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標準規范下的智能車聯網系統
日益增加的汽車智能輔助系統在為消費者帶來舒適性與安全性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問題,深入分析了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智能車輛系統的規范過程。
介紹了智能交通和汽車智能輔助控制系統的迅速發展引起社會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比如需要不斷完善道路交通設施、汽車排放逐漸增加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政府部門的立法進行規范管理。如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導致城市交通環境變差,因此社會對低排放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強,隨之產生了汽車排放標準;在歐洲,通過增加靜態輪載荷來提高貨車運貨能力的方法導致路面的快速惡化,因此政府出臺了相應的汽車設計過程中必須滿足道路友好性的規定。
介紹了歐盟出臺的關于汽車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開發及應用的相關法規。自2000年以來,ESC已經在歐洲市場上盛行,研究也證實了使用該系統所帶來的益處,但是由于高額的安裝費用,ESC一直沒有被市場所接受,直到歐盟在2013年通過法規,強制重型車輛上必須安裝ESC系統。介紹了ESC等電子輔助系統的安裝與駕駛員操作之間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敘述了在ECE-UN(歐洲經濟委員會-聯合國)相關條文中所界定的方法,即將車輛行駛狀態分為4種:零階段是感知、決策、執行和反饋階段,全部由駕駛員完成;第一階段是感知階段,由智能車輛輔助系統完成,并給駕駛員發送信息;第二階段是感知和決策階段,由智能車輛輔助系統完成,但是執行由駕駛員完成;第三階段是感知、決策、執行和反饋階段,均由智能車輛輔助系統完成。目前,ECE-UN正致力出臺關于汽車緊急制動系統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的法規,希望能將這兩種系統在實車上的應用盡快規范化,以此來減少交通事故。
Monika Pogatsnik et al.8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cs.May 23~25,2013.
編譯:張利丹