務是指點學生模仿什么,怎么模仿,檢查學生的實踐,是否正確,是否熟練。技能的獲得要通過學生的活動,教師是無法包辦代替的。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同時,也希望上級有關部門,結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研究并改革英語考試命題方式,使英語教學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實現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To develop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the languag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imon Greenall, 英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及英國 Macmillan出版社主編之一)。
【參考文獻】
[1]呂叔湘.關于語文教學問題.《人民日報》,原載于1964年2月17日。
[2]Simon Greenall青島新標準英語培訓會上的發言.2004年9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大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