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年永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此,教師在課改實驗中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于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
一、精心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興趣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主要思維模式——形象直觀。只有有了興趣,奠定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心理基礎,自覺克服困難,才能親近數學、學習數學、實踐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和發展數學。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呢?
我們在每一個教學內容中,每一個教學環節上,都必須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做一個扎扎實實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心人。我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設計了這樣的生活情境:
一天,小明全家為奶奶祝壽,奶奶說:“誰給我表演節目助興,我就給他獎勵。”這時,小明給奶奶講了兩個故事,表演了3個舞蹈。奶奶很高興,獎勵他每個3元;妹妹給奶奶唱了3首歌曲,奶奶獎勵了每一首歌曲2元。弟弟為奶奶表演了3個魔術,每個節目也獲得了3元的獎勵。現在請同學們計算一下,他們平均得到獎勵金多少元?
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教師巡視、引導。課堂氛圍和諧活躍、輕松愉快,學習主動積極,興趣濃濃。
學生回答說:“小明得獎金(2+3)×3=15元。妹妹獲得的獎金是3×2=6元。弟弟獲得的獎金是3×3=9元。他們一共獲得了15+6+9=30元。平均獎金:30÷3=10元。
綜合算式:[(2+3)×3+3×2+3×3]÷3
=[5×3+3×2+3×3]÷3
=[15+6+9]÷3
=30÷3=10元。”
我和孩子們一起總結得出了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從這一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要學生學得積極主動,關鍵是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以寬容和諧友愛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身心都得到舒展,千方百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實踐證明:當學習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求教師巧妙的把數學學習內容轉換成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問題的意識。
在教學“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自己到商店買過東西嗎?
生:買過。
師:買過些什么?
生:鋼筆、鉛筆、作業本......
師:好的,買過的東西真不少,像你們買的那些東西都可以稱作商品。那么,你在買商品時,應付多少錢是怎樣確定的呢?
生:看看要買的東西的價錢是多少就行了。
生:不行,有時還得乘。
師:怎么乘?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生:比如作業本每本5角,買2本就得用5乘以2,買3本就得用5乘以3,這樣才知道應付多少錢。
師:說得棒極了。看來,我們學過的乘法應用題這下可派上用場了。那么商品的價錢,買東西的多少和應付的錢數,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問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這節課上得很成功,我感到很輕松,學生也覺得沒有負擔,下課鈴響了,學生甚至還埋怨今天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由此我感觸頗深,不要老是埋怨學生不配合,只要你創設出好的、切合學生實際的情境,充分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何愁上不成好課?
上面片段中,我圍繞學生熟悉的“買東西”這一實際生活問題,誘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心理意向,使新課課題的出示水到渠成。從這個成功的導入片段,可以看出:新課的導入,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化”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現象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于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
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課堂快結束時,我提出了兩個問題:1.車輪為什么是圓的?2.人們看熱鬧的時候為什么自然地圍成一個圓圈?雖然學習了圓的知識,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來看,學生對這兩個現象的解釋還是比較模糊。我馬上加以引導:“想想我們今天學了什么知識,能不能用來解釋這個問題”。學生及時地聯系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圓的半徑相等,車輪軸到地面的距離是相等的,這樣車就不會上下顛簸了。只要我們經常這樣指導,就能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想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數學與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加強應用性和實踐性,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教師應當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海河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