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晉 李垣江 蔡星偉
摘 要 文章針對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校企導師“知識銜接”問題,以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專業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的有機融合為著眼點,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師、專業學位研究生三者之間的本質聯系,最終提出了符合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校企導師+青年教師”的三導師負責制。
關鍵詞 專業研究生培養 三導師制 創新性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Young Teachers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 Jin[1], li Yuanjiang[2], CAI Xingwei[3]
([1] School Administrative Offic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2]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3]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mentor "knowledge convergence" issues to young teacher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organic integration of focus, in-depth analysis of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hree of Postgraduate Degree nature of contact between the final proposed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line with "school-enterprise tutor + young teachers" three instructo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Key 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ree instructor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專門人才。這一目標定位是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有區別的。①②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企業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社會急需大批高質量和實踐能力強的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本文將以青年教師的觀點來闡述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原因,探討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1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定位
專業研究生應兼具學術研究性、技能性以及社會適應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從勞動密集型向高新技術型過渡,因此各行各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專業碩士研究生不同于高級技工,也不從屬于學術型研究生。它們是一群具有高級技術技能的研究型、應用型復合人才。人才的廣度適應性及技能性是企業迫切所需的人員素質,其直接影響到產品的開發、銷售、維護的各個流程。
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及綜合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具有協同創新能力。這些不僅僅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內涵,亦是對各類專業學位獲得者的本質要求。然而,現在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首先,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對學術型研究生的有益補充,既要強調其技能性,又不能放棄對學術研究性的追求。“學位”是學術研究性的代名詞,“專業”是實踐能力的最佳概括。技能性與學術研究性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石,兩者融合為有機整體,并不構成絕對的對立關系。
因此,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避免照搬學術性學位的“套路”和標準來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另一方面要防止降低培養標準,使得專業學位接近于職業培訓。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在培養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要針對各類學生的素質因材施教,加強其應用理論學習,擴展其理論廣度和深度。其次,要將培養創新思維,增強應用能力作為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的要素。③④具體來說,就是在第一學期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增加專業實踐理論研究;在第二學期實習的過程中,以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從理論高度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2 校企“雙導師“制的優劣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問題依然是“教”與“學”的問題。在教的過程中,要從課程設置、論文等各個培養環節突出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的職業需求。在學的過程中,要從方式、方法上突出以拓展實際創新能力為標準。然而,各類高校并不具備合理的專業實踐體系和條件,并且研究生校內導師大多是“學術派”,缺乏必要的實踐經歷。因此,高校必須充分吸納社會資源參與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比如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指導能力的企業專家擔任校外指導教師,或者設立研究生實踐基地完成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⑤
然而,校企導師的銜接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一方面,大多數的校內導師都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及良好的教育水平,但在工程實踐方面尚欠缺不少知識。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校接受的某些知識往往不適用于企業。更何況隨著研究生的擴招,每個校內導師都帶著好幾個研究生,根本無暇進行細致指導。以上這些,最終導致這些研究生進入企業實習后,在知識層面與企業導師相“抵觸”。另一方面,企業導師往往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其具有的專業性、實效性是校內導師無法比擬的。但這些導師的“硬傷”是理論根底不深,其無法從原理上來闡述問題的因由。因此,在學生心智健康的條件下,理論和實際的接軌過程就完全依靠學生解決問題的韌性和悟性。
校企雙導師制的運作核心是“統籌規劃、強化實踐、保障質量、彰顯特色”。然而從以上分析來看,校內外導師在傳授知識、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方面依然缺乏規劃。然而這種規劃既需要學校管理者政策的支持,又需要“人”來落實。而這個“人”的最佳人選就是青年教師。
3 創新的”校企雙導師+青年教師”的三導師制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一系列惠及高校的政策實施,各類高校通過合并、升級等途徑極大地增強了實力。然而,在高校大躍進發展的背后,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相關的工程實踐教育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既有國家教育體制的因素,也有學校教育方針上的弊端。本文只從學校的角度來闡述這樣的問題。目前,全國各類高校都非常重視“學術GDP”,唯文章論、唯基金論導致了青年教師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文章、基金都跟教師的職稱相掛鉤,甚至有些名牌高校規定,青年教師拿不到基金就面臨轉崗、解聘。青年教師的生存壓力可想而知。此外,在高校現行的教育體制中,經常會出現一個導師帶幾個或幾十個學生的現象,而專業性研究生和學術性研究生“混搭”在一起進行培養。這樣就導致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術能力、實踐能力都不強的后果,最終不被企業所認可。
學校管理層應該轉變思路,轉變高校以往的“重學術,輕實踐”的教育觀念,告知工科青年教師不應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盲目地進行理論研究和論文發表,而因同等重視自我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除此之外,還應在崗前培訓階段,使教師充分了解“大工程觀”,形成以實踐為主導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指導青年教師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類工程教育模式等,還可安排青年教師在崗前培訓階段到企業參觀,進行實地考察,了解行業尖端技術和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得教師在今后安排教育教學工作時更有實踐性和目的性。
筆者認為,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專業研究生的教育可以有機結合,互相支持。一方面,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經歷不足,尤其是青年博士其工程實踐經驗尤為缺乏,這使得他們在日常教學環節中難以自覺有效地引入工程的方法和體系。另一方面,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企導師指導下,由于理論與實際相去甚遠,而出現知識層面上的“南轅北轍”現象。因此,青年教師可以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導師之間的“知識紐帶”。在校企導師面前,青年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出現,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其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綜合分析創造能力。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面前,青年教師以“助理導師”的身份出現,全面地引導、解決學生思想上和知識層面上的“疑惑”。學校亦可仿效德國的工程師教育培養模式,設置“兼職工程教授”崗位,鼓勵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高校任職,對學生和青年教師進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有必要設立一些實踐課堂,并要求學生和青年教師共同參與。兼職教師為他們提供實踐課題或項目并扮演課堂主導的角色,給予他們手把手的輔導。最后,學校可以頒發給在兼職教授一定的榮譽獎章,并保障這些榮譽可以為其在企業職務上的升遷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要使兼職教授更深刻地了解在高校任教的益處,既可以幫助高校提升工程設計水平,設立新的教學框架和課程,又可通過教學過程認識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和潛力,實現自我完善。這樣,既實現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提升,又可盡快形成一支既精于理論教學又善于實際應用,具備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當前的高校工程教育。工科院校應進一步深化培養模式改革,建立以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創造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完善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激勵約束考核機制,制定和補充具有工程實踐特點的評比獎項,把工程實踐能力作為晉升職稱的評審條件之一,從制度上給予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足夠的肯定和重視,以促進青年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從而使青年教師在思想上認識到提高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最終全面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
4 結束語
工科院校應該進一步深化培養模式改革,改革現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制,完善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作為晉升職稱的評審條件之一,不在唯文章、唯基金是從。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創新技術人才。
基金項目: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2013年研究課題面上項目,項目名稱:2013Y07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多視角反饋機制研究(編號:B2-2013Y07-063)
注釋
① 劉國瑜.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體現[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② 劉國瑜,李昌新.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本質的審視和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7).
③ 袁廣林.應用研究性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質屬性[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9).
④ 李良碧.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途徑之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2).
⑤ 馬濤,吳素珍.工程教育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研究[J].黑河學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