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艾平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對教師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教育的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數學游戲;探索;生活關聯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如何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向課堂要質量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我作了如下一些探討。
一、運用數學游戲,訓練學生的靈活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中,習題的形式往往是一陳不變的,特別是計算類的訓練,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厭而生煩。這不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希望有新穎多樣的活動出現,來滿足他們好奇的心理。數學游戲就是利用游戲的特點,把數學知識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展現出來,接龍游戲是中國傳統的兒童游戲,幾千年的流傳證明了其對孩子的魅力,游戲方式的靈活多變深受老少的喜愛。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概括能力和獨立發現事物之間聯系和關系的能力,尤其對于發展孩子觀察、比較、判斷、排序以及推理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針對6歲-7歲幼兒已初步具備感知單個事物特征的基礎,以及逐漸能夠整理解事物之間聯系的認知特點,我以探索接龍游戲玩法為切入口,以發展孩子運用規律為重點,設計了“趣味接龍”游戲。
在這個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數學價值是無數的。在接龍游戲中,孩子需要仔細地觀察前后卡片的異同、比較答案的合理性,并在對接龍規律的摸索中學習分析與推理,這就訓練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還有在練習加減法運算時,既可以采用“對口令”的形式,也可以用玩撲克的方法,形式不拘一格,玩“撲克游戲”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牌的張數的限制,學生在玩牌的過程中既動腦又動手,游戲給了學生更充分的創造空問。因此,學生都非常喜歡數學游戲。
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探索新知
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會使人對外部的事物產生敏感性,頓生疑問,引起線索、追根尋源的欲望。小學生從小就要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平時要認真觀察事物,并做到邊觀察邊動腦子。在學生玩耍時用實際例子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借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引導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本身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我用游戲的導入來教學,讓學生畫自己位置所看到的小汽車的面。有些學生就發現自己畫的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了,學生們就開始質疑了。再讓兩個同學換了位置之后再觀察之后,就得出問題之所在。同學們開始討論開了,這樣他們的情緒就被帶動起來,這樣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還開啟了學生智慧的大門。
教學時,我還讓學生解決已經提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自己或小組合作發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說選擇了哪些信息,為什么選擇這些信息,再次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內化信息,加深理解,從而提高收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數學規律
數學是一門規律性極強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探究、掌握并運用數學規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如我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綿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學生立即回答是13只。我又請三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順勢引導學生理解了加法的意義,并掌握了“求兩個數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這一規律。又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設計了一個“騎圓形輪胎的自行車”比賽(其中甲騎的是車軸在圓中心,乙騎的是車軸不在圓中心)的情境。先讓學生猜一猜,騎哪種自行車的騎得快?為什么?接著用課件展示比賽,結果,乙雖然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落在后面,甚至幾次摔倒,而甲卻輕松獲勝。這一生活情境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認識圓的特征——“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做好了鋪墊。而在教學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時,我首先出示情境圖:小華家新買了一套房子,準備裝修,請你幫助小華算一算他家要買多少塊瓷磚?然后讓學生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塊瓷磚,再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估計是否正確。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發現不同方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么這個發現是否適用于不同的數據呢,我又讓學生舉例進行驗證。在驗證前,我先指導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再讓學生舉符合要求的例子。學生在獨立舉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點,在此基礎上,我們一起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從中使學生體會到探究數學規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規律的樂趣,樹立了探究數學規律的信心。
總的來說,有效率的課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師的問題,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所以,一堂有效的課也是解決了學生問題的課,是關注學生發展的課。有效率的課堂應當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正紅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