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蕓
【摘 要】運動器械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重要材料,是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基本條件。它可以使幼兒的動作技能得到更好的鍛煉,使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幼兒對運動器械充滿興趣,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索和積累運動經驗時,才能充分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實現運動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生態理念;運動器械;幼兒體育游戲;組合
運動器械作為體育游戲、晨間、戶外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它不僅是幼兒體育活動的輔助材料,也是幼兒體育活動中的操作材料。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對材料進行組合、方位變換、合作游戲等方式,不斷創新、豐富玩法,提高幼兒運動興趣和運動能力。
一、從傳統到創新
隨著時代的變遷,幼兒園運動器械的變化也層出不窮,根據我園現有條件設備, 我們DIY器械組合體游小組摒棄了花哨、繁瑣的器械,通過傳統玩法到創新玩法的引導方式,激發幼兒對運動器械的興趣,使幼兒既喜歡玩,又樂于探索。
1.一物多玩求新意
一直以來我們DIY器械體游小組追求的是在生態理念指引下探索傳統運動器械帶給幼兒的教育價值。而如何在傳統玩法中有所突破,讓幼兒對傳統運動器械的興趣擁有持久性,這是我們小組著力研究的思路。為此我們把這些傳統運動器械的傳統玩法加以羅列,并讓幼兒進行游戲,在一段時間后再通過“一物多玩”讓幼兒嘗試探索創新玩法。例如在“有趣的輪胎”游戲中,傳統玩法不外乎推滾輪胎、把輪胎擺放成一條小路讓幼兒玩跳躍等行進游戲。傳統游戲玩法固然有趣,但時間久了終將使幼兒對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引導幼兒對輪胎進行創新玩法的挑戰,有的孩子坐在輪胎中心,另一幼兒拉車走;有的把輪胎堆成小高山,爬輪胎山;有的把輪胎擺成一定的圖形進行跳躍練習;有的把輪胎豎起來,讓伙伴們鉆洞。在一系列的綜合活動中,幼兒創造力、想象力及交往能力均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年齡段中求新意
在體育游戲中,各年齡段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在運動器械的提供中,我們考慮了同一種器械,不同層次地為幼兒提供難度恰當的器械,在器械的“一物多玩”中發展“適宜”的經驗和能力。如長凳的平衡游戲,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爬爬樂”,讓幼兒在爬行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勇敢精神;大班的“過草地”讓幼兒挑戰自己的原有經驗,使每位幼兒每次都有選擇和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鍛煉,使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更新的目標,獲得自信。
二、從單一到組合
為了更好地開發運動器械的創新玩法,教師首先要激發幼兒對運動材料的興趣,使幼兒既喜歡玩,又樂于探索。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運動材料的運動功能比較顯性,容易限制幼兒的思維。針對此類情況,我們DIY器械組合體游小組成員嘗試將一到兩種運動器械進行組合運用,以拓展運動器械的多種功能,而且器械的合理搭配,不僅能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還可以達到多項鍛煉的目的。如常見的輪胎,大部分教師在使用輪胎器械時,幾乎都是讓幼兒自行推滾輪胎,或者是拼搭出高低不平的行進路線讓幼兒游戲,不管是難易程度還是游戲玩法都沒有什么創新,因此時間一長并不受幼兒歡迎。于是我們引導幼兒利用椅子和輪胎進行組合游戲。以中班體育游戲《孤島探險》為例,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大小、高矮不同的椅子,若干輪胎,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抓住生態要點,最大限度的給予幼兒自我挑戰的機會,設置了由易到難的三個小游戲,教師在游戲中逐一講解每個游戲的要求,讓幼兒根據指令自主進行場景創設和游戲。游戲中場景設置成什么樣子,怎么經過隧道到達孤島都是幼兒自己的事情,在搭建場景時教師不給予直接幫助,而是引導幼兒去和同伴協商、互助,促進了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的交往互動。
這些具有層次性的游戲不僅給幼兒的體育游戲增添了無窮樂趣,還充分激發了幼兒挑戰自我的勇氣與信心,而這些器械的組合更為幼兒自主選擇與積極探索創造了條件,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幼兒的活動興趣隨著材料的組合變化而不斷高漲。有了這樣的器械組合游戲經驗,那么在以后的游戲中,幼兒就會自主探索出更多與輪胎進行組合的創新玩法,例如竹梯與輪胎的組合、長凳與輪胎的組合、彩虹橋與輪胎的組合等等。
三、從獨玩到結伴
1.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意識
合作是游戲成功的階梯。讓幼兒學會合作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是很重要的。要針對幼兒以單獨游戲為主的特點,讓幼兒單獨玩,然后再合作玩。在不同的玩法中,讓幼兒感受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合作玩比單獨玩更有趣。為了使幼兒能盡快得掌握技能,也為了使幼兒能從被動合作進入主動合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一物多玩”的辦法來進行游戲。在我們DIY器械組合體游小組的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幼兒還只是停留在獨自完成游戲任務的基礎上,不會主動尋求幫助,不會與同伴交往、協商解決問題。例如在DIY器械組合體游《孤島探險》中的第一個小游戲,就是幼兒運用運動器械輪胎的一物多玩,來調動幼兒合作意識。
2.為幼兒提供交往合作的機會
在體育游戲中,體現友好合作的內容非常多,特別是當幼兒有了合作意識后。例如在DIY器械組合體游《過草地》中,教師要求幼兒運用小桌子、長凳、椅子和墊子鋪設行進路線,如果每個幼兒只顧自己搭建,那么這個游戲就不能完成,因為在哪里擺放合理、桌子與椅子的疊加高度都是對幼兒的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幼兒在游戲中必須與同伴協商并達成一致,這樣才能順利完成游戲任務,反之游戲任務不能完成將導致游戲失敗,對幼兒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因此在游戲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尋求幫助,與同伴友好協商、合作完成場景的設置,從而促進同伴之間的互助、與同伴的互動。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可以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也能找到由于合作不好而導致失敗的原因,通過這個游戲,幼兒不僅能在游戲中學會建立相互之間的友誼,并能形成一些共同的游戲規則,學會解決游戲活動中的紛爭,最后獲得了共同語言,這比教師抽象的說教更有效。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國教育部,2012.09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1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雕莊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